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探索

2022-02-25李美霖

成才之路 2022年8期
关键词:疫情背景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

李美霖

摘 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基于当下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疫情背景下,高校可以从构建思政教育网、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乐观、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心态;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8-0007-03

据统计,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为624.7万人,预计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 076万人。这10年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约72.2%。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增速放缓,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再加上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的经济恢复基础仍需要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基于当下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担当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疫情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索。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多方挑战

1.用人单位方面:招聘渠道受阻,用工需求减少

经济发展与就业一直密切相关,经济增长会拉动就业率的提升,而经济下行必将带来失业率的攀升。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企业面临困境,其中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娱乐、交通等原本能够吸纳大规模就业的第三产业,现在却因疫情影响而缩减招聘。另外,受出口订单缩减、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和物流周期拉长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企业的用工需求持续走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

2.学校方面:教学环节受影响,求职实习受限

疫情期间,为确保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多地高校采取错峰开学和放假措施,致使正常的教学环节受到影响,甚至使部分毕业年级的大学生无法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等任务。同时,不少高校实施封闭管理校园的办法,“学生非必要不外出”成为疫情之下高校管理新常态。这些措施难免会影响到毕业年级大学生的外出求职、企业实习、校外实践活动,以致使学生错失就业机会。

3.学生方面:就业计划被打乱,心理承受较大压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常态。但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原本的就业计划被打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减少,导致缺乏工作经验,就业竞争力下降。二是就业岗位减少,选择考研升学的大学生数量激增。三是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多数学生出国深造计划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将会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若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悲观、失落、厌世等不良情绪就会随之而来,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疫情下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把疫情变成教育素材,并利用好这一素材上好思政课,厚植学生乐观情怀,强化学生就业信心,提高学生抗压能力,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召力和影响力。

1.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发展需求

所谓认识自我,也可稱为自我认知,其中包括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具体的实际需求等。高校通过开展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全方位认识自我,在面对就业时能够明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受疫情影响,一些大学生找工作时存在盲目性,无法确定所找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此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在复杂的就业大环境下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规划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另外,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一些毕业生面临着人岗不匹配的情况,最终选择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无关,极易产生心理落差。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在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认清自己,认清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不断完善自己,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社会发展进步结合起来。

2.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安全稳定程度,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能够指引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提高鉴别能力,理性看待工作。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培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就业目标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也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还能教育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把自身的价值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不过分看重物质的多寡,树立不怕苦不怕累、扎根基层的就业择业观,做好工作前的思想准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才能做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

3.有助于大学生重塑健康的就业心态

疫情打乱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节奏,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情感充沛、情绪复杂,心理存在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甚至个别大学生存在盲目、冲动等心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生活阅历不足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大的情感震荡,甚至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置于就业困扰中。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身心特点,将职业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让自己的选择更加贴近自身和实际。同时,及时有效的思政教育还能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塑健康的就业心态,更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进而消除一些不稳定因素。

4.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兴趣、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目标等。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单单考虑拥有名校背景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更注重选用综合素质高特别是思想素质高的毕业生。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大学生的“三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逐步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尤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能够眼光长远,踏踏实实潜心做事。疫情下的思政教育能够指引大学生坚定信念,拨开迷雾,克服暂时的困难,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研究

为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培育大学生理性乐观、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各方需要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加强高校思政教育,重视思政教育网建设,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1.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政教育网

解决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协调推进,共同参与,努力构建全局性、立体化的思政教育网。其一,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三观”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一些家长由于存在攀比心理,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顺利考上公务员或研究生,给自己长面子,却缺少对孩子真实就业意愿的关注,使不少学生也产生了“好工作”和“坏工作”的想法。为此,家长应放下面子,积极地与孩子针对就业意愿进行充分沟通,给予孩子正确的思想引领。其二,在学校教育方面,开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到淡定从容。学校尤其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大是大非和挫折困难面前进行自我认知调节,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调适与平衡心态情绪,积极投入到个人就业择业中。其三,在社会方面,针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社会应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关照,制定疫情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管理制度。还应成立专门就业心理健康机构,配备有关就业心理方面的专职咨询人员,划拨就业相关思政教育经费等,为大学生的高水平就业保驾护航。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面对疫情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加实践教育、心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一,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从个人、家庭、家乡的生活改善方面感悟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明确自身的奋斗方向。同时,还要开展与就业相关的社会实习和志愿活动,促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提前了解和接触社会,为其确定就业方向和培养职业所需的素养打下基础。其二,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支持,激发他们疫情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潜能,使其良好的心态在应对疫情和面临就业困惑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此外,还要传播自信自强、勇敢乐观的疫情防控之下的社会心态,引导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稳固和优化提供生存土壤。其三,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疫情下增强自身的就业本领。创新有助于社会发展,创新思维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教师在思政课堂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再加上受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这对大学生这个“新人”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目前,一些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多采用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即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吸引力不大。對此,高校应该努力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对后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其认清自身问题,平衡心态情绪。另外,还要发挥朋辈榜样力量。大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培育,单靠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在集体中引发共情,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就业的健康心态,因此学校可以树立优秀毕业生典型,让其分享就业择业心得体会,使大学生们在相互鼓励的心理氛围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心理。

四、结语

总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身心产生了新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认识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势下做好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转危为机,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提高自身就业本领,实现高水平就业。高校可以从构建思政教育网、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乐观、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自华,李惠.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18(07).

[2]安淇,李小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12).

[3]姚奎栋.“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就业育人定位与实践路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

[4]齐莹.疫情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及路径选择[J].就业与保障,2020(23).

[5]郭丽君.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Exploration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pidemic Situation

Li Meilin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5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the responsibility bearing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employment and job selection, and forming a good employment psycholog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ffectively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rational, optimistic and positive employment mentality, and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by building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Key words: epidemic backgrou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mentality; employment quality

猜你喜欢

疫情背景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
基于疫情在线教学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疫情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在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