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策略、促进参与
——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2022-03-02黄琳涵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语文课堂语文

黄琳涵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第二小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前言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以及“教育麦田的守望者”,要通过不同学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环境。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要践行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同时,小学语文课堂内能够秉承于教学实际需求,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会让学生在思想价值观念上认可语文知识。实际上课堂内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此外,考虑到学生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个性化需要,改变传统课堂内硬性指引的手段,发挥出教师的创新化思想作用。在“乐”与“学”的基础上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

一、“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的不足分析

(一)以教师为中心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授课环节中,教师仅以自我本身为中心完成知识的讲解。即:按照教学大纲需求,或者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实效性的目标,硬性规定学生完成课文的记忆、以及相关古诗词的背诵。随后,布置学生完成相关习题的解答[1]。

上述枯燥、乏味的形式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再者,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讲解认为重点的知识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喜好[2]。

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出“拔河”的状态。即:保持所谓上的“平衡”。但是,学生实际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和学习成效没有得到凸显[3]。

(二)忽视提问的价值

课堂提问会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教师要积极有效地通过提问形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升[4]。

但是,目前在课堂内教师认为提问会耗费较多的时间。此外,在提问过程中会呈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将答案记住,或者是以“压迫式”的方式规定学生采用某种形式、某种规律完成答案的书写。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机械,导致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没有得到生成。

实际上,提问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拓展性的眼光,教师忽视了提问的本质特点。同时,忽视了提问的价值,没有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5]。

(三)教学氛围沉闷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的参与欲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好动性也较强,教师呆板、沉闷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的参与时效性下降。甚至部分学生会抗拒、害怕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方式和语文课堂中相关需要记忆的内容。求知欲望不强、缺乏互动式的氛围,交流和互动意识较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比较少,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就学习方法做到有效的分析和论证,导致语文课堂的实际授课环节缺乏新颖性、缺乏对学生培养的“最佳要素”。

(四)与先进体系融入度不够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课堂中的授课方式正在经历着不断的变革。教师也要通过不同角度的考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很显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过分自信于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经验,认为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所承载的教学经验,已经能足够让学生完成多角度的知识学习。因此,对于先进水平、先进模式的融入度基本不够,甚至部分教师不会操控先进科学技术,抗拒先进模式的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缺乏与时代的“接轨性”,落后的教学形式,会导致学生取得的实际成效,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呈现出成果无人认可的现象。

二、“路径”——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一)显现多媒体魅力,增进学生的知识探求欲望

多媒体是新时代科技教学发展的体现,多媒体呈现的图片、视频特征会更加符合学生性格特点,会让学生牢牢把握住相关学习的重点。同时,多媒体的融入会增进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与小学生的好动性强、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相吻合,趣味性的课堂构建,营造出了优秀的教学氛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变。同时,在多媒体视角下教师讲解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会以此得到深化,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会加速得到凸显。

例如:为便于小学生细致理解课文内容,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若仅仅完成文章内容的讲解,随后在课堂中讲述相关的故事,介绍圆明园,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会相对较差。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未实际到达过圆明园,对于相关景象了解并不到位。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在边讲、边播放视频和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灵动化课堂的构建,配备上教师细致耐心的讲解,会促进小学生的进步,高效课堂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警醒作用,图片、视频会在视觉上予以学生冲击,辅助教室生动性的讲解,在听觉上也会让学生更加认可小学语文知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实际上在课堂中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显现了教学的魅力,会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同时,教学情境是学生兴趣点的点燃“助力剂”,也会让学生做到“乐”中学,“学”中探索,掌握学习规律。此外,以教学情境为基础生动“舞台”、生动课堂教学氛围的搭建,是课堂教学延伸拓展,甚至是转变授课方式的最佳手段。借此,教师的讲解内容会更具吸引力。

例如:在课文《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阅读课文,在文章的深入剖析之后,学生可能会形成一定的感悟。此时,教师让学生们简单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随后,为学生发放面具、发放服装,让学生将《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课本剧或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于教师面前。以情境的创设,分角色演绎故事情节,展现小学语文学习的魅力。另外,学生在分担到不同角色之后,会对文章中的内容、文章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前后经过等进行反复揣摩。其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文章美”的含义。

(三)“读”与“写”“手拉手”,营造连贯性的教学成果

实际上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堂教学授课环节中的两项重点内容。但是,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读”的过程,学生没有充足的耐心,同时会出现马虎、难以领略文章的精髓、时效性较差的问题。“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呈现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流水账文章”的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作文没有可借鉴价值,缺乏“劲道性”,导致教学实际质量逐步下降。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让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融入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如:《慈母情深》或者是《父爱之舟》。两篇文章分别讲述了父爱和母爱,与生活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环境相贴切。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文章之后,以生活契机,让学生完成回忆,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接受到的关爱、以及父母在维持家庭收支,照顾孩子身体健康时所付出的艰辛。通过上述分享活动,学生的激情和感悟由此得到生成。随后,让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读”与“写”连贯性结合,会改变传统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缺乏素材的问题,同时,文字夯实了情感基础,学生会形成“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让“读”与“写”不再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题。

(四)优化导入环节,让学生充满好奇心

导入环节实际上是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的第一步。导入环节,如果能够实际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于即将教学的知识产生细致探究和无限学习的欲望,教师的实际授课成效则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首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和性格特点,随后,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为导入的知识有效,才能贴切的完成学习任务,自主的学习。

例如:在《四季之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自然界,季节的神秘变化,大家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如果描写四季,同学们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学生可能会积极参与讨论。此时,教师借助图片的方式,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更加贴切的了解四季,还可以通过视频形式为学生展示四季更替时、以及其在交接时会呈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让学生理解“初秋”、“初春”、以及“初冬”等相关词汇的含义。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引入的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文章,领略作者笔下对于四季的描写。进而,让学生感知文字的新概念、以及描写手法的巧妙性。上述形式,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教师与学生互动完成知识的探究。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授课环节中教师会发现,若能够秉承于教学实际需要,构建高质量的课堂,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提升。但是,在此过程中会经历漫长的道路,教师要借助不同教学方法的考量,合理转变原有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同时,要了解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意识。教师在课堂中扮演“指引者”的角色。同时,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找到“乐学”点,找到“乐学”的动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们,用“弥补式”来完成语文知识的授课,会让教学措施得到学生的拥护。将学生带入到“乐学”中,让“乐”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动力”成为学生掌握规律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语文课堂语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