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途径探索
2022-03-02张阳
张 阳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 河北 沧州 061100)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分析语文学科本身所存在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善于挖掘并发现语文教材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针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适当地放大和调整并最终实现有效的知识传递。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结合现当代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现实情况来开展教学,保证合理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导现当代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化和影响作用。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这样的核心思想,首先分析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探究初中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结合这些具体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策略分析。
1 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结晶,这是一个民族特点的集中表现,对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当中必须要重视进行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传承,保证年轻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尤其是在现当代我国的国家发展过程当中,相较于以往我们取得了更高层次的突破,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成为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各种各样的外国文化元素通过不同的形式渗透于我国国民的生活当中,这些文化元素对我国国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选择也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影响。例如一些西方文化在现在我国的商业营销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营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国民的消费观念,导致我国国民对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这只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延续的因素。所以语文学科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关键性学科,教师必须在具体教学活动当中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重视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传递,培养我国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从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特征方面来看,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经典融汇了非常多前人的智慧与良好道德素养。这一些元素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也同样适用,并且其中有非常多元素对于现代青年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性作用。所以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当中重视进行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渗透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现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帮助现代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理念。由此可见在现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输出,保证学生文化理念和认同感的全面培育[2]。
2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相关工作还没有完全深入落实
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很多语文教师都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上,对于文化渗透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是在具体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并不会过度深入地追究文化渗透教育策略。就比如说,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承,语文教材当中会融合我国优秀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语文教师在进行四大名著教学的时候并不是首先思考四大名著当中蕴含了哪些优秀的文化理念,这些优秀的文化理念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递和讲解,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化理念进行吸收和传承。相反的语文教师首先思考的是这些名著在语文考试当中可能会以哪种方式出现,需要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快速把握这些名著当中蕴含的考点。仅仅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发现,语文教师在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的时候侧重点并不明确,甚至可以说教师把侧重点放错了位置。这种现象只是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当中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教师对传统文化渐渐渗透教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列举[1]。
(2)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深度教育策略有待提升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探究,发现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元素吸收和学习的时候都只是采用口头强调的方法。仅仅通过口头强调,是很难引导学生真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优秀之处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引导学生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自身品行约束的规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所以单单从目前语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理念上来看,大部分教师还存在文化挖掘和传递的方法局限,要想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教师必须找到更加多样化的方法,从学生个人理念层面做出渗透与影响。
3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1)通过文化实践感受的形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其中有非常多的优秀元素是值得仔细推敲和体会的,所以教师不能一味采用口头强调的这种方式来进行文化渗透和教育,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培养,也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采用实践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比如,春节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春节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活动来表达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所以教师就可以将春节当中的一些文化元素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来。剪纸是民间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剪纸我们可以表达“年年有余”、“富贵安康”等一系列的美好愿景。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当中引入剪纸,引导学生一起感受剪纸的制作过程,在制作过程当中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年味儿。除此之外,端午节是我国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节日,这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理念。所以教师可以在端午节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搜索一些有关端午节来源的动画演示视频,引导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视频的方法来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故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融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来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比如在班级内部展开屈原的作品朗诵竞赛,学生可以通过配乐朗诵或者Cosplay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表达。总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有文化沉浸式的体验,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当中去了解不同文化的来源和含义,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迷人之处。教师只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式才能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所在,最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发展[4]。
(二)注重结合社会发展来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随着我国现当代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对于社会凝聚力与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更加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与吸收的时候要善于结合社会发展来进行。社会发展对于每一个中学生的生活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具体生活当中都能够感受到这些因素,所以教师结合这些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文化渗透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性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调研活动,让学生观察商店或者建筑等多样化的事物,在这些事物上去寻找存在的文化元素。比如一些商场在圣诞节的时候会采用西方的装饰来进行宣传,通过这种节日氛围的营造吸引消费者。有的人由于喜欢一些西方的文化,在进行建房或装修的时候都会追求欧式风格。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他们生活当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去对比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文化元素比较丰富,这样就能很自然地让学生注意到他们身边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就可以从国家发展与竞争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文化并不同于其他方面的竞争是非常明显的.而是一直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中华优秀文化元素,通过中华优秀文化元素的挖掘来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承担起新时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使命。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每一次的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都预留5~10分钟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新闻分享,这些新闻的主要内容涉及国家对于文化传承的政策理念、国家对教育工作当中文化教学的相关要求等等,使学生从国家政策的了解方面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融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来进行传统文化挖掘与渗透,更加能使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传承与渗透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最终也能实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有效的中华优秀文化渗透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转换文化教育的思维和视角,融合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充分结合现代教学工具来进行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和内涵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理念和爱国主义情怀[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要想在国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增强核心能力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关键性学科,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教育元素,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起新时期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使命。一方面在具体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从学生个人观念改变的层面着手来引导他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转变和影响。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改变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单单采用口头强调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感受。相反的语文教师要更多地思考如何拉近学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多地注意到日常生活当中的文化现象,通过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逐渐养成学生敏锐的文化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文化观念的进一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