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23张晨

职教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健康产业“新业态”需求、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行业匹配度的重要环节。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为例,为适应卫生健康产业的新发展需求,针对目前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三个协同育人平台为驱动,建立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眼视光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助产专业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顺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包括“双师型”师资团队、职业文化氛围、教学资源等在内的保障机制,并在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涵发展、社会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类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课题“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2020/10/065);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2020年度课题“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WJ202010)

作者简介:张晨,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1-0105-0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在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1]。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2]。医药卫生类高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卫生健康服务产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但目前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办学实力普遍不强、社会服务能力偏弱、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不高、高素质高水平教师比较缺乏、学生无法适应健康产业“新业态”需求等方面。为了适应卫生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改善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学校应搭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创新高职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随着“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新医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区域健康产业的需求,如“以疾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与“以健康为中心”的岗位需求相脱节,校企合作范围窄、层次低、内容少,医教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不够,学生职业素养不能适应终身发展与岗位迁移要求等。对此,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依托百年办学基础,在卫生健康行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协同多方力量,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多重制度保障、多方利益推动的紧密合作的办学共同体,建立了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教协同育人实践,提出了“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一)三轮驱动

“三轮驱动”是指根据卫生健康专业特色和办学情况,成立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三个协同育人平台,依托平台内卫生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健康行业协会、医院、制药企业、健康体检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力量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学校在现有教学实习单位的基础上,成立了公益性卫生职业教育联合体——常州护理教育集团,集团由本校牵头,市卫健委引导、相关院校、医疗机构和护理学会等自愿参加,各成员单位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建立了按专业设置的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包括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等,明确了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遴选条件和程序,承担各专业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等职能;与行业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成立了以资源整合、互惠共赢为目标的药学教育联合体,为开展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企业教师工作站等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打通渠道。

(二)四方协同

“四方协同”是指建立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如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省市护理学会、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眼镜协会、康复医学会等各类学术团体,合作教学实习企事业单位等,明确协同育人职责,建立协同育人管理制度,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提供组织、制度及经费保障。学校在多元协同育人平台的基础上,确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机会均等、自愿参与的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共同制定了《常州护理教育集团章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职责》,签订了《药学教育联合体合作协议》,制定并完善了涵盖“团队—活动—竞赛—培训—考核”多方面的协同育人制度,如《外聘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双师型”教师培养办法》《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评选及考核奖励办法》《关于技能比赛、执业资格考试奖励的有关规定》等,有效发挥多元协同育人的“集聚—溢出”效应。

(三)五元并举

“五元并举”是指根据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与特色,依托三大育人平台,发挥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的作用,从实施性人才培養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创新开展以下五种不同类型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作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老年照护”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医教协同下的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力量,探索“三协同三嵌合”的老年护理核心能力培养路径,即“高职学校、医院社区、高职护生”三方协同,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核心能力的“培养嵌合”“过程嵌合”和“需求嵌合”。为此,学校先后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了“老年护理”“基础护理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了《常州市养老护理康复服务指南》《常州市养老健康服务指南》等健康宣教手册,完成了“中医养生与食疗药膳”“老年心理健康”等教学标准的制定,建成了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实现了专业课程设置与“1+X”证书、技术操作规范与专业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

2.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药学教育联合体,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恒泰人民大药房、扬子江药业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了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起校企“双元联动”“双师导学”“双标评价”的“多主体办学”与“多元评价”机制,制定了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融递进式项目化课程体系[3],形成了目标共赢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开发了互利共享的校企融通课程,组建了责任共担的“双导师”教学团队,签订了符合办学实际和学生意向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学徒三方合作协议,实施了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小班化试点教学,开展了双向介入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评价,有效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

3.眼视光技术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施国荣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校中厂“常卫验光配镜中心”,与省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联合江苏省眼镜协会、眼视光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合作医院和企业,开展了基于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解了国家技能等级标准、工作任务和流程,遵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全程化的原则[4],重构了“能力导向、阶梯递进”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围绕“目标、流程、规范”等要素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了标准化操作视频、教学案例库、试题库等建设,开展了涵盖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积极培养双证实用性人才,有效提升了企业职工的岗位能力。

4.中药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成省市“中医药小学徒”职业体验中心,依托常州孟河医派,开展了中药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合常州市中医医院、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部分中小学等,开展了“院校+师承”教育,建立了“老药农”“老医师”“老药师”“老药工”师资库,开发了“小小药农”“小小医师”“小小药师”“小小药工”四个不同主题的体验项目,制定了中药学师承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将地方医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与新成果融入教学,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技能培训和出师考核等,有效提升了中药学专业师生的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5.助产专业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在院校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四表一志(校历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班级日志)的基础上开展了助产专业“3+1.5+0.5”“医院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第一阶段(3:第1—6学期)学生在校内进行系统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第二阶段(1.5:第7—9学期)学生进入医院学习学习岗位技能,由医院提供学生住宿场地,提供优质师资承担专业教学、参与班级管理等,学校提供相关经费,配合医院开展管理与教学工作;第三阶段(0.5:第10学期)学生回到学校进行模块化综合课程学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强化理论,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总之,“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医教协同、资源共享、精准育人”为理念,以“三轮驱动”为主体、“四方协同”为保障、“五元并举”为路径,其中,“三轮驱动”为“四方协同”提供支持,“四方协同”为“五元并举”提供人力、经费、资源、制度等保障,“五元并举”为“三轮驱动”提供动力来源,三者相辅相成,从而推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5]。

二、“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通过系统分析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资料,学校明确了国内外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和相关经验,组织开展了面向医院、养老机构、制药企业、零售药店、验光配镜中心等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创建了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保障条件。

(一)制定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健康服务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学校分析了健康服务目标岗位工作需要,对接执业护士、执业药师与执业中药师、眼镜验光员与定配工、育婴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对照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江苏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课程、毕业要求等,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全程化的原则,开发了院校互动的学校课程和医院(企业)课程,构建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综合的循序渐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医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还依托多元协同育人平台,开展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滚动修订工作。

(二)组建双师师资团队

学校按照互聘共用、共同培养的原则,建立了专兼混合、梯队合理、素质精良的人才培养队伍,组建了由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学校专业教师等构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教师“青蓝工程”传帮带教、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比赛、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活动项目,提升了“双师型”师资隊伍的能力水平,将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任务相互对接,有效发挥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优势互补作用。

(三)开展多种实践教改

学校依托多元育人平台,针对实践教学目标,遵循职业技能成长规律,建立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包括专业认知、教学见习、学徒学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6],系统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体化、进阶性、螺旋式上升。在教学实施方面,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双师型”师资的团队力量,学校教师侧重理论教学和单项技能,企业师傅侧重综合技能和实践指导,通过整合网络教学空间、临床实践案例、岗位操作规程等教学资源和工具,开展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实践教学改革。

(四)营造职业文化氛围

学校将卫生健康行业仁心仁术的价值诉求与医院、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康养中心等企事业单位文化整合,打造了融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职业文化育人环境,通过文化墙的熏陶、校园文化节活动、常州市卫生健康行业道德講堂活动宣讲、卫生健康导医导诊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营造职业氛围,发挥了职业文化的浸润式育人效能。

(五)开发共享教学资源

学校依托常州护理教育集团、专业指导委员会、药学教育联合体等多元育人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将临床最新标准、技术、病案、经验、体会等带进课堂,通过同课程集体备课和交互听课评课,开发了贴近岗位实际的数字教学资源,如微课、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等,并将相关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六)实施多维人才评价

学校依托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建立了基于“过程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一方面,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政校企行四方联合制定了考核评价标准,构建起多元主体联合的“课—岗—证”考核评价办法;另一方面,依托“双师型”师资团队,政校企行四方联合开展了基于教学标准的多元综合评价,学生在校主要由学校教师评价,学生在岗主要由带教师傅评价,根据弹性学分制,将校内教学项目考核和岗位任务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三、“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成效

学校通过积极开展“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在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成功的示范经验。

(一)显著提高应用型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6项;毕业生100%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98.1%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51%,对口就业率达93.94%,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4%。每年“5·12护士节”在常州市表彰的“优秀护士”“十佳专科护士”“十佳功勋护士”中,70%的获奖者都毕业于本校。

(二)有效实现“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育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建成了一支专兼混合、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双师型”比例达到90%;近五年,教师参加省市教学大赛获奖71项,获得市级以上论文奖励102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5项。

(三)有力推动学校现代化、特色化内涵发展

学校通过开展“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发挥了医教协同集群化优势,办学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江苏省学生管理30强、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等,获得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4项,还组织承办了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首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等。

(四)逐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典型案例

学校依托多元协同育人平台,开展对接学生终身发展、产业前沿趋势、健康服务需求的创新项目,如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护理专业“4+2”分段培养项目,与常州市各医院、中小学等开展护理和中医药小学徒职业启蒙项目,与常州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学校完成了相关课程及其资源开发,形成“寻访高校地方特色文化,牵手常州小记者进校体验”“送健康进社区”“常州市中医药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相关案例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稳步促进区域健康服务水平的协同发展

学校与常州市医学会、常州市科协等联合开展学术研讨与科普宣传,近三年累计受众10 176人次;与溧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书,与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克州职业教育学校、广西卫生类中职学校、河南新乡卫生学校、河北衡水卫生学校开展对口支援合作;与瑞典隆德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台北健康大学、英国苏曼国际交流中心、芬兰萨塔昆塔教育联盟等开展交流学习与教育合作项目,相关事迹在《中国教育报》《健康报》《北欧时报》及澎湃新闻、搜狐网等媒体报道,促进了区域居民健康教育和人才培养交流。

综上,“三轮驱动 四方协同 五元并举”五年制高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以医教协同为理念,构建多元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施不同类型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了优质育人资源的“集聚—溢出”效应,提升了应用型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精准度,促进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对接与融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医药卫生类高职学校还应根据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厘清多元协同育人平台的目标、性质、构成、特点、方式与作用等,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载体、方法和影响因素,优化学科结构,推进“大健康”理念下的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促进“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共建共用,使卫生健康人才培养模式能深耕课堂、提升健康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卫生职教惠民效能,从而有效促进卫生健康行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Z].苏教职﹝2020〕7号,2020-07-17.

[3]谢燕,潘雪英.基于DACUM的高职药学现代学徒制校企融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4):24-29.

[4]濮丽萍,吴丽荣.基于全生命周期有温度的高职卓越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311-1314.

[5]李滋阳,李洪波,范一蓉.基于“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6):95-102.

[6]雷闪,戴晓琴.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1+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0(14):85-86.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