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特色型” 发力“高水平”努力建设一流出版大学

2022-02-23高锦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一流强国办学

□ 文/高锦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印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落实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积极发挥新闻出版高等教育“业界名校”和“国家队”作用,在“特色型”上聚焦,在“高水平”上发力,努力推进一流出版大学建设。

坚守“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的初心

1.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版传媒人才

学校办学溯源于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拥有出版印刷高等教育专业的院校,开启了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先河。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守“认真做好出版工作”初心,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使命,坚持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属性,加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顶层设计,培养出版传媒时代新人。以思想政治引领为主线,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模式;以课程建设为主阵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新格局;以爱国实践活动为主平台,厚植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家国情怀;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主路径,为服务出版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一代代北印人锲而不舍、奋力拼搏,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佳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突破,形成了“守正出新、笃志敏行”的校训和“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积极探索、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遵循规律、求实发展”的办学精神。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出版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学以致用,融入出版行业;一大批治学兴业的英才投身文化产业领域,成为行业脊柱和社会栋梁。

2.以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为政治担当,开拓创新加快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出版教育始自1958年,与国家新闻出版事业相生相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出版学科专业设置基本覆盖了出版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搭建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出版学科体系。1998年,学校开始招收编辑、出版和发行方向的国内首批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开启学校出版学科方向研究生培养的工作。2010年,成为首批出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率先在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下自设出版学二级学科,形成以出版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2012年,发起成立“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牵头成立全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结对共建。2019年,新闻传播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2021年,编辑出版学和数字出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2个出版类国家一流专业的高校。数字出版位列2021年软科排名A+。探索覆盖出版全产业链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形成一批面向出版行业、政产学研用协同的科研平台。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出版重大工程项目以及行业标准和政策制定,得到各方高度认可。

3.以坚持紧跟时代呼声为行动逻辑,服务国家战略、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

学校聚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媒体融合发展及出版传媒、文化创意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重大瓶颈问题,提高服务国家、首都和行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在国家、首都重大活动中,师生、校友积极参与科研服务、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提供艺术创意、技术支持,用艺术和科技服务党和人民。积极服务行业发展,在印刷包装材料与装备技术研发、出版印刷传媒新技术应用及行业发展咨询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拥有印刷油墨、环保及智能包装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广应用,持续发布《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等行业发展报告,制定由我国主导的首个印刷领域国际标准以及图书发行新技术应用等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探索新模式,服务新发展,展现新担当,“京津冀印刷业协同发展北京创新示范园区”、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相继落地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与北京时尚控股集团共建北京时尚产业学院,全力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直面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凝练办学特色,发挥办学优势,牢牢把握建设一流出版大学发展机遇

2020年,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确定北京印刷学院为“高水平特色型”办学定位。202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任务。学校党委深入思考落实北京市委对学校办学定位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充分审视自身学科专业实际,从学科建设入手,大力推进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学校围绕如何把握特色优势加强出版学科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务虚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集中优势力量,成立建设出版学院。2022年7月24日,在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上,学校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宣部确定的首批共建高校。其中,学校与中国出版协会共建出版学院。9月13日,教育部发布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出版名列其中。9月16日,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挂牌,学校建设一流出版学院走上新征程,加强加快建设出版学科,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一流出版大学建设。

2.因应行业发展,查找工作短板,正视出版大学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从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情况看,亟须大力推动出版人才培养和出版学科建设,这不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出版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面对新时代对出版人才新需求,原有的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

一是每年培养人数偏少。据调查:全国每年培养出版专业的本科生约五千名,硕士研究生约两千名、博士生约六十人,相对于同类行业最低30%的人才升级换代率,传统出版机构人才缺口约为27.54万人,现有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业界发展需求。

二是学科专业比较单一。现在全国与出版直接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编辑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发行等几个专业,版权及版权贸易等紧缺人才,几乎没有专门培养院校。

三是院校机构分散。据调查:全国有70所院校在本科专业中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21所院校设置数字出版专业,还有少数院校设置了印刷技术、图书发行、装帧设计等专业,但没有一所大学设立的专业可以覆盖整个出版产业链,缺乏综合性的出版大学,这也导致大学出版人才的培养存在专业性强,但综合性弱,人员培养和教育机构比较分散等问题。

3.坚持顺势而为,认真对标对表,深刻认识建设一流出版大学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在建设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大背景下,建设一所彰显行业特色、体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出版大学至关重要。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强调“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出版事业发展作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切需要有一所北京市属一流出版大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面向时代需求,学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把服务国家、首都需求及学生全面成长需要作为办学根本出发点,突出办学优势,形成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新态势。

坚持特色发展,踔厉奋发作为,推进一流出版大学建设

1.坚持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首善标准,始终把“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到实处,毫不动摇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持续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扎实有效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坚持学科交叉,深刻思考主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一流出版大学顶层设计。重点打造以出版学科为核心,工、文、艺、管、理、法等多学科支撑,能有效服务出版业,具有鲜明多学科优势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科体系,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需求为指引,培养覆盖出版全产业链的行业高端人才。在“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中,不断开创出版事业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2.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一流出版大学建设模式

一是坚持质量为本,打造“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本、硕、博三段式教育全程培养体系优化问题,解决本、硕、博三段式教育与国家发展、行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解决人才培养积极性动力不均衡问题。从“质量为本、融合发展、开拓创新、协同互促、体系优化”五个层面进行贯通式人才培养,为行业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出版人才和高水平领军人才。

二是坚持融合发展,打造“出版学科+”交叉融合模式。聚焦出版业规划关于“出版融合发展工程”要求,在继续坚持巩固出版学核心学科以及“编辑出版、数字出版、国际出版”核心专业的基础上,整合“工、文、艺、管”等多学科,大力探索“出版+美学、出版+技术应用、出版+管理”等学科发展创新模式。

三是坚持开拓创新,打造“出版国际化”拓展传播模式。服务出版“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探索“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路径。做好文化传播内容,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四是坚持协同互促,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发挥政府、行业和高校联动作用,在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培养基地建设、行业领军人才兼职等方面进行合作,构建多方协同创新的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通新闻出版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行业服务之间的壁垒。

五是坚持初心使命,打造服务国家、首都和行业发展的北印模式。聚焦国家文化强国建设、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出版业创新发展对于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社会服务、重大设计项目等需求,创新实施“四大行动”计划: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服务出版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服务印刷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服务首都文化中心(设计之都)建设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出版学科特色与优势,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不断提升学校贡献力。

3.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内涵发展,推进一流出版大学高质量建设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充分发挥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以及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人才培养基地作用,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推进“毕昇班”“韬奋班”等人才培养实验班,推动优质课程、特色教材建设,加强教学督查督导,强化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采用“主体培养学院+辅助培养学院”共同参与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业界名校”优势,努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传承红色基因,着力践行育人初心使命。学校构建“以书载道 立德树人”特色思政育人模式,通过“读好书、编好书、印好书、传好书”,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三全育人改革、党建组织引领、特色思政育人、课程同向同行、重大活动聚力”“五维一体”红色文化育人体系,赓续红色血脉,打亮人才培养鲜亮底色。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四大工程”“十大行动计划”,构建北印特色“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打造“一院一品”党建工作品牌,凝练“新闻出版先锋号”“最美画卷”特色做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加强学科共建力度,积极推进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学科、与清华大学共建设计学学科。坚持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承接国家出版印刷高端人才培养项目,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作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力。

四是强化担当使命,着力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和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政治担当,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活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担当为国家培养出版传媒人才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重要使命即“两服务一担当”中,始终不忘初心,发挥特色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践行一流出版大学的责任使命。

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绝非易事,这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之旅。面向未来,北京印刷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新任务,牢记振兴行业使命,做足出版传媒文章,在破解难题中开新局,在服务首都中创品牌,在融合发展中谱新篇,着力推进一流出版大学建设。

猜你喜欢

一流强国办学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习强国”礼赞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