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好“一句话”的教育经

2022-02-27孙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教育家 2022年48期
关键词:听课者借力教者

孙琳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上下学路上戴口罩,是疫情常态防控的措施,也是一个难题。已经有不止一次、不止一个分管校长和主任对我抱怨:“无数遍地强调、要求,就是难以奏效!”

其实,我也有发现。每周一的值班时间,我也是在逐一纠正、提醒,口罩也送出去了几包,但收效甚微,尤其是放学时段,不戴口罩者更甚。

直到那天中午,偶然看见李嘉老师班上的41个学生无一例外戴着口罩,整队放学,便多跟李老师聊了几句。正是他的一席话点醒了我:“我们班整队放学的口令就是‘稍息’‘戴好’‘立正’‘口罩’。”

接下来,全校推广。上下学佩戴口罩的难题迎刃而解。

一转身就忘,一抬腿就跑,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做班主任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级部,同样面对一帮稚童,有的班主任心平气和、轻声慢语,班级秩序井然有序;有的班主任则是喊破嗓子、瞪红双眼仍无济于事,甚至是一遍遍上演翻版“狼来了”的故事。长此以往,很多老师也就墨守并习惯于被动的絮絮叨叨、婆婆妈妈。这不光难奏其效,久而久之,还难免会有放录音、听唱片的感觉,翻来覆去,毫无新意可言,以至于听得耳膜起了老茧。在一次班主任论坛上,就有一位年轻的老师发出了“羡他人举重若轻心定气闲,奈何我煞费苦心仍手忙脚乱”的感叹。还有一位找我诉苦:“我连您都搬出来了,可还是管不住这帮‘活宝’。”

诚然,大水泡倒墙是办法,却也是最笨的办法,是难以奏效的办法,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我们提倡浸润式教学,而非浸泡式教学。

前些时日读《道德经》,对“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有了更深的理解。说到底,这句话阐释的是一个真理:用平常心,把平常事做成不平常。如何做?贵在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若干,但归根到底最有效的就一条——看清本质、抓住关键。

《论语》里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中的,指出了点拨的重要性。“愤”“悱”,点拨的时机;“启”“发”,点拨的手段。在这里,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受教者想弄明白,施教者想说清楚,大家共情于此,便能够一语道破天机了。很多典籍里都记载有这样的事例,学习者恍然大悟,就是因为教授者的相机点拨,有时简短的一句话或几个字便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和参省领悟。“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术语、道家哲学,蕴含的思想之一就是“借力”,讲究的是在顺化随和之中抓住时机瞬间轻巧施力。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是如此。不同的是,太极拳是在“一引一推”中借力把对手击倒,而教师则是在“一引一推”中顺势将学生的思维提升一个层次。

听名师的课,感受最深。不管是课堂之初的导入新知,还是课毕之时的总结升华,抑或过程中的问题设计,仅凭寥寥数语,就能实现思维广度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拓展延伸,就能收获思维高度和深度的“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式的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样的课,很少见讲授者长篇大论。这样的课,听课者听得津津有味,学习者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课,无论对于听课者、学习者,还是讲授者,都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牵一发而动全身,选择一根合适的杠杆,撬起的是整个地球。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引发的是四十分钟的满堂精彩。推而广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我们整个的教书育人过程都该如此。很多时候,抓住关键,念好“一句话”的教育经,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听课者借力教者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借力大数据 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润和借力音乐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