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洞口宗祠文化的社会功能体现与发展

2022-02-26胡斓李巧茹杨迪

今古文创 2022年9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社会功能

胡斓 李巧茹 杨迪

【摘要】洞口县地处湘西南雪峰山东麓,享有“中国宗祠之都”的美誉。宗祠即祭祀祖先宗庙之地,是家族凝血缘聚亲情的场所,更是谋求宗族发展之核心,促进族群兴旺之纽带。洞口县遗存上百座明清古宗祠,入选了湖南省“国宝”古宗祠群,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十余座。本文在了解洞口县宗祠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宗祠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宗祠文化与乡村振兴的促进融合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宗祠文化;历史演变;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9-0117-03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宗祠文化的社会功能研究——以湖南省洞口县为例”(编号:202110547100)。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宗祠即祭祀祖先宗庙之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宝库。它承载着丰富且真实的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祠文化。这些宗祠文化包含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贤文化等丰富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宗祠文化不仅要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更要让农村传统文化融进乡村建设之中。洞口县宗祠资源丰富,因此对洞口县宗祠文化社会功能的研究与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研究条件。本文拟从洞口县宗祠的历史演变入手,挖掘洞口县宗祠文化的社会功能,并对其现代发展路径进行探析,从而发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洞口县宗祠的历史演变

宗祠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尊崇祖先的反映。盛世修志,盛世建祠,宗祠文化的繁荣也侧面反映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与国泰民安的社会现实。从宗祠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北宋之前,建祠祭祖是皇家贵族专利;南宋时期,朱熹在《家礼》中设计了祭祀四代近祖的祠堂;明嘉靖年间,宗族“合众小祠堂而为一大祠堂”名之为“宗祠”;宋代时期宗祠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为立家庙;明朝时期,朝廷下令号召天下臣民在冬至日统一进行祭祖活动,并开始允许民间以宗族家庭为单位建造祭祖的场所——祠堂。至此,民间能够建立祠堂的权利终于正式拉开帷幕。清朝时期整理总结了唐宋明以来的宗法制度,并根据清朝的需要对宗祠宗法进行管理制度改革,并颁布《圣谕广训》。其中关于宗祠管理内容新增有“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四项条例。此后,宗祠文化管理便纳入朝廷规范,其民间纷纷履规效仿,形成了敬宗睦族的社会氛围,整修祠堂因此达到高潮。宗祠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祠堂”与“修家谱”一起成為家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为中华民族形成“落叶归根”“家庭为本”的传统家庭观念发挥了积极影响。

洞口县的宗祠历史演变正是中国万千宗祠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凝聚之一。县域内的人们聚族而居,同宗结合,无关乎大姓小姓,世代远近,凡在洞口落地生根并繁衍发展的姓氏基本都建有宗祠。正因如此,遗存下来的宗祠高达百余座,其中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元年,最晚的建于清宣统二年。其中清朝时的建筑风格尤为突出,例如洞口县金塘杨氏宗祠为洞口县作为保存较完好的宗祠之一,系砖木结构四合院,前后三进,依次为戏楼、正殿和后殿,左右为厢房;尹氏宗祠位于洞口县山门镇山门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于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沙镇曾八宗祠建于清乾隆七年,于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一并列入的还有王氏祠堂、黄氏祠堂、钟元帅庙、金塘杨氏祠堂、谭氏祠堂、廖氏祠堂、曲塘杨氏祠堂和潘荣公祠,这些宗祠历史悠远,恢宏奇伟,极具当地地域特色。截至目前,洞口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达到十余处,居湖南省前列。

二、洞口县宗祠文化社会功能体现

(一)文化艺术载体

洞口县的宗祠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人民在建筑艺术、楹联艺术、雕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等领域的杰出成果,成为当代研究洞口县宗祠社会功能的文化艺术实物载。首先,就建筑艺术而言,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宗祠,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族群文化。洞口县遗存的宗祠群在南方宗祠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址讲究、建筑结构、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这些特征共同形成了湖南洞口独特的宗祠文化现象。洞口采用民间象征的手法用于宗祠建筑的装饰上来保佑平安吉祥的题材比比皆是。例如洞口百姓在建筑装饰内容的选择上普遍采用的是谐音、寓意等手法,以此来象征出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盼望与期待:常选用“福”“囍”等字花来对建筑进行装饰。同时,人们还选用蝙蝠、寿桃、葫芦、佛手等物象寓意“福、寿、禄”等蕴含祝福万事顺意的含义,彰显其灵动且接地气的特征。此外,宗祠建筑中还有较为精美的砖瓦图画,例如为表达对考生的美好祝福古人常常绘画莲花和鹭鸶,寓意“一路连科”。其次,就楹联艺术而言,洞口宗祠的楹联内容往往是陈述祖先血脉源流和颂扬祖宗功德,目的在于通过阐释祖先的功名或道德文章以启迪教育后人,亦有记述肇居地的风水形胜或人文雅事,这类楹联趣味隽永,内容丰富多彩,张贴也较随意,在祠堂楹联中最具个性特色,令人誉不绝口。再次,就雕刻艺术而言,洞口县金塘杨氏宗祠选址依山傍水,祠内柱础石雕,台柱的公母大狮和中牌的公母小狮子、小猴子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具有相当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最后,就书法艺术而言,位于洞口县醪田镇凫塘村境内的黄氏宗祠,牌门融入了西洋建筑设计元素,其建筑结构紧类,用材考究,且“黄氏宗祠”四个大字及所有石刻门联,均来自大书法家黄自元手书,其楷书骨骼雄奇,笔力遒劲,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书法艺术研究价值。

(二)文物历史载体

宗祠通常为村落中规模最庞大的建筑,并成为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符号,因此在当代历史研究角度来说,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宗祠在传播传统价值之余具有了保护典藏传统文物的功能。在宗祠文化发展过程中,历史赋予了宗祠新的研究视角,例如在抗战时期,洞口宗祠承担起传承传统宗法文化与传播抗战新闻的重要历史责任,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宗祠被改作驻军地,发挥着召集百姓、宣讲战况的作用。洞口兰陵会馆曾是红二军团长征革命活动场所,当时红军在围墙上留下的标语如今依旧清晰可见,以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其驻高沙总队队部就曾设在曾八支祠,祠内墙壁上保留有当时书写的军校条例、宣传标语等。这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的奋斗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洞口宗祠所传承的独特传统文化和对当代的社会价值具有正面影响、对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有重要贡献,传统文物也对当今进行史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史学材料。洞口宗祠也对当今建筑领域研究历史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史学材料,其中不少建筑材料已成为珍贵的传统文物。不同时期的宗祠的功能变迁承载了一代地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实物的形式见证了中华民族发展史。

(三)助学教化载体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敬奉先祖,追忆先贤,以前人功德激励后辈勤学上进,是湘西南地区宗祠的普遍主旨。祭祀祖先是宗祠的核心功能之一,现存宗祠通常都会定期举行相关祭祀活动,族人从五湖四海赶来表达对先人的追念之情。宗祠在古代有家族管理、課会教育以及在节庆之日举办演戏酬神等功能,因此宗祠在乡村生活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教化功能属性。20世纪的宗祠具有教育子孙后代和庆祝族中红白喜事的教化功能,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宗祠的教化功能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助学帮危、树立良好风尚、提高个人修养、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强化主人翁意识等。例如2016年洞口县举办首届宗祠文化旅游节,湖南省散文作家奉荣梅先生应邀参观洞口县的古宗祠群,对洞口宗祠文化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发掘和保护。此外洞口县各宗族成立了同乡会和微爱基金会等组织,设置奖助学金来激励学子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继续完成学业。现代宗祠的这种助学教化功能能够实实在在地为族内个体提供慰问和帮助,增强个体的团体意识和家族归属感,推动整个乡村的深层结构,使其更趋向于民族共同体。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宗祠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与时俱进的呈现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宗祠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教化功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洞口宗祠文化中的教化功能还使得乡村气氛融洽,减少邻里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化功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洞口县宗祠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洞口县宗祠文化社会功能的发展路径

宗祠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根脉,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源泉和文化阵地。身处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关键性举措,应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认识。宗祠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路径,所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宗祠文化传承发展与乡村建设的融合联结。

(一)依托宗祠活动,丰富乡村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宗祠作为重要的乡村文化符号,能够有效地聚集村民广泛开展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增强乡村各地百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乡村集体的认同感。村委会可以通过不断丰富宗祠文化娱乐活动内容,让广大百姓汇集在一起去参与具有乡土特色的村民参与度强的文化娱乐活动:如通过在宗祠举办文艺演出、特色民族服饰走秀等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新时代精神文明内涵;通过开办农家书屋、读书交流会等不断完善乡村文体设施,促使村民的科学素养稳步提升;还可以通过宗祠举办各类唱响主旋律的演讲比赛、革命故事讲述大赛等活动,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队伍中。新时期以宗祠为场地依托举办各项活动展现了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推动了新时代文化实践工作落地生根。

(二)宣传宗祠文化,强化教化功能

洞口县宗祠文化自古以来具有助学教化功能。新时期,村委会首先通过举办座谈会、村里广播站、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培养村民知法守法、孝敬老人、文明出行、邻里互助等意识,逐步形成和谐融洽的村民关系,建设美丽乡村,使得广大农民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与此同时依托宗祠为宣传地点,加强乡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队伍的培训可以依托各县镇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中小学校和乡镇艺术实践基地,以此来提高乡村文化工作者和文艺骨干的艺术素质和工作能力。还可以广泛吸纳有文化并愿意扎根乡村的年轻人进入乡村文化管理队伍可以为村民提供多方便学习交流渠道,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继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提供具体措施,展现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三)注重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精准对接全面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洞口县的李家渡是县党性教育基地,教育展馆与李家渡红军烈士墓毗邻,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基地依旧存放着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影片和文史资料供百姓参观学习,展厅内悬挂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就有红军长征中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途经洞口县时与百姓留下的一段展现红色历史和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大家一方面可以通过瞻仰烈士墓、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的历史功勋;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观看《世代接续护英魂,鱼水情深念党恩》专题片,体会军民情深。同时,还可以整合洞口县红色资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让旅游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为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传承红色资源凝聚的精神与信仰力量,激励洞口百姓担负起全面振兴乡村的任务。家之有谱,国之有史,如今洞口乡村的宗祠资源获得了良好的开发和保护性修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宗祠文化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的创新性发展理念不仅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也是与现代社会适应性调整的大势所趋。

(四)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宗祠文化

实现乡村振兴,八字概括为:“既应塑形,更应铸魂。”为实现宗祠社会功能文化的长久发展,从保护自身宗祠文化本真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出发,在维护宗祠建筑等物质载体原真性的基础上,秉承着延续和保留其传统特色社会风貌的宗旨,去唤醒宗祠文化遗产的新活力。例如可以在定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透明公开与深入发展,充分运用数据与微云台以及官方卫星地图等先进的物联网应用新技术,及时对于现存在洞口县宗祠文化遗产进行采集、登记、归档及实时更新,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数字化传承、保护和传播,推动宗祠文化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有效发展洞口宗祠文化。

四、小结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洞口地区不断丰富宗祠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作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本文对洞口宗祠文化的历史演变、社会功能的体现进行调查研究,综合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也就是依托宗祠活动,丰富乡村生活;宣扬宗祠文化,强化教化功能;注重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旅游;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宗祠文化。同时,以传承与创新的理念结合发展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强心铸魂,为洞口县宗祠文化的社会功能体现提出建议,以期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夏凯红,杨跃武,刘彪.湖南省洞口宗祠文化的奇观盛景[N].中国文物报,2021.

[2]李曦,李丽珍,邓渭亮.乡村振兴视角下湘南宗祠的建筑艺术及礼俗价值探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8):37-39.

[3]徐闩锁,方勇,罗彩云.乡村振兴视阈下宗祠文化的价值及建设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7):47-55.

[4]张永钦.乡村振兴导向下宗祠文化建设策略[J].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2020,(03):38-41.

[5]刘莹.宗祠文化及其创新性发展探析[J].唐都学刊,2020,36,(05):79-84.

[6]李维鑫,龙良初,曹世臻.乡村振兴视角下文旅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研究——以贺街宗祠文脉特色小镇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21,(07):2-5.

作者简介:

胡斓,女,汉族,湖南隆回人,邵阳学院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李巧茹,女,汉族,内蒙古阿拉善人,邵阳学院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杨迪,通讯作者,女,汉族,湖南邵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社会功能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浅析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从分离走向融合: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