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2-03-01唐英琪
唐英琪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糖尿病在早期阶段并无典型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到侵害靶器官后才会有对应的症状出现,作为当前中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受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虽然作为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对患者的威胁程度较低,但其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溃疡性疾病甚至心理疾病等,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利拉鲁肽是临床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其氨基酸序列与人体中内源性酰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接近,且代谢稳定性较高,在临床试验中无论是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调整血糖水平效果均较显著,但随着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大量的研究者[1-3]发现,该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疗效方面具有个体差异。任丽君[4]的相关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病情有推动作用的相关位点接近100个,而位于6Q14-Q15位置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CNR1)为其中1个重要因素,有8个外显子,且不同的人群也有对应的表现。近年来,CNR1基因1260G>A单核苷酸多态性已被公认为与2型糖尿病疾病重要关联易感基因,不同个体的不同基因表达对于病情、药物疗效等也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CNR1基因的多态性对于利拉鲁肽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30例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112例;年龄26~59岁,平均(46.22±2.51)岁。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病程<2年;曾用二甲双胍治疗对血糖未能达到预期改善效果而改用利拉鲁肽治疗;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排除标准:在本研究前曾应用GLP-1药物治疗;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初始计量为每天0.6 mg,随着病情调整逐渐增加至每天1.2 mg,治疗期间通过检测患者血糖指标以及对药物治疗耐受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但每天剂量不超过1.8 mg。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基因分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用仪器Chelex-100在全血中得到基因组DNA,置于-20℃环境中备用,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中使用。对1260G>A位点的上游、下游PCR引物进行设计,扩增该位点和附近的DNA片段,扩增条件:95℃,初始变性6 min,94℃,35个循环,每个循环30 s,60℃退火30 s,72℃延伸1 min。使用5U MSP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37℃环境中对10μl的PCR产物做过度消化处理。使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消化产物,对A等基因进行切割,分别为92 bp及19 bp两个片段,G等位基因则不作切割处理为111 bp片段。③比较不同基因分型患者mRNA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60G>A位点基因分型结果 GG型188例,GA型39例,AA型3例,其中等位基因频率最小为0.098,其分布频率与哈迪温伯格平衡相符合(P=0.550)。鉴于AA型例数较少,将GA型、AA型患者合并。
2.2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BMI、FPG、2 h PG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ex dat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不同基因分型患者mRNA表达水平 GG型患者CNR1 mRNA表达水平为(4.2±1.3),GA/AA型患者CNR1 mRNA表达水平为(2.8±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基因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不同基因分型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基因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e analysis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基因分型来系统的探究大麻素受体1型基因多态性与利拉鲁肽干预效果间的关联性。相对于位点野生型GG型患者而言,携带A等位基因的GG型以及AA型基因型患者对于血糖指标的控制程度更为突出,再对符合PBMC标本标准的患者进行CNR1 mRNA表达水平分析,提示不同基因类型的表达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5-6]。
目前CNR1基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以及相关并发症诱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靶点仍未完全阐明,但相关研究表明,CNR1系统失衡可能会引发如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本身也会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恶化[7]。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BMI、FPG、2 h PG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基因表现型为GA或AA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水平调整更佳。GG型患者CNR1 mRNA表达水平高于GA/AA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其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CNR1基因1260>A位点多态性的影响,其关联性出现的原因可能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通过外周、中枢相关机制影响甚至改变患者摄入食材的行为,增加CNR1表达导致患者食欲增加[8],也说明了GG基因表达型患者因为mRNA表达量较高的情况下而使治疗效果相对较低,而携带A等位基因患者在接受利拉鲁肽干预后对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调整降低效果,代谢值逐渐升高会对应的降低体质量,这也是对利拉鲁肽药物治疗后效果相对较差的原因。同时,在临床上对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还存在有其他多种机制[9-10]:胰岛β细胞中的相关肽被直接激活并加快胰岛素分泌、合成速度;让胃部排空所需时间相对更长从而达到降低患者食欲的目的;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速度来改善机体血糖指标。利拉鲁肽在治疗中不会对血管造成明显伤害,对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发挥积极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利拉鲁肽药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可取得良好的干预改善效果,其中CNR1基因1260G>A位点表达为GA型、AA型患者,其基因表达可能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到更明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