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幽默教学策略探究
2022-02-22古靖宇
古靖宇
【摘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老套陈旧、教学用语缺乏幽默感等问题,笔者建议,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选择小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用语,让语文课堂达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教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幽默
课堂是一个师生对话的平台,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剧场。教师应是这个“剧场”里的主演之一,应具备演员的自我修养,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给“剧场”里的学生提供书本里、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幽默、诙谐的教师,原因显而易见——谁都喜欢笑脸相迎的人,幽默的语言让课堂知识变得更易接受,幽默的课堂使人心情愉悦。当幽默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时,学生不但乐于听课,还会发生“共振效应”,让知识转化成长久的记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得到超常发挥。
饰演憨豆先生的英国喜剧泰斗罗温·艾金森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喜剧演员,他先在纽卡素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学士学位,然后转入牛津大学的女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能够扮得那么憨厚可笑,绝对是精湛的演技,而非“本色出演”。憨豆先生显然是语文教师最好的学习对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学会幽默,语文课堂将会是别样的场景。
一、创设情景,在导入环节上幽默教学
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导入是教师借助语言表达、活动组织等手段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设学习情境的活动。一个好的导入就像一部剧本的开场白,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对谜语情有独钟。教师可以利用猜谜语来进行课堂导入,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随着谜底的揭晓,学生会自然地、愉悦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看雪》时,笔者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作为深圳的学生也很少看到雪。如何让学生自然快速地进入情景呢?在导入课文时,笔者出示和雪有关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然后开始“装傻”地提问到:“这是什么东西?有六个瓣,还有无数的片片,最后都不见了?不会是外星人吧!”学生被幽默的话语逗得前仰后合、开心不已,有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这是雪。”这一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雪的形态特征。
二、诵读感知,在走进文本时幽默教学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高雅的谈吐。在课堂教学中,课文诵读的训练尤为重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也能對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感悟。
现代作家林海音的名篇《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作为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朗读真真切切地表现出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文学知识的渴望。通过自语式的独白,表现作者在“窃读”时微妙的“窃读不算偷”的心态。笔者出示片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笔者先示范朗读,故意“装傻”,抓住“跨进”“踮起”“钻过去”“挤到”这几个动词,利用反差的效果,把声音放得很大,把语速放得很慢,将作者偷偷地进入书店变成光明正大地踏入书店。学生们立马发现了问题,立即举手示意:“老师,你这样进入书店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笔者继续故作姿态:“难到我林海音是到书店偷书吗?不应该大大方方地进入书店吗?”学生们顿时察觉到笔者的用意,说到:“林海音是去书店‘窃读’,应该像‘隐形人’一般不惹人注意。”至此,学生们真正明白了应根据不同场合,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
三、揣摩领悟,在合作探究中幽默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实践能力、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语文教师要学会在合作探究时“示弱”,不要以为自己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就“满堂灌”,唱“独角戏”,要学会“留白”,留下更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而“教之以渔,则终生受用”。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创作的短篇小说《穷人》,集中描写了在一个浪涌风吼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已有五个孩子的极度贫穷下,还出于善良和同情收留了刚去世的邻居家的两个孤儿。教学的关键点在如何让学生理解渔人夫妇宁可自己吃苦,克服困难,也要帮助邻居的高尚品质。笔者出示问题:桑娜这样态度坚决地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她内心真的没有丝毫的挣扎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桑娜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学生们找到这些句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笔者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无助”:“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桑娜如此害怕?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呢?请各位‘小天才’给老师解解惑。”学生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表现出桑娜矛盾复杂的心情,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所谓“糊涂”,不是脑袋“进水”,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学会适当幽默地“装傻”,把“难得糊涂”变为在课堂上的“经常糊涂”,甚至不惜成为学生心中的“糊涂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去思考,充分给予学生鼓励去探究,充分给予学生空间去感悟,然后又不失时机地给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这样的语文课堂怎能不充满活力、妙语频出、精彩纷呈呢?语文教学怎能不使师善教、生乐学、教学相长呢?
责任编辑 李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