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2016-12-05郑伟

世纪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

郑伟

摘要: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战略与政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次提出至1979年新时期之始宣告放弃,经历了30年的历史演变。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战略因应两岸各自的政治经济情形、两岸各自的两岸关系政策以及冷战时期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有所调整,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虽然该战略与政策的实施,并未打破两岸全面对立与完全隔离的状态,但其阶段性功效以及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却为新时期“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新战略的出台,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性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32-04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国民党当局与新中国曾经历了长达30年的敌视与对峙状态。在这30年中,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战略应运而生,经历了一次次的阶段性演变。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战略自动终止。“解放台湾”战略的终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对台政策的重大转变,同时,它也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新战略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基础。探析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驱动因素,能够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和全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一、“解放台湾”口号的第一次提出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落下帷幕。经过此战,国民党在大陆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受到严重打击,主力部队基本消耗殆尽。1949年1月1日,新华通讯社全文播送了毛泽东所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文中号召全党全军“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P.1372-1380)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积极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通过分裂中国以延缓中共部队解放进程。1949年2月3日至3月3日间,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NSC.37/2和NSC.37/5号报告,提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目标是:‘不让台、澎落入共产党手中,‘为达此目标,最切实的手段就是把这些岛屿与中国大陆分隔开。”[2](P.262)

针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与国民党的撤退台湾意图,中共中央十分关注台湾、西藏等地区的形势演变,将解放台湾、西藏地区作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并通过了《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决议,确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夏、秋、冬季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争取占领湘、鄂、赣、皖、浙、闽、陕、甘等九省”。 [3](P.591)毛泽东显然注意到蒋介石欲将台湾作为反共基地的意图。在1949年2月会见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时,毛泽东以极其坚决的态度强调了台湾是中国无可争辩的领土。在他看来,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4](P.277)同年3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研究华东局分管范围的会议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华东局管辖之地“还要加上台湾”这一意见。 [5](P.475)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第一次提出了“解放台湾”重要口号,号召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解放台湾的伟大行动,粉碎蒋介石集团企图盘踞台湾反攻大陆的阴谋。 [6]自此,“解放台湾”在公开场合第一次出现。

二、从“武力解放”到“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的政策演(1950年6月—1978年)

随着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三次“台海危机”与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趋势的历史进程演变,“解放台湾”的战略在中国共产党的内政、外交领域延续了30年之久。1979年1月1日,中美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达30年无外交关系的历史形态。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期间,在同美参议院、众议院议员谈话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6]在大陆与台湾人民盼望和平的共同呼声下,两岸关系逐步迈向正常化。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重要谈话,进一步阐明实现祖国统一的九项具体政策,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奠定基础。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设想,奠定了台湾和平回归祖国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同年8月17日,中美两国再度发表《联合公报》,在确定之前两个公报中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的同时,就两国双边问题与国际问题保持磋商与联系。至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正式取代“解放台湾”的战略与政策,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下中国共产党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

回顾和总结1950年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与政策的历史演变,主要由以下三个阶段所构成:“武力解放”阶段(1950-1955年)、由“武力解放”向“和平解放”过渡阶段(1955—1958年)、“要打也要谈”的“双管齐下”阶段(1958—1978年)。

(一)以“武力解放”为主要解决途径(1950-1955年)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彻底改变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同年6月2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通过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议,6月30日,美国第七舰队下辖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与1艘补给舰驶入台湾海峡,公然侵犯中国领海,武力干涉台湾事务。随着朝鲜战争的逐步发展,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出兵朝鲜,捍卫中国边疆不受侵犯。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下达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7](P.799)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导致中国共产党武力解放台湾无法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在朝鲜战争尚未爆发之前,“解放台湾”的战略仍是1950—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计划之一。此时新中国政府正积极准备武力攻台,各方面条件亦有利于人民解放军。但随着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台海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经过数月观察与政治博弈之后,毛泽东意识到唯有暂时搁置武力攻台计划,才可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进行。同入朝作战相比,平均宽度达200公里的台湾海峡给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造成极大困难,加之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准备不足,未能构成对国民党海空军压倒性优势,此时武力攻台未免不切实际。1950年8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要求其密切注视美蒋在台湾的动作,并告知华东军区“1951年不打台湾,待1952年看情况再做决定。金门可决定在1951年4月以前不打,4月以后待命再打。” [7](P.800)武力解放台湾计划被暂时搁置。

1953年中美《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朝鲜半岛的战火戛然而止。在1954年7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存在中美两国间的重要问题。7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社论,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人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8]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外交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美报承认,这些岛屿实际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保卫它们,实际等于侵犯大陆。” [9]8月22日,新中国各民主党派与人民团体发表联合宣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解放台湾的斗争中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后胜利” [10](P.5)的决心。一时间,国共军队剑拔弩张,沉寂一时的台湾海峡再度紧张。 9月3日下午1时50分,依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对大小金门岛及马祖的国民党军阵地实施炮击,“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船七艘,摧毁炮阵地九处” [11](P.854)。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年间第二次对金门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炮击不仅对国民党军队造成严重打击,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不小波动,国民党高层与美国政府官员中的大多数人认定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展渡海作战武力攻台。

1950—1955年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战略仍是以武力解放台湾。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对台湾的武力干涉,武力解放台湾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并未真正落实,除1954年9月对大小金门及马祖的炮击外,这一时期台湾海峡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从国家统一的整体进程上来看,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进程无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五年内相继解放了西藏、海南岛、浙东群岛等地区,消灭了国民党军队残留大陆的最后有生力量,使台湾真正成为了一座“孤岛”,这一系列行动无疑为“解放台湾”战略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攻台奠定了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向“争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转变(1955—1958年)

1955年至1958年,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相较前一阶段,具有一定转变。中国共产党在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前提下,开始向较为温和的“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模式转变。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标志着中共“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政策的开始。1955年4月19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补充发言中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12](P.121-134)4月23日,周恩来就台湾问题发表了简短声明,他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13](P.134)这封不到百字的声明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不少西方媒体将它视为新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转变。新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转变同样引起了美国的注意,1955年4月27日美国出版的《每日新闻》称:“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指出蒋介石不参加也不应使美国政府对这种谈判拒绝。” [14]周恩来的此次发言为中美对话解决台湾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在英国与欧亚各国的介入下,新中国政府于1955年8月1日同美国就台湾问题及中美双边关系发展开辟了的大使级会谈。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会谈取得了初步进展,于9月初达成遣返两国侨民的协议,这也是中美谈判15年中唯一达成的一个协议。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政府在同美国政府展开谈判的同时,也向台湾国民党当局表明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诚意。周恩来总理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新中国政府宣布:“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他们认为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只要大家以民族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我们仍然可以重新携手团结起来。” [15]1957年4月,毛泽东在与周恩来会见苏联外宾伏罗希洛夫时也提出了愿意同国民党开展“第三次合作”(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看作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途径,为了实现“反攻大陆”的计划,他于1956年6月27日将金门、马祖确立为“战地政务区”,在同年国民党“双十节”上,蒋介石发表《告军民同胞书》 [16],将金门、马祖视为反攻反共的最后桥头堡。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对金门岛发动炮击,以陆、海、空军对金门进行了近10天封锁。对金门的再次炮击在彰显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实力的同时,亦说明仅依靠政治宣传、会谈等和平方式不能台湾解放,没有武力作为保障,解放台湾就无从谈起。

(三)“要打也要谈”的“双管齐下”模式(1958-1978年)

1958年“八二三炮击”后,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的战略似乎又回到了以武力解放为主的旧模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十年对台工作经验使中共意识到,单纯地依靠武力或和平手段无法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在解放台湾的大方针运用上,必须“两手都要抓”,通过武力威慑迫使国民党当局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63年,周恩来将中共对台政策总结归纳,公开提出“一纲四目”基本原则。“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则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阐释了统一后台湾社会的发展方向,较大地保留了国民党在台的统治权力。尽管中共方面不遗余力地推动台湾和平解放,蒋介石对和谈却始终抱以敌对态度,中共解放台湾战略不得不再次回到武力上来。1965年人民解放军海军以微小代价夺取了乌丘、东引、东山海战胜利,国民党海军至此不敢贸然出海,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随之沉入海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始终处于“打打谈谈”的状态,两岸关系也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已俨然成为海峡两岸互相威慑不可或缺的政治口号。导致这种僵局持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国际局势而言,台湾问题已不再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古巴导弹危机与越南战争的爆发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自顾不暇,在台湾问题上纷纷采取保守的政治策略,美国与苏联的“避战”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台湾海峡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就国内局势而言,“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实施始终“力不从心”,在政治动乱的大背景下,解放台湾计划无法实行;就国民党政权而言,美国出于其亚洲战略利益需要,在经济上大力援助台湾,同时,美国对于“反攻大陆”的一再阻挠也使蒋介石濒临绝望,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力显然已经由军事领域向经济领域转移。

随着美军1979年撤离台湾,台湾问题真正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内政问题。自1979年1月1日起,新中国决定不再沿用以往“解放台湾”的论述,“解放台湾”战略随之戛然而止。“解放台湾”的战略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政治、军事运动,在长达3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政策以其特有的方式被划上句号。

三、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基本立场分析

虽然历经30年的风云变迁,但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却从未改变。总体看来,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立场:

(一)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解决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贯彻“解放台湾”战略的核心立场,“一个中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7]坚持“一个中国”基本立场,是抵制“台湾地位未定论”,对抗“台独”分裂势力的强有力武器。在处理台湾与大陆间关系及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一个中国”的立场,将“解放台湾”作为一项既定方针付诸实施。离开了“一个中国”基本立场,“解放台湾”将会丧失法理性与正义性,成为一纸空谈。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台湾”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了“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无论是在武力解放转向和平方式解决的20世纪50年代,或是“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20世纪60、70年代,“一个中国”立场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最重要的基本原则。

(二)坚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立场

从“解放台湾”的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每一阶段都坚持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一重要立场,即使在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实行之时,中国共产党也从未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由于美国对台事务的多方干涉,加之国民党军队驻兵金马对大陆的威胁,中共“解放台湾”战略必然依靠武力作为后盾。事实证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持对台湾的军事威慑有利于中共保持在台湾问题上的主动权,在抵制“台独”势力、遏制国际反共舆论上也起过积极作用。“解放台湾”战略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新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对于新中国外交事务的拓展及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既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也是新中国反对他国干涉本国内政的重要原则。然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不意味着“解放台湾”战略必诉诸武力,恰恰相反,它为中共由武力解放台湾向和平解放台湾的过渡及邓小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科学构想的提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反对美国对中国主权及领土干涉的立场

在“解放台湾”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反对美国对中国主权及领土的干涉”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又一重要立场。1950年6月至1979年中美建交前,美国军队在台驻扎长达29年,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是任何一个具备独立主权的国家都无法容忍的。同时,正是由于美国对台湾事务的干预,海峡两岸长期敌对,解放台湾进程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撇开美国空谈解放台湾是不现实也绝不可能的。“反对美国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干涉”立场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人民在台湾问题上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定决心,它在获得国际舆论广泛支持的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正义性保证。1955年7月30日,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之际,重申了“反对美国对中国主权及领土的干涉”基本立场的重要性。他说道:“只要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将继续增长。如果可能的话,中国政府愿意和台湾地方的负责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 [18]由此可见,“反对美国对中国主权及领土的干涉”同“一个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共同构成了1949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政策的三大基本立场,在国内政治与外交领域为新中国所长期坚持。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由提出到放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解放台湾”战略始终伴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变化与国际局势演变不断调整。在笔者看来,“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由产生到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都是促使“解放台湾”停用的必然因素。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十年犹如沧海一粟转瞬即逝,但无论历经多少个三十年,都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紧紧相连的民族血脉,台湾人民永远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台湾永远是中国领土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

[2]资中筠、何笛编.美台关系四十年(1949—1989)[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M].北京:军事科 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师哲口述、师秋朗笔录.我的一生——师哲自述[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粟裕传》编写组.粟裕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 社,2012.

[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M].北京: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4.

[7]毛泽东军事年谱(1927-1958)[M].南宁:广西人民 出版社,1994.

[8]新华社.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N].人民日报, 1954-07-23.

[9]周恩来总理外交报告和我各党派联合声明发表后 各方对台湾问题的反应(1954年8月28日)[N].中华 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 102-0224-03.

[10]吉树平编.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M].郑州:河南人 民出版社,1954.

[11]毛泽东军事年谱(1927-1958)[M].南宁:广西人民 出版社,1994.

[12]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0.

[13]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0.

[14]驻瑞典使馆关于英美对我建议谈判台湾问题的反 应的报告(195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10-00283-07(1).

[15]新华社.解放台湾一定能够实现[N].人民日报, 1956-06-29.

[16]金朝辉.浅析第二次台海危机与中共和平解放台 湾政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7]新华社.《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N].人 民日报,2000-02-22.

[18]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5-07-3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从分离走向融合: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