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2022-03-02陈晓红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材

陈晓红

(大连市普兰店区高级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一、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要点

首先是自主鉴赏。在高中语文部编版的教材中分别有古代诗歌以及现代诗歌两种形式,在鉴赏标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诗歌鉴赏的教学有效性,除了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之外,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需求。所谓的自主鉴赏,主要是指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中的知识,深刻剖析诗词,并表达出个人观点,避免出现观点雷同。

其次是审美鉴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歌会展现出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因此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应该加强对审美鉴赏的教学,对审美讲解以及鉴赏能力培养进行有机整合。审美鉴赏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一环,可以从对学生的感觉培养转变为审美心理,将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古代诗歌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打破视觉和空间存在的限制,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

在新课标中曾明确指出,通过有效的审美教育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情感以及逆向思维,通过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审美都贯穿在其中,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将会更加追求对于美。语文这门学科自身就具备一定的审美教育功效,其中蕴涵着非常多的美育元素,因此,高中语文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关注,让学生能够在古代诗歌鉴赏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元素,受到美的熏陶,积极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审美创造能力全面增强。古代诗歌其自身具备独特的魅力,向高中生展示美的过程中,也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情感。举例来说,在高中部编版《望海潮》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中写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能够展现出杭州在笔者描述下的美感。如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乱石穿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述出来的壮大。因此,通过这些古代诗歌的鉴赏以及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变得更高,在高中这一人生的重要阶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体会民族精神,继承传统文化

在不编版八年级教材曹操《龟虽寿》中这样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曹操的诗句中,能够感受到作者不安天命、自强不息的豪迈精神,也能够展现出作者当时虽然年纪已老,但是老当益壮,志向远在千里的奋发图强精神。在这些古代诗歌的字里行间,能够展现出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民族精神、作者自身的人格和面貌。高中是学生从青少年走向成人的重要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高中生自身的心理发育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动荡,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是他们养成个性化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的转折时期,若是能够通过诗歌鉴赏的有效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鉴赏我国传统优秀的诗歌作品,掌握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不同时代诗人的生活经历,对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的民族精神,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不断优化自身的文学素养,在诗歌的鉴赏活动中去对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并学会发扬光大,创新诗歌艺术现代形式,掌握全新的民族文化,因此古代诗歌鉴赏的学习也具备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中生古代诗歌鉴赏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不高

通过笔者的研究调查和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将古代诗歌鉴赏当作一项学习任务去完成,将自己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自身对于古代诗歌鉴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严重不足,现阶段能够积累50首古代诗歌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但是很多诗词的学习都是通过课本以及教材接触到的,对于一些要求课后背诵并了解的古代诗歌的学生很少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背诵以及学习,处于不自觉或是半自觉的状态之下,还是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督促学生。于古代诗歌朗读的时间都是在早读到10-20分钟之间,阅读古代诗歌的范围停留在教材上,学生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态度过于被动,没有学习兴趣,通过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调查研究表明,真正喜欢学习古代诗歌的只有14名同学,超过百名学生都表示,若不是高考语文需要考古代诗歌,绝对不会去进行古代诗歌的学习鉴赏,这种现状也不禁让人担忧和反思。

(二)古代诗歌相关基础知识欠缺

笔者在对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研究调查中,针对一些高三学生进行了访谈和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近代诗和古代诗之间存在的详细区别,无法真正有效的区分出律诗和绝句,包括个别的高三学生只要提到古代,这个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只知道唐诗,而提到唐诗也就只知道李白和杜甫,而提到李白只能想起来《静夜思》,能够真正张口即来的课外古诗掌握程度水平较低下。

(三)鉴赏方法缺乏,过于僵化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过程中都没有掌握正确以及科学合理的诗歌鉴赏模式,针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化阶段,甚至是过于僵化,缺乏系统性以及统一性的有效方法。在高中语文部编版的必修教材中,古代诗歌的数量较少,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古诗鉴赏水平来说,这些古代诗歌的数量是远远不足的,很多学生在学完必修教材之后,整体的鉴赏水平还简单地停留在诗词理解和古诗阅读上,无法真正掌握诗歌中蕴含的意义和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甚至对于一些比较浅显容易理解的古代诗歌在分析时也存在困难和障碍,只能够分析出一些简单的浅浅道理。

四、提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鉴赏兴趣

兴趣是高中生学习各科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活动,教师想要提升其教学有效性,需要精准掌握各种古代诗歌鉴赏的难点问题以及重点问题,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对于古诗鉴赏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选择一些较为典型和具备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来对其展开赏析。在选择古代诗歌时,不能够忽略教材中的经典诗歌,因为教材诗歌首先学生比较熟悉,也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其次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对教材中的诗歌展开更加深入地研究,将自己的思想和诗歌进行紧密融合,最后再展开赏析教学,也能够将课本中的诗歌与教材之外的诗歌进行有机融合,展开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

举例来说,在高中部编版教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课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分析这首诗歌时,首先需要为学生介绍诗歌作者的背景状况,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时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由于当时儒道思想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性,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举棋不定。随后可以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歌写作时的社会背景状况以及作者辞官回家的具体因素:陶渊明41岁之后,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较为复杂,自己的仕途也较为险恶,当时的官场呈现出非常严重的政治腐败问题,作者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满,最后决定辞官回家,彻底和官场告别。这样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对于诗歌背景有一个基础的了解,随后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陶渊明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掌握作品的主线。最后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深入分析,看作者通过诗歌中的哪些景物来对田园风光进行详细描述,并描述了什么样的田园风光,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学习找出剧中所描写的炊烟、狗吠、草屋等等通,过这些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描述词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虽然普通,但是对于辞官回家的作者来说却是世外桃源,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以及和谐,让作者毅然决然地放弃官位,归隐田居,因此通过教师有意识的主动引导,能够在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课堂是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阵地,若是教师在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模式上采用的方式过于单一,对于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古代诗歌都运用千篇一律的剖析方式来对诗词进行鉴赏,会导致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变得缺乏趣味性,整天的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无法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无法提升教学有效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综合不同教学阶段、不同古代诗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促使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趣味性以及丰富多样性全面增强,让学生的视野被全面拓宽,优化学生的发展思维,促使他们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全面提升。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这两首诗,王昌龄的《采莲曲》以及白居易的《采莲曲》。王昌龄的采莲曲中这样写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而在白居易的《采莲曲》中,“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朗诵阅读,对同样题目但是描述方式不同的两首诗中两个采莲少女的形象进行分析,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性,强化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感悟水平,让他们细细品读其中存在的差异性,随后再展开课堂的探讨,鼓励和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这两个诗歌描写方式、描写内容的主观看法。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思维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地回答进行客观评价,对于一些合理地回答教师需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对于一些偏离作者主观意识地回答,也不需要在课堂进行刻意的批评,需要积极的发现学生思想观念中所存在的闪光之处,对他们进行课堂鼓励,最后再纠正。通过课堂上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鉴赏能力,随后再总结归纳这两首诗歌所存在的共同之处:不管是王昌龄的《采莲曲》还是白居易的《采莲曲》,所描述的采莲少女都非常喜爱劳动、乐于劳动。而不同之处就在于:王昌龄诗中所描述的采莲少女美丽活泼,充满着少女所具备的青春活力,而在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采莲少女较为羞涩,具备非常真挚的情感。

(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很多艺术形式都存在着相似和相通的地方,我国古代诗歌不管哪朝哪代,都普遍追求诗情画意,根据这一特征,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为古代诗歌配上画面或是配上背景音乐,甚至可以直接对诗词吟唱,而对于一些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让学生综合古代诗歌的已经,配上一段舞蹈,还可以让班内喜欢书法的学生将诗歌书写为书法作品,若是班级内有条件,还可以综合古诗内容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意境,录制为短视频或是制作成电脑动画。举例来说,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就可以综合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画一幅画,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诗歌中,为其配上相配的舞蹈。总而言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深刻感知到古代诗歌所具备的美感。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学习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客观分析现阶段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综合当前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于古代诗歌鉴赏课程的兴趣全面提升,夯实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优化他们的鉴赏水平,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在古代诗歌鉴赏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瓶颈,促使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有效性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诗歌教材
诗歌不除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