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2022-02-26于倩倩

今古文创 2022年9期
关键词:逻辑性思维方式差异

【摘要】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内向性,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源于其地理位置,商品經济比较发达,因此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点。文章以《边城》为例,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直觉性和逻辑性上的差异,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进行成功有效的翻译。

【关键词】英汉比较;思维方式;差异;逻辑性;直觉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9-0120-03

一、引言

作为文化思想的一面镜子,语言反映了观察、理解和呈现世界的特殊方式(洪堡,1999:81-87)。关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中汉英语言差异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如Gu, 2005, Link, 2013)。此外,对比语言学对结构特殊性的研究表明,汉语是分析型的,英语是合成型的(Huang, 2010, Lian, 1993),或者汉语是意合型的,英语是形合型的(Lian, 1993, Nida, 1982, Wang, 1954)。根据意合和形合理论,汉语小句一个接一个的排列,没有任何连接词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英语中通常使用连接词来说明不同小句之间的关系(Tse, 2010)。

分析解释认为,汉语的束缚语素使用很少,大部分词是自由语素或自由语素复合词。然而,英语作为一种合成语言,它有大量的结合语素,这些结合语素经常被组合成一个词(Barber et al, 2009)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与其地理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汉族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注重“天人合一”。人们从主观的角度看世界,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形成感性思维。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渗透了大量的海洋色彩,这些色彩是为经济发展而探索和开发的。个人主义的色彩和功利主义的心是明显的,从而形成差异。因此,文章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直觉性与逻辑性对沈从文的名篇《边城》的汉语原文与金介甫的英语原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

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以及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在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指导下的英汉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即英语是形合法,汉语是意合法。第四部分介绍中西语言不同的另一方面,即汉语是动态语言,英语是静态语言以及分析《边城》中所体现的句子;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以期能给译者带来一些翻译上的启示,更好地促进英汉翻译。

二、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和判断事物的一种方式。中西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体制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直观性、模糊性和中庸性的特点,而西方思维方式具有个体性、逻辑性、准确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中西方行为方式的差异。因此,应该充分发挥途径的积极作用。中西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深受东西方不同的哲学传统、经济制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和知识,注重整体思维。因此,它利用直觉去理解,也就是把握内在的本质。

西方国家处于开阔的海洋地理环境中,工商业、海运业发达,对人类的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逻辑性成为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

三、形合法和意合法

英语偏重形合,汉语偏重意合。英语表达要求词语衔接多样,汉语表达意义连贯清晰,句子结构灵活松散。徐张载在英汉翻译的连续性研究——与改编的比较翻译的隐喻是“拆桥铺路”“拆路造桥”。译者要求译者把它删掉受英语结构的束缚,重新使用自己的单词来构成句子。从中文翻译到英文需要添加连接词。英语句子结构是这样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汉语的句子结构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句子翻译不追求长度和顺序的对等,而是把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论徐希明的英汉翻译统一体在对比和灵活性方面,作者提出了前向和后向延伸句式来描述英汉两种句型。英语连续句型允许句子用连锁的方式无限地进行下去。

1.关系词和连接词。英语中的关系词和连词是连接单词、短语和从句的重要手段,他们几乎与英语的句子结构不可分割,而汉语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这些词。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

汉语是意合,英语是形合。在汉语原文中,几个分句通过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文本。在英语中,主句和从句主要用关系词连接,所以在翻译中增加了划线的连接方式:例如,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此外,汉语强调推理的内隐连贯性、时间和顺序。原文中,活了70年,从20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在英文中却添加了now, since 等连接词。

2.介词。介词在英文中也会经常大量使用。和汉语中不同,在汉语里,是没有介词的,基本上都是动词。但是在英文中,介词充当着汉语中动词的作用,所以会经常使用到介词,例如:

茶峒山城只隔渡头一里路。

The mountain town of Chadong was only a li from the ferry dock.

四、动态和静态

中文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性语言。中文中有大量的动词,并且动词不受时态,语态的约束,可以大量使用。此外,中国人注重对情感的把握,喜欢用动词来表达情感。动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英语是一种屈折变化的语言,其语法规定,除了复合句外,一个句子结构只能有一个限定词动词,只能作谓语。因此限制了英文中动词的大量使用。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注重理性,而理想思维主要就是通过名词表现出来,更加客观在理。因此,英语中。会出现大量的名词或者名词化现象,这就会使得英文句子更加的静态化。

(一)汉语动态的表现形式

1.动词连用是汉语常见现象

汉语除了简单的动宾结构外,还有连词结构、兼语结构、把字结构和被动字结构等句子结构。连动句也叫连续句,是一种汉语句型。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一起使用时,它们在顺序、方式、目的等方面是相关的。没有语音停顿或相关的单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一般可以看作是一个行为的发生和结果(前因和结果。兼语式复杂谓语的一种汉语一个句子能有几个动词,若前一动词的宾语同时是后一动词的主语,那么这种既作宾语又同时作主语的成分就叫兼语,含有兼语的句子叫作兼语式。如:“请君(君)入瓮”等。

2.汉语动词常常重复

汉语中的句子有很多动词,主要的一种形式就是动词会大量重复使用,会经常使用在排比句中,或抒发作者情感句子中。例如:你看這大海啊,大海,多么壮观啊,壮观,通过重复动词的使用,来更加抒发作者的情感。在汉英翻译中,为了达到接近原文的目的,往往需要保留一个动词。这种重复和重叠无疑使汉语的动态特征更加明显。

(二)英语静态的表现形式

英语是一种屈折变化的语言,一个单词可以添加不同的词缀,或者根据语法变换单词的形式,经常体现在根据单词适当形式填空这一类题型上。词根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时态或者根据主语和人称数的变化,可以添加不同的后缀,例如:walk这个词就有很多曲折变化,在过去时中要添加ed形式,在进行时中,要添加be+ing 形式,在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时,要变单三,这就是屈折变化。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个英语句子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也就是说如果还有其他动词出现,要改变动词形态,基本上都是改成ing形式,以名词化的形式出现。因此,英语句子的形式是一种静态的。

1.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现象

名词化主要是将一个动词变换形式,以名词形式的现象出现。这在英语句子中经常出现,一个动词变成了它之前动词的名词形式出现:或者一个动词改成了它的ing 形式,动词后面加了一个ing。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因此,会发现英语句子中很长,有很多成分出现,更加的复杂难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句子的成分太多,而且里面有很多名词化现象,读着更加晦涩难懂。因此,名词化现象是英语中的常见现象。

2.名词化现象造成介词现象

由于英文中有大量的名词,所以名词和名词之间就增加了大量的介词,才能使得英语句子更加连贯,通俗易懂,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英文中名词化现象就造成了介词的大量使用。例如:

Cui Cui, a girl with long hair

例句中译文用介词“with”与其后名词相结合,分别代替了动词“长着”。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这在英文中经常出现。

除此之外,在思维方式上,西方人是理性思维,注重逻辑性,体现在英语句子中就是大量的名词化现象,只有名词才能更加客观的体现出一个人的逻辑。中国人是直觉思维,其原因是中国自古以来是小农经济,过着日出而出,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所以人们不注重对时间的精准把握,而是更加注重人的内心感受,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的直觉思维。

而西方是过着海洋岛屿般生活,出海打鱼,这就促使西方人船舶业的兴起,造船业需要精准的技术。另外还要时刻注意海洋上的飓风等恶劣环境,就形成了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因此不同的词汇有不同的文化在里面。反过来,不同的单词对中西不同的思维也有有很大的影响。汉语中动词偏多,就形成了中国人的实干兴邦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名词化现象和介词现象偏多,就形式了西方人崇尚逻辑的思维方式。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序排列也不同。中文句子是按逻辑顺序排列的,因为结果通常是先说的,假设推理是后说的,先说发生了什么,然后说最近发生了什么。空间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远到近,动词偏多。而西方人是一般先说事物怎么样,在解释做了什么,更加注重客观逻辑。

五、结论

语言代表了一个民族人民如何看待和理解世界的独特媒介。本文从中西思维不同角度追溯了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并考察了两种语言的同步特征,这两种语言最典型地展示了语言编码的基本原则。它试图争辩说,在剖析世界和思维方式时,中国人似乎更注重直觉性思维。因此,本文提出汉语是一种过去时间主导语言,而英语是未来时间主导的语言。这种根本差异是中英文在语法和文本结构上许多特殊性的基础。建议将空间和时间性作为总体类型参数,以解释中英文的巨大差异。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两种语言区别的性质提供重要的见解。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语言形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导致了汉英两种语言形式的不同,同时还应注意汉英文化交流中的思维方式差异。

英语是“形合”,汉语是“意合”。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语言等上层建筑,其原因还包括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不同。英语国家从客观现象,更加强调客观显示,因此句子是名词化现象居多,会使用大量的名词和介词等。而汉语国家更加强调人的直觉感受,注重事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多是动词出现。因此,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许多理念和看法上的不同,也是中西文明世界对中西思维方式比较的重要推动力。

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助于大家对不同文化的国家理解,形成相互尊重、包容的心态,促进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以上对比和分析告诉人们,大家在学习英语中,要注意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仅仅是从语言上浅层的探究不同语言的不同,而且要从深层含义上更好的探究暗含在其中的文化现象。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是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是要学习另一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以不同的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你会发现自己走入了更加广大的世界中,眼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更远更大的发展,扩充自己的逻推理能力。对译者来说,翻译一个文本,不仅仅是从字面意义上的一一对等,而是要从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为出发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更好的翻译不同语言的文本,更要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现象,追根到底还是冈的经济制度造成了不同的中西思維方式,不同的中西思维方式造成了汉英两种语言现象的不同。因此,学习一种语言本身,其实是学习的不同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深层逻辑,对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Kaplan,Robert.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6,(16):1-20

[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Robbins Burling. Patterns of language: Structure, variation, chang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2.

[4]蒋华应.中英思维模式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及汉英翻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8.

[5]蒋莉.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英汉翻译[D].广西大学,2003.

[6]孔娜.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对语言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

[7]李珂.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对比看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211-215.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陆莉芳.英汉语法衔接对比研究——形合与意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0]荣开明.现代思维方式探略[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于倩倩,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猜你喜欢

逻辑性思维方式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