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02王彩莉
王彩莉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 自贡 64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我国被成为是诗词的国度,孔子更是说“不学诗,无以言”,所以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不断的探究。同时,好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高中课堂更好的开展。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能。“有效”即达成目标的、高效的。现实意义中其实不存在没有任何“效”的教学,所以我们说“有效”即是“高效”,它的反面不是“无效”,而是“低效”。
20世纪以前的西方教育界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行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及行为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崔允漷曾在他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四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
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 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 —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 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四是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
2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存在的不足
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试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篇目更是占有极大比例。而语文诗词教学策略是开展诗词教学基础,好的教学策略可以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到位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许多新教师往往由于教学磨练少、教学经验匮乏导致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教师技能技巧。而对于课文内容、背景知识、相关词作以及文本解读都了解的不到位,无法深入文本。诗词的讲解还依旧停留在诗词表面或者是教参教辅的层次上,难以推陈出新,重点知识、教学目标以及诗词情感目标把握不到位。更有甚者站在讲台上局促不安,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本身在执教之前没有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导致中学的诗词课堂缺乏灵动性。
(2)课堂教学风格单一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个性化的、稳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它体现了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但真正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是极为罕见的,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单一。不管是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散文教学,还是小说教学,大多都是一种课堂效果。许多年轻教师还处于教学风格的模仿阶段,并没有形成自己成熟而有效的风格。而诗词教学更需要教师根据其不同的情感特色,采取不同的教学风格,这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教学模式固定化
诗词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解释词句意思,然后加以作业辅导即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其写作背景与诗词情感。但中学课堂往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固定化,不仅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无法得到磨炼,而且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发现诗词教学的时间花费了许多,但依旧有学生读不懂诗词。在课后练习中,依旧看不懂题目,写不了答案,其诗词鉴赏的素养并未提高。而这样的教学结果显然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更不是正确的诗词教学方法。
有人认为高中语文诗词的讲解应该链接高考,主要采取真题训练的形式,对于教学的方法和趣味性要求不高。也有人认为诗词是语文人文性的有效体现,反对前者所说的考题训练。一味地翻译诗词含义、概括主旨、归纳答题模板是不可取的,更多的是需要让学生关注其情感表达,增强学生自身的艺术感悟。其实这两种观点看似不同,其实都是要求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能力并且取得好的成绩。
3 有效教学理念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启示
根据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学策略问题,并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1)“对象”意识,激发学习动机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需要有“对象”意识。教学并不是教师个人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而针对高中诗词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办法。例如在诗词教学中有许多诗名、词牌名等故事由来,教师可以此为导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在“听故事”、“听典故”的同时就了解到诗词的由来,再配合教师对诗词本身情感的教学,就会使诗词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诗词中更有一些意象是被赋予了一些特殊含义的。比如“柳”“柳树”“柳絮”等意象谐音为“留”,多表不舍之情。这和古代的一种习俗相关,友人、亲人离别之时都要折柳相送。在课堂讲解时,教师不仅可以将这样的习俗作为补充知识,而且可以延伸为一种场景、一种思绪。在以后遇到这类诗词时,学生可以第一时间想到古代离别时从路边折柳相送的场景,依依不舍以表恋恋不舍之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柳”这类意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诗词意象的学习兴趣。
(2)“目标”意识,指明学习任务
学习某个知识点时,一定是目标明确的学生完成的比随波逐流的学生更加得心应手。诗词教学也一样,只有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需要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才会对课堂充满了激情,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大多都是各种意象的组合,而意象又是整首诗词的情感积淀。有时候意象把握准确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主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特别提醒学生对意象的把握。甚至可以对学生提出课堂要求,比如:某个意象有什么含义?这个意象给学生什么样的感觉?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使学生更容易找到本堂课的重难点。“目标”意识更讲究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完成了上一个知识目标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项学习任务。从诗词的表面解释到意象分析,最后由意象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每一个步骤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就制定好相关的目标。并且针对不同的目标设置相关的问题和检验方式,有目标就需要检验,如此环环相扣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独特”意识,易于学习掌握
诗词教学中,独特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作为语文教师,最大的独特性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语言上。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多么的华丽或者出口成章,而是可以让学生听得更加明白、清晰,理解问题时理解的更加简要、透彻。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技巧,比如语言的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哲学性的语言等。
许多诗词在主旨的把握上是具有一定理性和哲理性情感的,在这类诗词的教学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语言特色。努力为学生营造相对应的情境,切合创作实际的把握其思想感情,再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经历。从作者的人生道路中探求对我们现在生活中有益的方面,从教学中的诗词鉴赏到自我思考。
对于教师而言,这一要求就需要他们做到厚积薄发。如果教师在平时没有一定的积累与学习,那么课堂教学会十分辛苦且没有达到我们所要的学习效果。只有阅读一定量的相关书籍、诗词原文以及教学著作才可达到,此非一日之工。
(4)“反思”意识,促进教师教学
有效教学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中,而学生的进步与教师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名教师要想不断的发展进步,教学反思是他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坚持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应该都有这样的问题。“今天的课程是有效的吗?”“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呢?”“我的学生今天掌握相应的知识了吗?”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后,协调好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并且加以解决,使课堂呈现最接近完美的状态。而教师也通过反思,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
此外,这种反思性活动可以是个人活动,同时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教师可以与同事相互探讨、磨课、指导,让课堂教学更好的开展。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记录。不仅是对教学课堂的反思记录,更是对自己教学反思这一过程的纸质化反馈。以便一段时间后的反复总结,争取做到相同的问题不再重复。同时,反思后也要对学生进行的相对应强化训练。正常的课堂教学中一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足,这要求教师在下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关课程。在查漏补缺的同时,也是防止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
最后,有效教学理念下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量化的考核,重视学生学习成果最终的评价过程,相对应的练习和检验可以完成这一需求。当然,训练也需得当。过多任务量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而恰当的检测则会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
4 总结
有效教学理念的发展与运用,不仅可以促进高中语文诗词板块的教学,而且使整个课堂教学都更加有效。本文在分析其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入手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研究。不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诗词教学的现状,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对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有一定帮助,推动诗词教学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