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2022-03-0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研讨探究

姜 静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江苏 靖江 214500)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结合自身直接经验,联系社会生活与生活经历,合理应用知识处理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兴趣,让通过学生自身能力解决问题。教师需要从初中生当下的表现,给出活动内容主题并与学生进行研讨,全班同学探究同一问题并在探究中逐渐找到问题的方法。教师会在学生探究期间,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在相互交流探讨阶段,促使逐渐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改变过往教师主动生长的方法,希望通过课程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课程进行中需要创设情境,让课程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学生希望自己成为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教师需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对自身探究、发现、探索等方面的需求。教师还需要在教学阶段结合活动内容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联想过往经历,提高现场体验感。在活动方式设计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当下的所思所想,创设可以勾起学生参与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在现场设计、制作、考察、社会服务、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让学生基于场景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参与活动中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提高感悟体验,发现学习与生活的内在关联。通过真实情境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1]。

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活动,挖掘当地的资源设置红色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时,让学生收集资料围绕家乡红色资源,采集当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博物馆,并介绍馆藏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红色文化,让学生在收集相应文化中,增加对我国革命人物的了解程度,也可以对革命时段的发展史有更为深入的认知。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用文字、视频、照片等资源呈现,每名学生在课上拥有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结合自身收集材料进行演讲。学生也可以选择小组结合的方式,如果采用小组结合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各位同学作品,并从中选择优秀的作品,给予相关学生一定的鼓励,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本节课中,某小组三位成员相互协作,整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收集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由于小组成员对素材的把握较好,各部分内容轻重处理得当,使班级学生均认同该小组的作品,也使其成功夺得本节课桂冠,获得精美笔记本一份。在学生整理素材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的素材收集、表演、语言表达、生活观察、组织等方面能力,使学生在活动探索中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2]。

二、重视操作,使学生在做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产生正确理解,随着活动内容进行探究、研讨、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内容的感悟,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实践创新能力。设计、制作是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选择活动材料、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反思、交流展示为设计制作的主要内容[3]。

在新教学理念下,认为学生需要在活动中勤于动手、科学学习。过往学生,只是听教师讲学科内容并没有实践操作,所以对知识的感受程度不深。当下需要在实际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动手增加对活动的体验感。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从学生身边入手,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主题。教师需要让学生准备材料并给出活动主要任务,让学生可以围绕任务进行一系列准备。教师在某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提出设计班徽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材料准备期间尽可能挑选环保类物质,由此在训练学生问题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深化环保意识。在课上,学生将准备的材料拿出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每小组成员均说出自己对班徽设计的理念,在小组成员相互探究中,不断改进设计方案并按照统一意见设计班徽。各小组成员使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设计,大部分学生使用易拉罐或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班徽。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班徽,此时班级一名同学的设计较为突出,其使用塑料瓶瓶盖制作班徽,在盖住挖了圆形的小孔,并安装较为闪亮的灯泡,同时还会使用电池以及其他部件进行控制。该设计较为巧妙,同时拥有较强的流行元素,也获得很多同学的认同。除此之外,班级还有很多学生制作的班徽也较为精致,具备良好的视觉呈现效果[4]。

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设置的班徽,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自身设计班徽时的理念,让学生可以在班徽制作与演讲中感受到乐趣,由此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5]。

三、大胆实践,让学生在用中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才能发挥本节课对学生能力训练的作用。学生通过课程活动可以有效训练自身能力,还可以打开眼界,提高学生水平。教师需要在课程做引入新知识、新理念,还需要基于初中生当下的理解能力与学生素养培育要求,使用贴合学生年龄段的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较为深刻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将知识化为己用,使用学习的知识处理日常问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提出站报纸的活动,每位学生在活动中会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一份报纸与尺子。在活动中使用测量工具给出报纸的宽、长大小,计算报纸面积。随后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研讨,商议在报纸上站最多人的方式。随着研讨活动的开展,学生展开联想并进行实验,整理在报纸站最多人的方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站报纸比赛,让学生展示自身找到的方法并进行比较,看哪组能找到在同样大小面积占最多人的方式。在本次活动中使学生在问题研讨中锻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理应用过往在课堂学习的知识,灵活动脑寻找问题答案[6]。

在问题研讨中,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掌握各小组研讨方式,确定学生对各个问题的掌握方法,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商讨并适当的给出暗示意见,让学生在新思路下寻找更加巧妙的方式。在问题研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可以更好的参与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践探究中,需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直接经验,联想生活经历,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需要在学生研讨阶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愿意参与活动,在亲自实践中获得较深的体悟,由此能在活动进行中获得成就感了,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参与欲望。教师需要随着学生成长不断改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适当的提高活动难度,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7]。

四、落实督查,使学生自行反思

学生需要在学习阶段拥有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的形成与提升有不小的作用,反思在实践活动后进行,与实践活动相互关联,贯彻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依托反思可以使学生自我评估活动各环节自身的表现,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与评价中,逐渐形成承担活动后果的责任意识,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反思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发现自身与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良行为,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养成反思的好习惯[8]。

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乐于反思,掌握反思方法,并随着学习活动推进不断反思,从而可以掌握阶段学习的情况,能快速发现自身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反思意识。意识的形成较难,需要使学生从简单的事情做起,让学生先回顾学习过程并进行分析,教师还会以提分或暗示的方式引导,让学生从其他的角度反思。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需要拥有勇气敢于自我揭短,并改正自身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作为主线,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不断学习知识并改进自身行为,教师需要在学生参与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暗示或提问方法,使学生可以回顾自身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活动过程问题思路与方法,并及时发现自身在相关层面出现的问题,勇于纠错。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在成长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改进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知识的方法,由此扩展活动,使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体系中不断学习,积累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

反思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教师应该在学生成长中注意技巧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活动中反思自身行为,通过多次磨练掌握反思技巧,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自我回顾活动过程,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并进行修改。教师需要在学生成长中传授学生反思方法,使学生拥有反思意识,让学生可以通过撰写日志方式,回顾活动内容、学习方法、活动结果,整理自身在活动中的经验情感。教师要求学生可以从自身维度出发,以简短文字总结活动。通过阶段性讨论与反思,可以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让学生回顾活动内容,整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方法与思维探究内容,围绕相关元素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小组研讨活动,分享各自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由此可以加深学生对活动的印象,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深刻反思,学生的反思能力也会在活动进行中不断提高。

结语

中学生必须拥有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改变过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对知识内容产生兴趣,自主参与活动,学习知识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还需要在学生成长中,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来行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课中逐渐掌握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品质与能力的提升均有良好作用。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基于学生层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自身在生活中的经验学习课程内容,并在学习参与中通过问题研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能力。

猜你喜欢

活动课研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