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2022-02-23

吉林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组胎龄动脉血

郭 静

(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以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的,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存在呼吸衰竭与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且该症状是因患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诱发的,使患儿肺泡出现进行性萎陷[1-2]。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现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NRDS。此外,其还是导致患儿支气管发育障碍、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及肺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不光有助于解决患儿肺泡萎陷情况,还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3]。此外,NCPAP还有效规避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患儿带来的损伤,确保了患儿的治疗安全性。本研究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儿选为研究对象,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6年1月~2020年12月,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纳入研究范畴,按早、中、晚三个治疗时机,将40例患儿分为0~4 h给药组、4~8 h给药组、8 h后给药组三组:0~4 h给药组13例患儿在出生后0~4 h给药,4~8 h给药组12例患儿在出生后4~8 h给药,8 h给药组15例患儿在出生后8 h后给药。0~4 h给药组:男7例,女6例,胎龄29~33周,平均(31.15±1.41)周,体重1.21~3.25 kg,平均(2.08±0.62)kg;4~8 h给药组:男6例,女6例,胎龄30~34周,平均(31.65±1.32)周,体重1.18~3.15 kg,平均体重(2.04±0.76)kg;8 h后给药组:男8例,女7例,胎龄29~34周,平均(31.52±1.18)周,体重1.15~3.2kg,平均体重(2.13±0.53)kg。将患儿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征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与许可。

纳入标准:患儿均满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患儿胎龄年龄均低于35周;排除标准: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心力衰竭患儿;存在因心肌损害引起的心功能不良性水肿及严重感染患儿,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内容。

1.2方法:三组患儿均接受心电监护、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质平衡。取患儿仰卧位,将患儿气管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再采用气管插管方式将70~100 mg/kg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滴入。使药液温度维持在37℃,保持液体处于悬挂状态。再使用针管抽吸PS滴入,随后接入复苏囊正压通气,通气时间维持在2~3 min,拔除插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严密关注患儿呼吸、血压及心率等指标,查看患儿治疗后24 h的动脉血气状况,并按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仪器参数。为避免患儿出现水中毒或酸碱失衡情况,应定时松动患儿鼻塞;为避免气体进入患儿体内,使患儿出现腹部胀气情况,应定时查看患儿装置,检查是否存在漏气情况。

1.3指标观察:用药前后,取患儿桡动脉动脉血,对患儿PaO2、PaCO2、pH值三项动脉血血清指标进行检测;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与病死情况。

2 结果

2.1观察患儿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差异:0~4 h给药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PaO2指标,均高于4~8 h给药组及8 h后给药两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3,P<0.001);0~4 h给药组患儿治疗24 h后PaCO2指标均高于4~8 h给药组及8 h后给药两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3,P<0.001);0~4 h给药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pH值7.37±0.1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4~8 h给药及8 h后给药两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F=0.19,P=0.83)。见表1。

2.2患儿并发症比较:三组近、远期并发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气胸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儿治疗后24 h血气指标对比

表2 患儿并发症差异对比表[n(%)]

2.3对比患儿病死率:0~4 h给药组、4~8 h给药组、8 h后给药组三组病死率1例(8.33%)、1例(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

3 讨论

NRDS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病情进展速度快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极易使患儿出现肺部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并发症[4]。患儿出生后4~12 h,则伴随呻吟、吸气、呼吸困难症状,病情较为严重患儿,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给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5]。因此,当新生儿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困难及三凹征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及时诊断,并尽快安排患儿接受治疗[6]。

胎儿PS分泌时间一般为18~20周,通常是由肺泡II型细胞进行合成分泌的,直到胎龄达到35~36周,胎儿肺部才能达到成熟水平。PS的主要作用为提高患儿肺部顺应性,降低患儿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气体交换,此外,其还有助于清除患儿肺液,达到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效果[7-8]。

NCPAP属于一种常见无创通气方式,为增加患儿呼吸道压力,给气道持续正压,使患儿进行自主呼吸运动,促使肺泡充盈患儿肺部、下呼吸道,防止发生肺泡萎陷情况,通过增加患儿气体交换,达到改善患儿缺氧症状的目的[9]。

本研究结果说明NRDS患儿接受PS联合NCPAP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且早期使用,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更优。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提示患儿选择不同时机治疗,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并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药组胎龄动脉血
盐酸羟考酮在大鼠胃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评价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滴鼻和静脉给药对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的作用比较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