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的“留白”之美
——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

2022-03-01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友人文言文笔者

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 王 莹

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时短短几十字的文章,便有着丰富的内蕴。但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遇到词汇、句式等理解困难,因而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得面面俱到:读课文、落实词语、翻译课文、分析课文、概括中心。久而久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文言文的魅力也消失殆尽。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而教学“留白”就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留白”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旨在“留出空白”让读者有无尽遐想的空间,让文本散发出独特的韵味。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文本“留有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创作,适当进行“补白”,文言文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人物形象“补白”

作为描写人物的文章,人物形象便是重中之重,《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陈元方和友人。教学中,笔者将分析人物形象这一重点内容作为“留白”,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完成学习任务。

师: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家一起来听听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一个学生读文章)

生:我觉得他友人那句读得好,尤其是重音放在了那句“非人哉”,能看出友人非常生气,很愤怒。

师:非常好!他从语气中看出了人物的心情,启示我们要能通过读来看到人物的性格。

生:元方的语言语速有点儿快,应该缓慢些,因为元方是在向友人讲道理,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应该是义正词严的。

师:我们让这两位学生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个生读,大家听)

……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陈元方和友人便跃然纸上。通过对人物语言语气的揣摩,结合文中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下一步的探究和迁移做了准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促进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本上具有重要作用。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虽然诵读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但通过示范读、自由读、组内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加强了学生对语气、语调、语速的揣摩与思考,学生与文本之间能进行多种多样的交流,进而增强学生文言文语感,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主题“补白”

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把握了人物形象,课文主题便顺理成章地总结为:陈元方小小年纪但明事理、讲诚信、知礼仪,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那么,除了这个角度外,在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础上,还有没有其他的解读角度呢?

1、整个更换阀门过程中滤油机、真空泵、电源箱必须设专人看守,密切关注滤油机和真空泵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立刻向工作负责人汇报。

对学生来说,能完成以上内容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对文言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引领,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度挖掘。

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行》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追问:为什么文章要特意强调陈元方的年龄是七岁?一个七岁的小孩竟有如此方正的表现,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学生会停留在对比元方与友人,更凸显出元方的知礼、方正,那么第二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会很快将关注点集中到课文另外一个人物——陈太丘的身上。陈太丘作为一个配角,在出场即退场的安排中,看似无所谓,但仔细推敲,会有很多不同的发现。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安排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揭秘幕后人物——陈太丘。

学生对此兴致颇高,纷纷查阅《世说新语》和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生:《世说新语·夙惠》篇中,有宾客到陈家做客,陈太丘让元方、季方烧火做饭,但兄弟二人因偷听父亲和宾客的谈论而将饭煮成了粥。而面对煮饭成粥的兄弟俩,陈太丘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用宽容来原谅他们的过错。这样的家庭教育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父母对孩子不能只是一味指责,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收获与成长。

生:陈太丘最初为小县吏,因其专心向学,时刻诵读,县令和他交谈后让他到太学去读书。后任太丘长,故人称陈太丘。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作为父亲,特别注重家庭教育,把对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其中长子陈元方、六子陈季方以“至德”著称,与陈太丘(陈寔)在当时并称为“三君”。由陈太丘开创的颍川陈氏家族是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是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我们熟悉的《西游记》里唐僧俗家姓陈,据说就是陈太丘的后代。

三、情节“补白”

课文中的人物借助情节“复活”,尤其是作为配角的陈太丘。我们发现当陈太丘这个人物被我们放到表面时,故事中的情节又有了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要抓住的情节上的“留白”。

再次回归文本故事情节,笔者鼓励学生去发现情节发展中的细节。但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于是,笔者试着启发了一下。

师:元方在面对友人“非人哉”的谩骂后,马上给出了“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回答,说明陈元方是知道自己父亲和友人有约定这件事情的。你觉得元方是如何知道的呢?

于是,学生开始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陈太丘应该和陈元方交代了自己先走的原因,所以在陈元方脑海里友人已经是不守信的形象了,因而面对友人无端的指责,陈元方才据理力争。也有的学生认为,陈太丘没有交代自己的事情。依据是陈元方对友人说“待君久不至”,说明他看到了父亲陈太丘在等人,而友人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两人是约定好了的。面对友人不友善的指责,陈元方才要步步分析,和友人讲道理。

两方的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这也是笔者想要的效果。学生能从文本出发,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说明情节上的“留白”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关注到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一举两得。这样抛砖引玉,学生便开始了“地毯式”搜索,找寻文中一切或合情合理、或不太相宜的情节。比如,友人为什么不说自己迟到的原因呢?要是真的有特殊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惭”我们能看出友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并且有向元方认错的趋势,元方为什么不给机会?陈家家风诚信、守礼,元方“入门不顾”是不是很没有礼貌,有损家风?陈太丘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开始的情节“留白”是笔者的预设,但学生的思维在一起碰撞后闪现了更多智慧的火花。这些情节的出现,很出乎笔者的意料,在学生自己的讨论中,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已经被他们发现和解决了。

于是,笔者临时决定,将他们的“补白”作为本节课作业:任意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内容,补充故事之前的情节或者续写故事,注意情节的合理性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次作业的完成度很高,学生的前期故事情节补充合理,续写故事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很到位,更让笔者欣喜的是,有的学生为了保证文本的连贯性,尝试了用文言文续写,虽然其中有很多不足,但这种自主创作的想法和敢于尝试的行动是值得肯定的。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利用好文言文的“留白”之处,浅文深析,引导学生进行“补白”,既能让学生熟识人物、了解情节,又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丰富主题,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恰当地运用“留白”既能多角度去消化理解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文本中的“留白”,才能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留白”,让文言文教学多姿多彩。

猜你喜欢

友人文言文笔者
致友人(组诗)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老师,别走……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