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解读

2022-02-26侯志茹

今古文创 2022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当今交际网络中,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无论是对双方交际、多方交际还是跨文化交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将Kluckhohn & Strodtbeck的价值取向作为理论基础,引入Haugh & Bousfield 关于虚假不礼貌的研究,探讨美国情景喜剧《破产姐妹》中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语用理据。研究发现,《破产姐妹》当中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实施,源于美国文化当中对于人的本质、人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取向、责任定位、空间取向等价值维度的衡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虚假不礼貌;《破产姐妹》;语用理据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9-0114-03

一、引言

《破产姐妹》(2 Broke Girls)是由凯特·戴琳斯、贝丝·比厄主演的美国情景喜剧,该剧自2011年9月19日在CBS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播,虽充满着重口味笑料和各种吐槽,却也因为小人物的励志故事和它的正能量本质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其中的双关吐槽和风趣幽默的台词,为文章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不礼貌语料。文章以Kluckhohn & Strodtbeck构架为理论基础,分析《破产姐妹》当中的虚假不礼貌台词,以揭示《破产姐妹》中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语用理据。

二、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日益紧密的今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之间交流已成了平常之事。而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策略也成了研究者们关心的问题。从知网上搜索跨文化交际并含“礼貌”,其中只有一条研究认知语境下的跨文化不礼貌言语行为[1]。可见相对于“虚假不礼貌”言语策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礼貌策略研究比较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在知网上继续搜索“虚假不礼貌”,可以得到24条结果,其中研究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主要是对虚假不礼貌现象的实现方式、语用特征、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2]。比如,唐钟情分析了基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虚假不礼貌行为的功能[3]。还有学者关注虚假不礼貌在特殊语境下的呈现形式,比如郑吓月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例,对娱乐语境中的虚假不礼貌进行了语用分析[4],刘丽华和戴慧琳列举了微信群聊的例子,研究网络环境当中的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5]。国外学者Maria Pavesi和Maicol Formentelli研究了不礼貌当中的“侮辱”策略以及配音在跨语言文化中的调节作用[6]。Charlotte Taylor利用不礼貌策略研究了英国和意大利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对文化变异的理解与实践相对应的程度[7]。Michael Haugh和Derek Bousfield通过研究英国和澳大利亚两种不同的文化对礼貌、不礼貌以及虚假不礼貌进行了界定[8]。

由此可知,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多数是研究礼貌策略,少有不礼貌策略,更不用说虚假不礼貌相关的研究了。而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也并不多见。

关于《破产姐妹》,学者们大多关注它的字幕翻译,以及从语用学视角分析其言语幽默。比如,张欣利用归化和异化方法分析了《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9],屈中贤从违反合作原则视角下分析了《破产姐妹》中的言语幽默[10]。辛丽虹对《破产姐妹》的虚假礼貌的实施策略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具体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总结[11]。张国和闫赛雪从虚假不礼貌中的玩笑式侮辱入手对《破产姐妹》中的会话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玩笑式侮辱引起虚假不礼貌评价的原因[12]。因此,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几乎未涉及。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文章选用《破产姐妹》第一季(共23集)作为研究语料,剔除无效对话部分,筛选出仅满足虚假不礼貌的对话,共69个组成本文的语料。分别有活动取向18个,空间取向6个,人的本质8个,人与环境的关系10个,时间取向12个,责任定位15个。选取《破产姐妹》作为语料来源的原因是《破产姐妹》是一部讲述都市年轻人的情感、友情以及工作经历的情景喜剧,剧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彼此之间关系亲密,适合作为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语料。

(二)理论框架

1.Haugh & Bousfield的虚假不礼貌理论

Leech将虚假不礼貌定义为一种“欠禮貌”或者叫“缺乏礼貌”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是为建立或维持一种亲密关系[13]。Culpeper将虚假不礼貌的定义进一步完善,将其定义为表面上的不礼貌,因为它无意引起冒犯而是为促进社会和谐[14]。而以上几位学者实际上都是将虚假不礼貌作为礼貌或不礼貌的一个下属范畴进行讨论的。Haugh和Bousfield将虚假不礼貌定义为“非不礼貌”(non-impolite),是一种“允许的冒犯”(allowable offence),既不属于礼貌也不属于不礼貌的独立的策略[15]。这里的“冒犯”指的是谈话内容或谈话行为涉及了对目标人物身份的威胁,也就是让目标人物失了面子。虚假不礼貌存在主要四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幽默、取笑、玩笑式调侃和玩笑式侮辱。

2.Kluckhohn & Strodtbeck 的价值取向框架

Kluckhohn & Strodtbeck框架又叫做K-S框架,是用以作为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参考框架。共包括六种评定价值取向的维度,分别是人的本质、人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取向、责任定位以及空间取向。

四、文本分析

对《破产姐妹》第一季的全部23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体现K-S框架下六个维度的对话语料,分析过程基于的标准全部遵照Kluckhohn & Strodtbeck 对价值取向框架的描述。鉴于篇幅原因,文章仅选出部分例子进行说明。

(一)人的本质:混合论

Kluckhohn & Strodtbeck将人的本质分成了三类,分别是性善论、性恶论以及混合论。性善论最明显的标志是认为人类生而纯洁,当人们刚刚走进这个世界时,是最接近“仁爱”的。因此,人类本质上是向善的,只是文化使人们邪恶。最具代表性的性善论支持者要属佛教了。强调性恶论的文化认为人的本质是不可信任的,并且试图通过从宗教到政治的制度来约束成员们的行为。而混合论的文化处于性恶论与性善论的中间,认为人们既是邪恶的也是善良的,天生具有可塑性。他们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取决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尤以欧洲大部分地区为代表。

Caroline 买了一张新床但是需要自己安装,Max已经提前告诉Caroline不会帮忙。任由Caroline自己找人帮忙或自己瞎折腾,Max也无动于衷。可以看出Max做事多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人的感受并不是第一位的。然而Caroline大晚上一直在敲敲打打吵到了Max休息,并且Caroline崩溃之下祈求Max帮忙,“I can’t do it.I tried,I really did,but I can’t.I guess I can’t do anything without my father’s money.You were right.Trying is embarrassing.So I’m not going to try anymore...Daddy, please.”终于,Max心软决定帮她安装新床。Max前后不一样的态度也反映了作为美国人的她人性本质上的特殊之处,那就是性善与性恶的混合状态。

(二)活动取向:自为型

Kluckhohn & Strodtbeck将活动取向分为三种,分别是自在型、自控型以及自为型。自为型强调行动,注重是否达到目的,自为型的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的主流文化。

以自为型为导向的文化行动上更直接果断,因为过程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要方面,结果才是。例如在第五集当中Caroline误接了墙上的电话,Max非常慌张,因为墙上的电话一般只有讨债公司以及打来找最初承租人的房东才会打。但面对突发情况为了防止对方找到自己,Max立即做出反应,装作祖母的声音哄骗对方,“No, my granddaughter Max is not here.She died.On her deathbed, she said it was the stress of being constantly harassed by creditors.”这种应用在自己身上的虚假不礼貌行为完全是为应付突发情况而采取的下下策。而采取的这种虚假不礼貌行为可看出美国文化下的人们在面对急需立刻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做法源于美国文化下自为型的活动取向。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主宰环境

Kluckhohn & Strodtbeck认为分辨人与环境的关系要以人的欲望、态度以及行为三个方面为参考。可具体分为顺应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共处以及主宰环境三方面。持有人应主宰环境观点的文化尤以重视技术和科学的西方文化为代表,美国文化下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就以人应征服自然为主流。

当Max发现原来25分的卫生棉条被Han涨到了75分时,Max找Han来理论,但是Han坚持不降。于是Max以虚假不礼貌言语以及实际行动回以Han:“Oh, just putting straws in the container...in case, uh...Just in case a woman might suddenly need a straw and not have 75 cents.”Han作为韩国人,以亚洲文化的思维管理餐厅。亚洲文化下的餐厅老板应是最具权威性的,因此Han将卫生棉条价格上调到了75分并且不理会Max的抱怨。然而,美国文化下生活的Max绝不会因为老板定价即使不合理也不反驳,Max基于对Han的亚洲人身份的了解,不仅用言语嘲笑Han的短板——身高问题,而且并没有用员工对老板的恭敬心态去解决这件事,而是将卫生棉条放在吧台最显眼的地方赠送给用餐的女顾客。Max并非真正对Han不礼貌,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Han将价格调回去,最终Max成功了。这一段对话充分表明了处于美国文化之下的人们面对工作环境不如意时的做法,与顺从相反,他们会征服现有的环境,使环境回归到自己舒服的状态。这一种表现形式也体现了Kluckhohn & Strodtbeck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价值维度中人要征服自然的特点。

(四)责任定位:个人取向

个人取向的判定取决于人們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一价值取向下通常包括等级取向(权威取向)、个人取向以及群体取向。持个人取向的人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美国代表的是典型的个人取向价值维度。

作为亚洲文化的代表者,Han认为收取顾客的意见以提升餐厅的服务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Customers very important”这样的话是被接受的。然而Max生在美国,做自己的工作,保持自己的态度是她一贯的风格,至于顾客怎么想,并不是她很关心的。为了表明她的态度,她向Han发出了虚假不礼貌的言语行为,“Yeah,I'm not a fan of hearing what people have to say.For instance,what’s happening right now...Not a fan.”这样的话语反映了美国文化下的人们确实对于自己更加关心,源于文化中流露出的偏向个人取向的责任定位。

(五)空间取向:私有型

空间取向是指人们对其周围空间的态度,人们如何使用自己周围的空间以及对这种空间“所有权”的认识。据此可以进一步划分成私有型、公有型和混合型。私人型的空间取向认为,谁占有这一空间,这一空间便只为占有者的利益服务。如果这一空间受到别人的侵犯,会采取保护行动。公有型的空间取向认为空间应为人们共有,大家都可使用;混合型介于私人型和公有型之间。美国主流文化下的空间取向是以私有型为特征的。

以私有型空间取向为指导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私人空间非常看重。比如在第一集当中Max第一次见到来打工的金发妹Caroline就对其发出了虚假不礼貌行为,“Whatever that is,it does not belong in this diner.It belongs in a show on Bravo.”这句话Max利用了规约语以及夸张手法来表达她的玩笑式侮辱,从Kluckhohn&Strodtbeck的价值取向框架来说,Max的行为来源于美国文化背景之下的空间取向是私有型的。对于突然闯入她熟悉的空间领域的Caroline,出于对私有空间的保护,向其发出了虚假不礼貌行为,希望以此让Han收回雇佣Caroline的决定。

五、总结

文章将《破产姐妹》第一季的相关会话作为分析的语料,以Kluckhohn&Strodtbeck的价值取向框架为理论基础,结合Haugh&Bousfield的虚假不礼貌理论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破产姐妹》当中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实施的语用理据。文章提出了研究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一个新的视角,希望对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倩.认知语境下看跨文化中的不礼貌言语交际——以电影《土婆婆PK洋媳妇》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06):108-112.

[2]李莎莉.虚假礼貌实现方式、语用特征及功能的补充[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8):291-292+294.

[3]唐钟情.虚假不礼貌行为的功能分析——基于东方文化背景[J].现代交际,2019,(22):91-93.

[4]郑吓月.娱乐语境中虚假不礼貌语用分析——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報,2016

(04):59-66.

[5]刘丽华,戴慧琳.网络环境中虚假不礼貌言语的解读分析——以微信群聊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88-95.

[6]Maria Pavesi,Maicol Formentelli.Comparing insults across languages in films:Dubbing as cross-cultural mediation.2019,38(5):563-582.

[7]Charlotte Taylor.Mock politeness and culture:Perceptions and practice in UK and Italian data.2016,13(4):463-498.

[8]Michael Haugh,Derek Bousfield.Mock impoliteness,jocular mockery and jocular abuse in Australian and British English.2012,44(9):1099-1114.

[9]张欣.从归化和异化浅析《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6):82-84.

[10]屈中贤.违反合作原则视角下《破产姐妹》的言语幽默分析[J].科技资讯,2014,12(21):193+195.

[11]辛丽虹.虚假礼貌的实施策略及语用功能——以美剧《破产姐妹》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06):67-72.

[12]张国,闫赛雪.虚假不礼貌中玩笑式侮辱研究——以《破产姐妹》中的会话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13-121.

[13]Leech G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105.

[14]Culpeper,J.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15]Michael Haugh,Derek Bousfield.Mock impoliteness,jocular mockery and jocular abuse in Australian and British English.2012,44(9):1099-1114.

作者简介:

侯志茹,女,河北张家口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形文化障碍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下中日拒绝表达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
以跨文化意识培养为目标的英语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