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技能训练理论的技能选手心理危机分析及化解策略探究
2022-02-25李娜 刘晓帆 蔡鲁峰
李娜 刘晓帆 蔡鲁峰
摘 要:技能选手的临场表现与心理素质呈现显著正相关,放弃训练、比赛失利等问题多半与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而产生的心理危机有关。心理技能训练是心理学理论中心理训练的下位概念,对如何解决技能选手心理危机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用心理学来分析技能选手的心理历程、危机表现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认知控制、动机管理、表象训练、技能训练以及系统脱敏训练几点来探索应对技能选手心理危机的策略,对提高选手的竞技水平和竞赛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危机 化解策略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技工教育研究一般课题“基于世界技能大赛技能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编号:JYKT202011)和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应用研究”(编号:ZJZB2020049)研究成果。
决定技能大赛成绩的三大因素是操作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是操作技术、身体素质能够发挥作用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格鲁波的研究表明,在高水平技能比赛中,优秀选手的较量实际上是心理因素的较量,其心理因素对技能的影响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20%。在高水平技能大赛中,心理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已成为各项目竞赛的重要技术要素之一。因此开展基于心理技能训练理论的技能选手心理危机分析及化解策略探究,对提升技能选手的心理品质、竞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技能训练理论概述
心理技能训练是一种有意识地采用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帮助技能选手掌握自我心理调控技能,提升心理品质,调整心理状态的过程。心理技能训练多使用特殊手段如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暗示训练、动机训练等,使受训者能够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技能选手代表的往往不只是个体,而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个国家,因此其竞赛表现时常受到公众的关注,无形之中给选手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帮助选手克服诸多心理障碍,有助于选手掌握技能,形成技巧,增强自信心;克服消极情绪状态、形成最佳的竞技心态,充分发挥运动潜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调控心理能量,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竞赛当中。
二、技能选手心理历程及心理危机现状分析
(一)技能选手心理历程划分
1.入围训练兴奋期
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是希望通过竞赛检验自己、证明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当他们得知入围某项竞赛后会产生愉悦感。
2.训练提高自豪期
系统化的规划和正规、严格的训练,配合学生的新鲜感和探索心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初级阶段的训练任务,这种获得知识、提升技能、获得认可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
3.反复训练枯燥期
技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磨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要学会或完成的任务种类较少,重复性工作在所难免。当训练变成一种“体力劳动”,每天进行着重复性工作,学生的身心受到煎熬,进而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变得讨厌甚至想方设法逃避训练。
4.临近比赛焦虑期
当选手在临赛前发现尚无法达到比赛要求,未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或训练中失误率无法降低时,再加上身心疲惫,会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等情况,甚至出现弃赛的念头。
5.进行比赛紧张期
紧张是人体对竞赛环境的应激反应,几乎是所有类别的所有竞赛选手都会出现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是个体对紧张情绪的控制和排解能力不同。轻者表现为心理失调,感受性降低,不能很好地找到训练时的感觉;重者可能会导致思维迟钝、动作迟缓,甚至是不知所措;再甚者会出现头晕、胸闷、尿频等现象,而这种心理失调现象大多会在比赛结束后消失。
(二)技能选手心理危机现状分析
技能竞赛选手的心理危机多出现在心理历程的中后段,主要集中在备赛中间阶段、临赛阶段和竞赛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方面。
1.缺少陪伴带来的孤独感
由于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师资投入,技能选手往往是优中选优,因此同一项目选手往往只有一人。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承受内心深处的孤独,同时训练的疲惫、生活的无助无疑都加重了这种孤独感。
2.未达到预期目标带来的挫败感
技能训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注定了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后的再尝试再实践是提升技能的必经历程。阶段目标的达成是技能选手顺利开展训练的重要前提,但实践过程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训练条件差、设备落后、规划不合理、实践能力不足等都会阻碍目标的实现,导致选手产生挫败感。
3.对未知未来的茫然感
技能训练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活动,需要技能选手离开正常的学习轨道,如停课训练。虽说训练过程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培养选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拓展了学习的深度,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学习的广度。技能选手可能会陷入“竞赛过后我要做什么”的沉思,从而产生茫然感,这种茫然感会扰乱训练秩序,影响训练效果。
4.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带来的失落感
选手对训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希望通过训练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开阔自己的职业视野,同时希望得到教练亲切的关怀和指导,而这种期待与训练过程中的枯燥感、孤独感、挫敗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严酷的训练环境与期望值产生强烈的冲撞,这种失落感让学生在心里一时难以接受,在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时易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
5.赛中失利带来的慌乱感
比赛考查的是选手的综合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占很大的比重,竞赛过程中的操作失误等突发情况能不能顺利化解和补救将影响选手后续的比赛进程。据调查,一场比赛中出现两次失误将使选手出现慌乱感,表现为心跳、呼吸加速和手心、额头冒汗以及思维混乱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三、影响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过分看重比赛结果,增加心理压力
好的结果是对技能选手刻苦训练最好的回报,但技能有高低、实力有差别,有成功就有失败。比赛是对训练效果的检测,但其不确定因素也较多,技能选手不必过分看重比赛结果,因为过分看重比赛结果会使选手心理压力过大,反而影响训练和比赛效果。
(二)消极思想严重,自我控制能力差
简单来讲自控力是一种支配自我的能力。受当代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往往缺少自控力,表现为缺乏抵制力、责任心等。如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不会” “我不行” “算了吧”,这种消极思想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三)比赛经验不足,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是对通过自身的能力而获得成功的信心不足和确信程度不高,表现出对训练兴趣不高、情绪低落、参赛欲望不强等,这是比赛经验不足的典型表现。由于比赛经验不足,对比赛流程等不熟悉,没有掌握竞赛心理规律等原因,这种未知感会严重削弱选手自信心。
(四)参赛动机不足,缺乏精神支撑
动机是一种内部驱动力,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是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动机具有激发功能,强烈的动机能使参赛选手迸发强烈的动力,这种动力也是克服训练阻力的强力保障,是最好的行动导师;动机具有指向功能,进步或获胜是选手参赛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技能选手会不断朝此方向努力;动机具有调节功能,是技能选手调节训练步调的“扳手”,及时调整心态或行动以便适应训练或赛况。动机受兴趣、价值观、态度等内在因素以及奖励、待遇等外在因素影响,一个人如果缺乏动机,将失去参赛的精神支柱,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心态。
四、基于心理训练理论的技能选手心理危机化解策略探究
通过研究,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和策略,能帮助技能选手掌握心理调控技能,调整心理状态,培养与技能训练比赛相适应的心理品质,提高在比赛过程中心理品质的稳定性。
(一)加强认知调控,疏导不良情绪
技能大赛选手在日常训练时,不仅要训练表观项目,还要加入一定的心理训练,以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自我放松等方式来克服消极因素。如在训练中出现消极情绪时,要有意识地去控制它,通过自我暗示、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等方法,使自己尽快摆脱消极情绪,重拾斗志。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比赛时,选手要充分利用放松技巧去做适当的放松,比如深呼吸等,让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使注意力回到操作上,并通过自我鼓励和暗示,尽可能完美地完成比赛任务。
(二)加强动机训练,体验成功乐趣
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
外部动机是指外部的正向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多指物质奖励和荣誉的授予。
内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热爱,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对活动本身的热爱,二是享受完成活动的成就感,三是喜欢任务带来的刺激与挑战。
动机是技能选手克服训练的枯燥、劳累、孤独的制胜法宝,要使动机成为源源不断的输出的动力。内部动机的建立需要充分调动技能选手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其明白参加比赛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科学化的动机训练,强化技能选手主动学习、训练、钻研的精神,帮助其感受训练进步和成绩提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给予其适当的物质或荣誉奖励,内因加外因,以此来激励选手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三)加强表象训练,强化注意力
注意力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它可以帮助个体有选择性地忽视不良现象,从而产生对目标活动的向心力,以较好的状态应对紧张的竞赛环境,以保证平时的训练得到更加清晰和鲜明的反映,从而得到预期的结果。竞赛场景存在许多不可抗的、无关的干扰因素,如赛场工作人员的走动、参赛选手的操作声响、裁判的巡回检查、外界嘈杂的声音等,这些干扰因素通常会引起选手注意力的分散,甚至会引起选手焦躁情绪的产生,从而影响比赛结果。
表象训练通常指对过往训练场景的回忆和再现,常用于赛前训练,而在赛中常以言语暗示的形式表达出对自我的命令,帮助选手排除外界干扰,使注意力集中于赛事,有利于选手唤醒训练水平,增强自信心。
表象训练主要包括感觉意识训练、清晰性训练和控制性训练,要求训练者在练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于动作上,感受完成动作的全部过程,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并能够对表象中的有关内容做到收放自如。
(四)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我知识储备、技能掌握的自我肯定,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竞赛选手的竞赛成绩有积极的影响。自信心可以激发技能竞赛选手的意志和斗志,让其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竞赛当中,甚至能够激发选手的潜能,为竞赛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言语教导能唤起的,它建立在选手日常训练中不断取得的进展和突破上,是一种选手对自己能力的正确判断,而非自负、自大,因此自信心的培养需要选手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像完成任务的喜悦、教练的鼓励等都是自信心建立的催化剂。
(五)加强系统脱敏训练,减少心理恐惧
心理恐惧是个体在面对某一场景或尝试某一活动时产生的退缩、害怕的负面情绪,对技能选手而言,心理恐惧会严重影响训练和竞赛结果。
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首先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引起个体情绪过敏(恐惧、紧张),然后采用一定的手段使选手产生兴奋情绪,用兴奋感掩盖、抑制恐惧感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系统脱敏法最早应用在医学研究上,后来逐渐被运用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规划中,现也经常用到技能选手的心理疏导和训练当中。
放松训练是系统脱敏法常用的手段,是技能选手克服恐惧心理等心理障碍的重要措施,放松训练的方法较多,其中意念放松法、肌肉松弛法是技能选手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
五、小结
心理技能训练强调选手心理品质的可塑性和心理调控能力的可习得性,强调技能选手在心理调节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基于心理技能训练理论的技能选手心理危机分析及对策研究能够为技能选手心理素质的改善研究提供参考,对选手训练体系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大真.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0).
[2]石海龙.浅论心理训练中目標设置的基本原则与方法[J].经营管理者, 2011(21).
[3]杜峰.论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缺乏自信心的分析及解决[J].科技信息, 2009(16).
[4]刘琰.基于AHP模型的技能大赛选手心理技能评价体系构建[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
[5]陈小容.表象训练及其效果的研究综述[J].才智, 2015(12).
[6]林秋贵.浅论系统脱敏法在克服面试恐惧心理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5).
(作者单位: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