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语文课堂情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2-03-02刘小月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设初中语文课文

刘小月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借助工具或道具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活动,例如生活情节再现、实物演示情境、角色表演体验等,营造生动形象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绪。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同,创设适合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充分体验语文魅力。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创设的重要性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并不高,由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晦涩性和难懂性,学生很难走进文本当中,与人物进行对话。情境教学则改变了机械式的阅读方式,将课堂变成了开放式的、想象式的、体验式的,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好奇性,每一份独特的情感体验都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阅读方式延续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效率低下。情境教学则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培养文学素养,升华精神境界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应付语文考试,忽略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感悟。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是以素质教学为核心的,通过文学故事中情节的设计和模拟,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深处的情感,将文学与生活进行了紧密结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学作品中真挚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感恩和做人,对精神境界是一种提升。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创设的原则

(一)立足教材和联系生活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无论是在内容、风格,还是表述上,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营养和启发意义。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创设情境模拟时,必须要立足教材的文本、关注课文的细节、剖析故事的内涵,这样才能够由浅到深引领学生真正的走进课文中的世界,体验到语文阅读的无限魅力。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的创作灵感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时,要正确理解文学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创设的情境既要是学生熟悉和习惯的生活场景,又要反作用对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以人为本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能否引导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兴趣,才是情境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阅读水平、课堂需求,初中生具有心理不够成熟、生活体验较少、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希望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索去发现生活的奥妙,真正的做到以人文本、遵循学生心理创设的情境,才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并不是多种情节生硬的拼凑到一起的,而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导入、铺垫、理解、升华的过程来进行。

三、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创设的方法

(一)丰富阅读形式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情节丰富,比较适合阅读。 但是阅读的方式很重要,第一,充满感情的朗诵。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朗诵,然后由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集体朗诵或者单独朗诵,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运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中,要将小孩童言无忌、诚实纯真的感觉朗诵出来。 第二,配合角色的饰演。由学生分角色扮演语文作品中的人物,体会作品中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将人物的心理、性格、思想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例如在《范进中举》中,通过扮演范进、胡老爹,更好的去体会人物的形象。

(二)借助现代科技

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音乐、画面、视频等形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例如初中生由于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的欠缺,可能对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在学习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的片段时,就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再由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就能够体会到作品中所讲述的情节;画面能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阅读兴趣,课文《故乡》中的环境描写非常优美,深蓝色的天空、宁静的夜晚、少年时的闰土,通过画面展示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沉浸其中。

(三)构建体验环境

构建情境体验的环境,需要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描述搭建表演舞台,在自主设计的空间和时间里,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首先,体验环境的构建要以课本为基础。以《范进中举》为例,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话剧,通过资料的查找、人物的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最后进行意见总结。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其中的作用,会对阅读充满兴趣。 其次,体验环境的构建要与生活相结合。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主人公在父亲的鼓励下顺利的越过悬崖,而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与课文相似的困难,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模拟。

四、情境教学运用的有效策略

(一)提问式教学,加深知识的学习效果

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教师更多的是把课本上的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的背诵做教学的重点,很多学生更是感觉只要花点时间背诵不听课也能考好语文,因而语文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直接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情境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好的相应的笔记,通过这样提问式和针对式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师习惯于运用多媒体PPT的形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看似运用了先进的技术,但实际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这样直观的对知识进行展现其实是说教的另一种形式,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同样不高。正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小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将课堂教学动态化,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感悟知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多角度对知识进行感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郑振铎的文章《猫》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各种形态的猫,播放各种猫的叫声,让没有养过猫的学生被这种可爱的动物吸引,然后通过小视频的形式更直观的将猫的生活习性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察猫的外貌及性格特点,然后在结合课本上郑振铎对猫的描述展开讨论,看郑振铎笔下的猫和我们刚刚观察到的猫是不是一样的,也为学生后期的动物写作打基础。

(二)角色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角色扮演是学生们喜欢的教学模式之一,它通常运用于小说故事类的课文讲解中,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对课文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感悟,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的进行人员的分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在课下小组成员抽时间进行排练演讲,可以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意识,在演练的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会不断的对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更好的通过肢体和语言的形式表达人物的情感,最终学生会对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形象把握的更加的精准,在调动参与性的同时展现学生的表演天赋。

(三)生活化教学,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中,目前的课堂教学很多适合实际的生活分开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在学习中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自己对于知识的感悟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并没有跟上,教学的效果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的知识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自行的感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综合性学习《地球,人类的家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郊区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亲自感受人的生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观察的过程中运用相应的问题加以引导:在看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和漂满垃圾的小溪时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在看到光秃秃的山丘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后又是怎样不同的感受,在看到城市灰蒙蒙的天空和郊外蓝天白云后有怎样的想法,看到遍布垃圾的街道和干净整洁的马路我们的心情是否会一样等等,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学生更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生活中会从我做起,主动的在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让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四)辩论式教学,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的思想都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主动的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容,情境教学模式中的辩论式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学生理解上存在的差异,通过和教师、同学间的知识辩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在辩论的过程中更深层的挖掘知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授鲁迅的《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将辩证的思想带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出国留学的思想进行辩证,将学生分为甲乙两方,针对甲方“出国留学的优势”,乙方“出国留学的劣势”展开讨论,讨论前可以借助图书和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于留学生好的一面加强学习,对于不好的一面进行批判,从而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培养思辨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指引以后的学习生活。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教学更好的融入到现实的生活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随着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为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便利。辅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的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它不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创设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