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2-03-0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汉语言美的文学

佘 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安顺市分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审美趣味。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教育则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审美教育和渗透能力,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审美能力、人文精神,塑造学生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审美文化与汉语言文学进行互相融合之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结合,会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于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认识。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当今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如何在高校汉语言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对汉语言教育的含义

审美教育是美育的一种,其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而所谓审美能力,可以分解为审美、创造、想象。其中,审美是能够对感知美的事物,欣赏美的事物,并能够倾心于美的事物,创造则是能够基于对美的认识,能够创造出美的事物。而想象力则是是一种精神上对“美”的感悟,加上对“美”的外部感知及其自身经历,知识体系,工作能力和其他因素的综合。由于审美教育来自于西方,因此,美学的作用可以在这其中充分体现。美学不仅向内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推动学生向着健康的方面进行发展,而且向外,美学也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加自信的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对于审美的看法和观点,由此就可以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把握方向,做到不迷失自我,始终保持清醒。

而汉语言文学相比美学,恰恰相反。汉语言文学,是东方土生土长的学科,因此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学科。说汉语言文学传统,一方面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这门课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汉语言文学讲述的是中国人最基础的母语,所以,汉语言文学对于每一个中国学生而言,都是有必要学好的一门课程。但是汉语言文学又并非仅仅讲述汉语,而是涉及了很多内容,也很庞杂,天文地理、经史子集、人物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人情等都包含其中。正是因为汉语言文学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学生也能够在社会的不同行业发挥作用,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对于我国整体人才培养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但促进我国更多的优秀人才涌现,而且也在用不同的方式回馈社会。那么,一个是来自西方的美学,一个是来自东方的传统学科,在进行融合碰撞的时候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产物。而审美教育之于汉语言文学,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受汉文化的美、感受文学的美。从而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应用这份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美的存在。

二、审美教育对汉语言文学的作用

首先,提倡审美教育,有利于涵养学生的人品,丰富学生的追求。人本能的对美的事物有所追求,审美教育在于告诉人们何为美、为何美、如何美,也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中包括了美学想象、美学创作等等各方面能力。在这之中,审美感受能力是开展一切审美活动的提前。审美感受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有,有时看着天边的晚霞、看着雨后的彩虹,我们也会自发的感叹“好美啊!”在我们感官的作用下,我们能够清楚、直接的感受到美。从这一点看来,审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很多美丽的人物,或者是事物,再或者是风景,我们往往能够看一眼之后就给出“我喜欢”,“她好漂亮”,“这太戳我的审美点了”等等这样类似的观点和态度,这其实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基因里就刻有审美因素。只不过,每个人的审美能力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认为这个很美丽,但是有的人就会认为这什么也不是,所以这种审美能力的差异性也完全可以证明我们基因里不同的审美因子。

但是,相比于大自然的奇观异景,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美,则需要后天的修炼。因为,文学、语言是人为创造的,而想要感知其中的美,需要专业的知识。大自然的奇观异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而汉语言文学的美则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比如,当我们在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慨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独特的魅力,和林黛玉的柔美,而这份由文学名著带来的美的体悟是久久不会消失的。可能在未来,我们逛街的时候遇到同样的夹袄,就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王家二奶奶,在遇到温婉多情的女子时,也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林妹妹,这就是名著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换句话说,这就是在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之后,语言的魅力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因为语言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不是轻易就会忘记的美的体验。这种直击心灵的美的感悟,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特殊的美。

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通过审美教育的渗透,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一切美的创造。此外,审美教育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心理结构,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特长,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进而促使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观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涌入。作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当代大学生有着开放的个人观念和态度,但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尚不稳固,审美趣味有待提高,极容易陷入声色犬马的感官享受之中,从而,严重影响着他们自身日后的健康发展。低级的审美趣味既不会有利于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反而长时间的沉溺在这样的感知中,会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丧失,如果学生有了高级的审美情趣,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过滤那些充斥着低级趣味的信息,自动远离低级趣味的活动,在内心中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生活中确立起健康的行为规范。

其次,提倡审美教育有利于丰富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心智。人皆有爱美之心,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这种爱美之心引领着我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美教育将我们所创造的美的事物进行了呈现与结构,带领人们走向美、贴近美、理解美。将审美教育渗透于汉语言文学的具体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的追求。

最后,从内心深处迸发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能够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更加高级的情感、更加健康的生活,使学生更加从容的应对金钱世界中的种种诱惑,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自己终身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来进行生活和工作。

由此可见,在汉语文学专业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十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现代汉语言文学应用审美教育的常见问题

1.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上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尤其对于审美教育不够重视。很多高校任课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审美重视程度都存在不足,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只能进行知识的讲授、历史的讲解,对自然、社会及生活等方面的美学知识缺乏讲解,很难带领学生进行一场又一场审美之旅。由此,也未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后期审美教育的渗透也很难进行。

2.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虽然是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层面的,但是审美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则决定了我们所能取得的成就。审美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审美教育开展的方式也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探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致使审美教育有形而无神,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而学生的审美体验则是寥寥。教学方式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兴趣。

2.教育内容过于传统单调

此外,当部分学校开展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教学时,由于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的影响,相关教师对审美教育缺乏足够了解,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单调,无法对学生进行吸引,增加了教学氛围的沉闷感,进一步影响着汉语言文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挖掘文学作品审美因素

汉语言文学总的来说是一门关于文字和语言的课程,在课程的学习当中,我们将认识众多的文学大家,我们将阅读他们的妙笔生花之作、呕心沥血之作。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深入作者、深入历史、深入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作品的意境和韵律,在此过程中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大家之所以称为大家,就是因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能够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只靠学生自身的体会,是完全不可能体会清楚的。只有当学生能够深入作者的想法,按照作者的想法一步步体会时,才能够对于当时作者的想法有较为浅显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于学生增进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所帮助。

拿伟大的诗人,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的《行路难》其中的一句诗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个诗人可谓是家喻户晓,这句诗学生们也是耳熟能详,但似乎也就是如此了。这句诗有很多值得赏析的地方。“长”与“风”、“破”与“浪”、“直”与“挂”的搭配,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构建了一副宏达的画面,即使前路充满艰难险阻,也需要怀着无限的期许,乘着千里的长风,渡过万里的海浪。借助这样细致的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度的感受作者用字用词的考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魅力。进而逐渐将这种审美观念内化,直至形成自己的审美意向和品位。

2.延伸作品内在,身临其境感受艺术之美

语言和文字映照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它们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中,不能缺少对作品内在的关注。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还要关注作者,以及创作背景。每一个流传至今的作品,他们都是当时作者的结晶,更是如今我们学习的最好材料。因为,受到作者当时所处的不同环境,作者的心态和想法也会与所不同,甚至有可能有一些人和作者进行交谈之后,这个作品填了那么一两句话就变得完全不是最初的那个意思了。所以,对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是要额外注意,因此也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作品之前,明确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和他正在经历的事情,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去理解这个作品的含义。否则的话,也只不过是似懂非懂,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不会起到什么帮助,反而还会让学生走进思想的迷雾中。

仍然,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唐玄宗开元十八年,踌躇满志的李白,满怀着对朝廷的希望,来到长安。期望凭借自己满腹的经纶,谋到一官半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李白一次狠狠的打击,当初离开安陆时,李白曾夸下海口说:“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弹长剑乎?”结果没想到却丝毫无获,在这种情况下,李白写下了这首《行路难》。有了这一创作背景作为依托,学生不但更能够领会诗歌的情感,也使得作者本人也变得更加鲜活。此外,从这首诗出发,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历史的延伸。南北朝的时候,有少年叫做宗悫,他从小跟叔父读书。叔父很有学问,但是自命清高,不想做官。有一天,他问宗悫说:“你长大想干什么?”宗悫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也就随之出名了起来。其中最出名的运用,就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滕王阁序》里还有一句很有名的化用:有怀投笔,慕宗慤之长风。借助这一历史延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常识和历史知识,也再一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3.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文学兴趣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快餐文化、网络文学悄然兴起,并且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最为主要的阅读人群。与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不同,这些文学样式浅显易懂,读来让人爽快,却有失文学之美。网络文学的冲击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谋求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此一来,审美教育才能够更好的渗透。如果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还是如同传统教学一般的话,学生不会对于汉语言文学有任何兴趣,也就不会选择上这门课。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否定了这门课,认定这是一门无趣且枯燥的课程的话,学生不会继续深入了解,反过去就会更加沉迷网络文学。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会大大下降,学生的头脑中拥有太多杂乱的内容,真正能够帮助到学生的有价值的精华反而是没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做到创新教学形式,能够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此才能更好的推进学生的审美教学。

例如,一方面我们可以借由朗读的形式,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配乐朗诵,声情并茂的传达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魅力,让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着的音乐美、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阅读与创作的欲望,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像任务驱动、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使汉语言文学课堂呈现出一丝现代化的气息。再一方面,我们应该组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像诗歌朗读比赛、小说创作比赛、古诗创作比赛等,构建一个第二课堂,使学生踊跃参与,积极表现,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让学生可吟诗,懂作赋,可以指点江山,可以激扬文字,真正使他们成为美好东西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4.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更为准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将教育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够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而且,汉语言文学作品一般创作于旧中国,身处新时代的学生在阅读旧中国作品时会产生怎样的思考,这其实也是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当下所处的社会。

例如,在鉴赏鲁迅先生的作品《孔乙己》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描述的内容以及构建的景象进行联想,代入到作品角色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思旧时代老百姓所处的生活环境,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作品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作品原本的基础之上,学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反思。《孔乙己》这部作品本身产出于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的思考和抨击,那么,身处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部作品,又在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产生了什么思考,这都是可以帮助学生去思考汉语言文学与现实生活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在促进汉语言文学与现在的实际生活相融合。

总而言之,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能够使男生给人一种充满书卷儒雅之气的,有一种“万般皆下品”的清高与孤傲;而女生则给人一种清雅脱俗,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孤芳与艳丽。文化和审美在我们的世界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审美教育,进而真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汉语言美的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