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2016-12-26王海生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王海生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不高,在就业质量年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加强职业养成教育,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职业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126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1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要求高校应于每年年底前主动对外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吿。高等院校如同上市公司一样,需要向社会公众发布年报。应该说,就业质量年报制度对高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有着很好地推动作用。但也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来新的课题。如何让“晒”出的就业质量信息经得起检验,如何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就业工作的核心。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

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就业质量的高低主要由就业满意度、薪酬水平等指标来衡量。从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总体偏低。

1.1薪酬水平总体较低,待遇较差

薪酬是毕业生价值的市场反应,体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它是众多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中最为显现的指标。麦可思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高专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3200元。这里的月收入是将毕业生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提成、补贴等所有现金收入的汇总。虽说相比于2013届的2940元有所增长,但这样一个总量的薪酬水平总体较低。

1.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离职率较高

专业相关度与毕业生离职率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麦可思的研究显示,大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离职率要显著低于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群体。高职高专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2%,很大一部分同学基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盲目就业,导致工作专业相关度不高。此外,由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发展空间有限、薪资福利偏低等原因,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也较差,离职率较高。数据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工作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为42%。

1.3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不高,就业满意度偏低

职业期待吻合度体现了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其职业的匹配度。麦可思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43%的高职高专2014届毕业生认为工作与其职业期待相吻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不匹配,吻合度不高。现实工作与自身期待之间差距,也导致毕业生对就业状况感到不满。高职高专2014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仅为59%。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对学生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的融入职场,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职业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院校应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主动与知名企业对接,形成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办学机制。需要紧跟行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知和对职业的理解。

2.2强化校企实习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多赢的重要举措。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对未来工作有直观的感知,职业意识初步形成,岗位胜任力逐渐加强,就业竞争力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得到提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成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筛选及监管,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到与专业及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3加强职业养成教育

职业养成教育是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着重提升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踏入职场的教育。高职院校的职业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等形式实现的。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强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外,还需注重学生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养成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多数院校的教育重心偏向知识技能的教学,而缺少职业素能培养。为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完善职业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上,开设必要的职业发展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和形成良好的就业形态。其次,完善职业养成教育的师资队伍,职业发展类课程应引入专业课老师或企事业专家授课,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最后,丰富职业养成教育的培育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应灵活采用讲座、比赛、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芝,李健,石光.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研究[J].人力资源开发,2015,(10):102-103.

[2]孙立华.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3-26.

[3]骆德云.企业环境下“校企共育”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5-196.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AMC—AIME中国区年度报告(2021春季)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2)
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3)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难解大学生之困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