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逻辑理路

2022-02-23闫立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校史思政课红色

□ 文/盛 磊 闫立光

高校红色校史文化是高校在创立和发展中蕴涵和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孕育诞生并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基因、文化精神、光荣传统及承载它们的场馆、雕塑等物质形态的统称。其既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同向同行,又在空间上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生命力的重要资源。因此,挖掘高校红色校史文化并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对于建好思政课有着深远的意义。

前提:深刻把握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应挖掘运用各种德育资源,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高校的自身创建和发展史,与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密切相联,反映和浓缩了建党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高校师生为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扎根中国大地,传播进步思想、参加革命运动、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服务建设和改革战略的历史以及一批在各学科、各领域涌现出的为党为国奋斗奉献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是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和宝贵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校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学校光荣的历史、校史人物的生动故事,转化成一个个典型案例,有效融入思政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使其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更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抓手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切实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就要不断提高其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增强思政课实效性上下功夫。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呢?根据贴近性效应,教育教学越是贴近学生熟悉的环境,越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1]高校红色校史文化中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生动具体,有的是当代大学生亲历目睹过的,有的是早已发生或逝去的,但其仍以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形态沉淀于高校当中,成为大学生可亲、可敬的身边人和事。挖掘这些产生或出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人和事融入思政课,利用留存或建造于高校中的红色物态资源拓展思政课,有助于教师讲清楚具有历史性、抽象性的理论,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向上价值观的认同,使思政课告别“假大空”,走向“真小实”,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3.践行红色基因传承弘扬的方式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底色的集中体现,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优质教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高校作为传承文化和树人育人的主要机构之一,理应肩负起利用、发扬和传承其所在地文化,特别是本地本校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使命。挖掘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高校践行红色基因传承的基本范式,是一种以学促传红色基因的方式。通过在思政课中讲好老一代或新一代校友爱国报国奉献的情怀、立足岗位潜心治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等内涵,有助于感动、打动和带动学生萌生出向先辈、向模范致敬和学习的动力,使其身体力行传承下去,做到融入血脉、外化于行,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赓续学校红色基因。

关键:着力探索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结合点

1.以内容切入为逻辑的结合

将高校校史中蕴藏的红色文化挖掘出来,充分彰显并发挥其育人价值,关键是要融入思政课程。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要以围绕讲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重点,融入学校前辈先贤和当代领导者、管理者、一线教师、优秀学子及校友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潜心治学求学、开拓创新,为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要以围绕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融入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以及新时代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的具体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以围绕讲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为重点,结合高校实际,融入师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民主活动等历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国家工业化培养各种人才等历史,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化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使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等历史;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以围绕培养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为重点,融入师生弘扬中国精神、传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奉献祖国和人民等崇高品质及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或践行维护公民权益等事迹。经此过程,使红色校史文化在各门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融入思政课。

2.以方法创新为逻辑的结合

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要明确融入什么,而且还要解决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其融入好的问题。这不仅需要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结合红色校史文化的特征,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一般来讲,讲授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但注意不能硬灌输,而是要结合运用多种方式。例如:灵活穿插讲故事的启发式教育,这一方式融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为一体,可以拉近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距离,破解空洞的说教。

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要着眼于教师主导,而且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应挖掘红色校史文化,整合课内课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内,组织学生以视频赏析、辩论讨论的方式,或通过访谈式教学,邀请校史中先辈的后代、弟子等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使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红色校史,更好地感受其内蕴的精神力量。要善用大思政课,将思政课搬出课堂,借助红色校史纪念馆、博物馆、校园内先辈的雕塑等空间场域、物态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演绎红色校史音乐剧、话剧,使学生切身体悟和感受,提升学生接受的效果。

3.以载体拓展为逻辑的结合

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不仅要从现实、线下找结合点,而且还要拓展载体,从网络、线上探索融入的新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大学生在哪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就要延伸至哪里,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结合点也应延伸到哪里。当今,互联网突破了学校、课堂的传统边界,以“两微一抖”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在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要运用好网络新媒体。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广泛借助微信、抖音等短视频网络新媒体平台,创建有助于大学生系统学习红色校史文化的融网、端、微、屏等一体化全媒体平台,将关于红色校史的口述资料、感人故事、专家访谈、影视作品、动漫动画引入进去,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宣传格局,并在课前、课后和开学初、校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学生推送,引导学生浏览、学习、吸收、转发,拓展红色校史融入思政课载体,厚植学生对红色校史的情感和体验。

支撑:构建完善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保障机制

1.完善学校育人的顶层设计保障机制

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需要高校在宏观上、顶层上进行育人体系的整体设计。高校首先应把挖掘红色校史文化中学校先贤和当代楷模身上涌现出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精神、品质和格局融入学校办学理念,并将这些伟大精神、崇高品质和远大格局及其承载的故事、历史等方面融入学校育人内容,丰富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内涵。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构建起如何运用红色校史文化立好德、树好人的实践机制。制定、完善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这一主渠道的培养方案、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环节,确保高校思政课中“融有内容、融有效果”。制定、完善红色校史文化融入高校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育人方案,为推动形成挖掘、运用红色校史文化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架构顶层设计保障。

2.建立红色校史资源研究开发保障机制

建立红色校史文化研究开发机制,是高校思政课能够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校史文化的保障。没有对红色校史文化进行研究与开发,红色校史育人工作就很难持久、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目前,不少学校将校史文化的研究、开发机构与学校档案馆等部门联合办公,使得红色校史文化的研究、开发被湮没在档案的保存、归档与整理之中,有名无实。因此,一方面,应明确档案与红色校史的联系与区别,设立专门挖掘、开发红色校史文化的机构,负责红色校史研究与开发的具体工作,编研反映学校红色历史基本脉络,以重要人物为专题的史料丛书、读本等,为融入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文本素材来源保障;另一方面,要与学校宣传、学生工作、发展规划等部门合作,加强学校历史名人纪念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将红色校史文化渗透至校园雕塑、文化长廊、楼宇、道路等方面,为融入思政课提供丰富的红色物态素材资源保障。

3.形成融入课程思政的协同保障机制

红色校史文化不仅要融入思政课,而且还要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育人的课程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探索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将红色校史文化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当中,立足于各学科的特点,以撰写红色校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案例等方式,有机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另一方面,要深化红色校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育人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显性到隐性的转化,引导各相关学科专业在文艺展演、文艺作品、诗话创作、科学实验等融入红色校史文化中的人物、故事原型和精神元素,使学生从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理解和感悟红色校史文化的深刻内涵。

猜你喜欢

校史思政课红色
红色是什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校史故事演出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红色在哪里?
高校校史文化建设探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