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困生作文能力培养对策的研究
2022-03-02黄少贞
黄少贞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 广东 肇庆 526500)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不仅能实现学生语言构建、运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实现作文能力的提升,促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增强。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及基础设施的制约,学校教育的质量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更是处于教学水平较低的状态。这就导致农村地区初中教育中存在着作文学困生的现象,成为了素质教育理念下不和谐的教学因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自身教学理念的优化,并在先进、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初中作文学困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以此实现学困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促进初中语文作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一、农村初中学困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学困现象作为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是学生之间个性化差异的集中体现,在对这种现象进行优化、转变的过程中,因材施教的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困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充分的了解。而在对当前农村地区初中作文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对学困生作文能力的具体情况以及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为初中作为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奠定基础。
1.内在原因
学困现象形成的原因中,内在原因是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指学生自身具有的不足与缺陷,具体包括:(1)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能力,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而大部分作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不管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2)学生对书面表达缺乏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心理倾向,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农村地区的初中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书面表达的需求,同时也感受不到作文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导致其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无法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注,作文兴趣淡薄。(3)学生的写作素材匮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素材是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而农村地区的初中作文学困生中很大一部分都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善于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这就导致其素材积累严重不足,无法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自身观点、情感的表述,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外在原因
在农村地位,导致初中语文作文学困生现象形成的外在因素也相当广泛,作为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外在原因,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1)学校教育中的作文教学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学校教育是实施作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中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形式、内容都具有着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导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亟需提升。(2)家庭教育对作文教学的支持程度不足。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对学生作文的辅导以及对学校教育的支持、配合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一些作文学困生无法在家庭教育中的获得有效的辅导与支持,也无法在家长的督促下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影响了学困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以及学困现象的转化。
二、农村初中学困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1.制定明确的写作教学目标,增强学困生的写作意识
在以上对作文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很大一部分作文学困生对于写作教学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这就导致其缺乏强烈的写作意识,影响了其作文写作、训练的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因此,在对作文学困生进行作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帮助其明确写作学习的目标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环节。
一方面,教师应积极的引导作文学困生正确的认识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语言、思维的结合进行自我观点表达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对作文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写作教学形成正确的认知,使其感受到写作教学在生活中,在其今后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价值,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写作意识,提升了学生对写作训练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初中语文作文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阶段性写作目标或训练计划。写作教学是一个综合、系统的教学过程,很多学困生之所以后进,主要是出于畏难及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科学的阶段性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可行性的教学计划,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
2.实施趣味性的写作教学形式,激发学困生的写作兴趣
在学困生现象形成的原因中,学习兴趣的缺乏是一项重要的内在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感。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对作文学困生进行转化、对其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通过多元化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在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中、在对写作训练的积极参与中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促进作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首先,教师应注重将学困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实现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在我们班级内有名女生,由于其性格孤僻,不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常常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其成为了作文学困生。在对其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这名女生很喜欢音乐,对于一些流行歌曲都非常熟悉。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就尝试着用歌曲的名字来进行命题作文的训练,这就有效的激发了这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以细腻的笔触进行自我情感及感受的表达,实现了自身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次,教师应结合学困生的基础,对其开展适宜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仿写对于作文学困生来讲是一种适合其写作层次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相应句段、文章的选择,引导学困生以仿写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困生的写作训练难度,并在其写作情感、写作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的加强难度,开展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其的写作能力能得到逐步的培养与提升。
3.积极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写作能力
学困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学习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着个性化的学习特点,而在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中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对初中语文作文学困生进行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学困的具体原因,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获得有效的教育与引导,也才能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学困现象的转化。如,在一次班级作文的批改中发现班级内有名作文学困生的作文虽然语言存在很大的不足,但是在文章的构思及逻辑性方面却有着可取之处。面对学生的这一具体情况,我决定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入手。这样就具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了阅读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文中词语的摘抄和文中情感的领悟,使其能得到写作素材及表达技巧的积累与掌握。经过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这名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使其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
4.有效实施激励性的评价机制,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在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表现给予点评,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情感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因此,在对初中语文作文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结合学生自信心缺乏的现状,通过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来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激励性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自信心,使其的写作积极性能在学习成就感中得到激发。如,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评语的批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评价,尤其是对作文学困生的作文,更应积极的进行其中优点的挖掘,如,“语言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你的字很漂亮,以后你的文笔也能很漂亮。”这样教师就能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评语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写作自信心的树立,以此实现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5.加强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形成良好的学困转化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生自出生就接触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及发展都发挥中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在初中语文作文学困生形成的过程中,其接受的家庭教育以及学生家长对写作教学的观念都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因此,在对作文学困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来对学生家长进行教学理念的引导以及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家长能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助力,在良好教育合力的形成中共同实现学困现象的有效转化。如,在家校合育策略实施中,教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教学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家长能在家庭教育中对教师布置的任务给予积极的配合,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写作训练给予积极的监督与督促。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中,感受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正确、良好的写作意识,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学困生现象的转化、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被逐渐的提上了教学改革的日程。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的进行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并通过学困生写作意识、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教学形式的优化以及写作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善,来对学困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以此实现学困生不良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转变,更加有效的实现学困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作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