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

2022-03-0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安静蝴蝶

李 萍

(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第六小学 安徽 淮南 23207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抓取教材中的训练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的文字训练有所助益。

一、抓教材中的关键词语,开展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对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大有裨益。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来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素材,帮助其有效地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如“揪”“瞪”“推”“推”,来体会课文里人物的人格与精神,以此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当老汉从群众队伍里揪出了自己的党员儿子时,他在心里会说些什么?儿子瞪父亲一眼时,心里会说些什么?后来,儿子推父亲上桥时,他心里会说些什么?父亲推儿子上桥时,父亲心里又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的内心深处,倾听他们会说些什么?(屏幕上相机出示以下内容)

父亲从队伍中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师:假如你就是那位父亲或者是那位儿子,你会说些什么?选自己感受最深处,想一想,写一写。

学生写了3分钟左右,陆续举起了手。

子翔对“父亲揪出儿子处”感触最深。他气愤地说:“儿啊,你身为党员怎么能这样做呢?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作为一名党员,你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越是困难时,越要挺身而出呀!”

“老爸啊,你太认真了。村民们都没说,你却这么较真,你可知道我是你的亲生儿子!”浩轩就“儿子瞪了父亲一眼”处,道出了心声。

文中“儿子推父亲”的一幕让梦怡同学不能平静。她站起来急切地说:“父亲啊,你年纪大了,你先走吧!再说,你是村民的靠山,重建家园,村民们需要你这样的党员,儿子求您啦!快走吧!”

随后,佳宁就“父亲用力把儿子推上桥”一处,大声地说:“儿啊,别怪爸爸,以后你会明白的。你快走,你还年轻,以后做事要多为群众着想,照顾好你妈!”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相信老汉和小伙子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一部分吧!

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关键词语为契机,巧妙地利用关键词去引导学生感悟,这样,不仅升华了人物形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案例中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既对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为教材配上与之相符的插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突出小女孩不幸的命运,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当同学们看到插图上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穿着单薄的衣裳,光着头、赤着脚,孤苦伶仃地走在街头卖火柴的画面时,他们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看到同学们此时的反应,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联系自己在大年夜的生活说说感受。

有的同学难过地说:“和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今天的我们生活得太幸福了。如果小女孩能来到我们这个时代,我一定会邀请她,和我们一起,想尽一切的美好。”

有的同学眼里含着泪水说:“要是有时空穿梭机就好了。那样,我就能帮小女孩卖火柴了;就能把我的棉袄给她穿上,让她不再寒冷;就能把我的零食送给她吃,让她不再饥饿;就能跟她唱歌、跳舞、做游戏,让她不再孤独,那该有多好呀!”

有的同学喃喃地说:“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在学校受到老师的爱护和教育,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在家里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也不能拥有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的生活呀!”

有的同学动情地说:“看看我们现在,整天穿着漂亮的衣裳,吃着可口的饭菜,住着舒适的房子,生活得多么幸福!我为生活在我们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

在课堂上,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搭建了“说”的平台,让教材插图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提升了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让插图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三、结合教材语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课堂教学上,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运用上,往往脱离了相应的语言情境,使得教学始终停留在机械训练的模式上。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课堂说话训练不能为说话而说话,而是应把说话训练自然而然地融入于教材情境。只有将教材语境这一活水真正注入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学生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触摸春天》时,我结合文本中的语言情境,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环节一)师:当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时,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此时,她在想些什么?让学生走进安静,展开联想写一写.

学生写了5分钟左右,陆续举起了手。

李俊保迫不及待地说:“安静会想,我喜欢花香,蝴蝶也喜欢花香,它在我的手指间扑腾,是在告诉我,我们来做个好朋友吧.”

郑媛媛抢着说:“安静会想,这小小的蝴蝶是天使吧,它在告诉我飞翔的快乐.长大了,我也要飞翔,去实现我的人生梦想.”

王梓俊深情地说:“安静会想,蝴蝶可以在花丛中飞翔,我可以在花丛中穿梭,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同样有美好的梦想.”

小诺欢欢地说:“安静会想,这是个多么活泼的生命呀!它挣扎得这么剧烈,它多想获得自由呀,我多么想橡它一样自由自在地飞啊!”

彭柯激动地说:“安静会想,原来生活中不仅有花香,还有会扇动翅膀的蝴蝶,生活真美好.”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相信安静的内心一定是丰富的,是多彩的,她用心,用全部热情去感受,去触摸,她的内心同样是一片明媚的春色。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一部分吧!

(环节二)师:当安静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她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见了(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梦莹动情地说:“她仿佛看见了蝴蝶在飞翔,看到了自己也飞起来了,像那只蝴蝶一样,扇动着翅膀,越过森林、越过田野。”

吴浩缓缓地说:“她仿佛看见了美丽的花儿、绿绿的草儿。那只蝴蝶在蓝蓝的天空中扑闪着翅膀飞来飞去,还不时地向她微笑。”

思涵兴奋地说:“她仿佛看见了蓝天白云,听到了那只蝴蝶在对她说:‘再见了,我以后还会来看你的,希望你的眼睛早日恢复光明,等那时,我会和你一起玩耍的。’说完,蝴蝶就渐渐地越飞越远。”

馨月高兴地说:“她仿佛看见了蝴蝶对她感激地微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如同蝴蝶一样,在广阔的天空尽情飞翔,尽情发挥自己的一切特长。”

……

师:此时此刻,在安静的心上,春天是什么样的?

彭玉高兴地说:“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小草穿上了嫩绿色的衣裳;花儿爬上枝头争着向行人招手;一片片油菜花竞相绽开了黄澄澄的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

方哲快乐地说:“春天是美丽的。树林里到处都能听到小鸟的歌声,多姿的垂柳,飘起长发,轻轻地从人们肩头拂过,空气中带着花香,让人陶醉,春天的世界万紫千红。”

李娜情不自禁地说:“春天是奇妙的。春神用她那灵巧的双手,织出一条既翠绿又温暖的毛毯送给大地。瞧,太阳在笑,小鸟在叫, 柳枝头的绿在闹,真有趣啊!”

红艳开心地说:“春天是甜蜜的。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彩蝶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屋檐下的燕子也在呢喃细语。”

……

让我们带着体会,走进文本,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在接下来的环节里,我引导学生先总结学习方法:适时结合语境,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语言表达……然后对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环节三)(屏幕)出示相关短文片段“ 入夜,在朦胧的月色中,岩壁会发出银白色的光亮,引得游人发出许多美妙的遐想……”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许多美妙的遐想”写下来,学生自主阅读短文后,展开联想,练写。几分钟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有的说 :“该不会是哪位神仙提着灯笼在月下漫游吧?”

有的说 :“可能是谁在游玩时不小心遗落了珍珠?”

……

还有的说 :“可能是顽皮的孩童点着烟火绚烂了夜空吧?”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迁移运用,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文本中的语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补充了课文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通过课后气泡图,巧抓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材后的气泡图,不仅传递着编者们的编写意图,还承载着不同的导学任务。利用课后气泡图,巧抓语言文字训练,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如:《乡下人家》第2自然段“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气泡提示: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课堂中由于已有了对“探”字的指导,句中拟人化手法的巧妙运用让从土里钻出来的淘气的春笋娃娃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倍感亲切。于是,学生写下自己的独特体验。

“小小的笋在冷风冷雨中探出了头,说:‘这里的空气真好,不像在土里,闷死我了!’在大树伯伯,竹子哥哥,小花姐姐,还有小草朋友的帮助下,笋认识了大自然,他变得又高又帅,成了笋家族里的大明星。”

“笋娃娃惊呆了,它说:‘原来这世界是这么的美,早知道我就早一点出来了。咦,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笋娃娃兴奋极了。”

“小小的笋从土里钻出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事物,它说:‘还是外面好呀!瞧,天多蓝,水多碧。’笋娃娃扭起腰来。”

……

许多活泼的话语从学生的笔下流出,让人感到自然而亲切。

通过课后泡泡图,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理解,还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倾诉心里话的机会,让我们的语文学习趣味无穷,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上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有“写头”的地方,启发学生联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在教课文,更应该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在教语文。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安静蝴蝶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楼上请安静
坐拥安静
为了蝴蝶
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