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亚型)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2-02-23白峰岩王学博郭婉贞陈志鑫
白峰岩 王学博 赵 方 郭婉贞 陈志鑫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主要是因骨髓、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受生物、化学、遗传、物理等多方因素影响,发病较为急骤,变化快,病死率高[1-2]。AML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患儿常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等症状,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3]。AML根据表现不同具有多个分型,其中较为特殊的类型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在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中表现多样,M4/M5能够占到1/3,预后较AML其他分型更差[4]。近些年,随着医学技术发展以及新药应用,如高效抗生素、造血生长因子等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但对预后无明显改善,了解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亚型)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AML患儿50例临床资料,其中M4患儿27例,M5患儿23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0.8~13岁,平均年龄(6.15±3.24)岁。所有入选患儿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肝脾大、贫血等症状;资料完整。排除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预计生存期<6个月的患儿。
1.2 方法
入选患儿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第一疗程(7 d):阿糖胞苷(Ara-C):每次100 mg/m2,2次/天,第1~7天使用;柔红霉素(DNR):40 mg/m2/d,第1、3、5天使用;依托泊苷(VP-16):100 mg/m2/d,第1~5天使用。第二疗程(7 d):Ara-C:100 mg/m2/次,2次/天,第1~7天使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0 mg/m2/d,第1、3、5天使用;VP-16:100 mg/m2/d,第1~5天使用。之后进行巩固治疗,第三疗程(7 d):米托蒽醌(Mit):10 mg/m2/次,2次/天,第1、2天使用;Ara-C:2 mg/m2/次,2次/天,第1~3天使用。第四疗程(7 d):高三尖衫酯碱(HHT):3 mg/m2/d,第1~7天使用;Ara-C:1 mg/m2/次,2次/天,第1~3天使用。第五疗程(7 d):Ara-C:3 mg/m2/次,2次/天,第1~3天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 U/m2/d,于第3天使用。对于高危且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进行第六疗程(7 d)治疗,HHT:2 mg/m2/d,第1~7天使用;Ara-C:2 mg/m2/次,2次/天,第1~3 d使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第8天初次评估骨髓情况,若骨髓明显增生,幼稚细胞改善则维持常规剂量。最终判断时间为第28天,进行骨髓检查观察诱导缓解情况,判断标准:骨髓增生正常,幼稚细胞≤5%为完全缓解;骨髓增生正常,幼稚细胞6%~19%为部分缓解;未达到上述条件为未缓解。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随访终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若中途病死,则自动停止随访。观察患儿预后情况,预后判断标准:病死、复发、放弃治疗、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重症感染、颅内出血等)均为预后较差。将M4/M5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2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50例AML患儿经8 d治疗后,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5例,未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80.00%(40/50);经28 d治疗后,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25例,未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4.00%(42/50)。
2.2 预后
至随访结束,50例AML患儿预后较好24例(48.00%);预后不良26例(52.00%),预后不良患者中死亡6例,复发10例,2例颅内出血,6例重症感染,2例放弃治疗。
2.3 影响预后单因素分析
预后良好组有髓外浸润、强化疗疗程<6次、8 d治疗未缓解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疾病类型、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4/M5亚型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例
2.4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有髓外浸润、强化疗疗程<6次、8 d治疗未缓解是M4/M5亚型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见表2。
表2 M4/M5亚型患儿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AML为常见疾病,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多个类型,M4/M5是较为特殊的疾病类型,主要是单核系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浸润性、侵袭性较高,患儿发病初期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也有不同的遗传学特征,因此治疗效果、预后均存在一定差异[6]。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延长M4/M5患儿生存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7]。
本研究结果显示,50例AML患儿治疗8 d后,总有效率为80.00%;经28 d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00%,表明M4/M5亚型患儿经诱导缓解治疗后缓解率尚可。本研究还显示,至随访结束,50例AML患儿预后较好24例,占比为48.00%。Logistic回归分析:有髓外浸润、强化疗疗程<6次、8 d治疗未缓解是M4/M5亚型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伴有高危因素的患儿需予以高度重视,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M4/M5亚型患儿经规范治疗短期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患儿远期预后并未得到改善,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发现,髓外浸润是影响患儿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儿出现髓外浸润时,肿瘤负荷高,肿瘤细胞清除缓慢,即使获得缓解,但复发风险极高,预后较差[8-9]。另外治疗疗程对患儿预后影响较大,足疗程治疗更加彻底,患儿症状控制更好,故预后更佳;若疗程不足,患儿病情尚未完全控制极易出现复发,加重病情,导致预后较差[10]。初期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主要是因治疗8 d得到缓解的患儿说明早期治疗反应好,对治疗更加敏感,开展后续治疗也更加顺利[11]。临床对于伴有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M4/M5亚型患儿需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足疗程、规定剂量治疗,必要时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延长患儿生存时间[12]。
综上所述,M4/M5亚型患儿预后情况较差,主要受髓外浸润、强化疗疗程不足、初期治疗效果等影响,临床需针对性予以干预,尽可能延长患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