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渗透
2022-03-01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四中学付小平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四中学 付小平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广泛关注,同时这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丰富初中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塑造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
一、建立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一)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把课本内容作为核心,此时课本知识内容就是独一无二的教学重点。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当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降低时,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就会比较片面。此时教师需要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作为核心基础,在此条件下,有效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核心素养,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专项的语文学习活动,有利于初中生深刻理解语文基础知识。通过科学引导,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很多可取之处,可与一些刚出现的创新性教学理念相联系,起到带动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与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相结合、优化语文教学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节选自优秀的传统文化类史书,这些史书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展现了优美的文风,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条件下,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并建立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良好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深入挖掘、解读教材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岳阳楼记》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介绍和解读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岳阳楼记》由范仲淹所写,开头所述是写作的原由和目的,作者受滕子京邀请,记载岳阳楼重修,这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是记叙,后来采用的写作方式是先写景后抒情。开始时,范仲淹对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吾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由此能让读者了解到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江南洞庭一带,远离朝廷。接着,作者对岳阳楼的景色和文人骚客的感情进行描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作者不但对岳阳楼的景色进行描写,而且也对离国怀乡的感受有所描写。从我国古代的几千年以来,文人骚客在遭到贬谪时,所表现出的普遍情感主要是“以物喜,以己悲”。最后,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表达出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之后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建立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使学生能理解历史文人在遭遇贬谪之后的心理感受,同时体会范仲淹的抱负和热情。学生会被这种昂扬向上的心态所感染,他们的忧患意识会有所增强。
二、利用文本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古诗古文,作者所处的年代与现代相距甚远,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了解字、词的含义时会有困难,而且在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时也会有难度。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这也是语文教学活动所常用的知人论世教学方法。学生对作者写作的背景有了充分了解后,在理解文章时才会更加深入,同时更容易产生独到的见解,对文章所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寓意也会有更好的理解。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为学生正式讲授课文前,需要先为学生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生活的年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公元761年所著,也就是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正是史书所记载的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的整体局势动荡不安,更是有连绵不断的战争,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战争中作者的生活也是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又遭遇自己所居住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就更加潦倒窘迫。由此作者就想到自从发生了战乱,多方的生存都十分艰难,国家更是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作者心中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一经典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深刻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杜甫在我国的历史上千古留名,生活在盛唐时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命的早期,正处于开元盛世,他与众多的读书人无异,都拥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这在他所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有充分体现。然而好景不长,自从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战争的混乱中,诗人深深体会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种种苦难,作者心中也为国家和人民深深的担忧。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知人论世的理念,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忧国忧民之情,进而形成为国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课本知识。对初中生来说,师生之间交流和生生之间交流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事实上,语文知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长久积累所形成的产物。如果仅仅是个人的思考,所产生的理解无法全面体会到语文知识的核心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打开新思路。例如,在进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将学生在课前查阅的资料在小组内分享,从而方便学生全面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更多作者的生平,这有利于学生分析作者写作时的心态。学生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增加语文素质教育所创造的教学成果。
四、坚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所制订的语文教学方案应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体现科学有效的原则。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从而有效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易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知不觉内化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获得的教学成果能与时俱进。例如,《动物笑谈》的教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更加关注和爱护动物,形成对自然的正确看法,正如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那样,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二)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能用于教育的内容也很多,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使学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无处不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对生活中的一些实践知识进行探讨。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人能从自己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在交流和讨论的环节中,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会不断得到完善,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锤炼学生的个人品质,丰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讲解实际的生活案例,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初中生能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五、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可建立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深入挖掘、解读教材的优秀传统文化,可利用文本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情操,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坚持与时俱进,强调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