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戊己丸单次与多次给药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2022-02-21杨紫玉巩仔鹏王娅杰董宇董李晋川陈庆蔡维艳李琦翁小刚郭雨轩朱晓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檗吴茱萸内酯

杨紫玉巩仔鹏王娅杰董 宇董李晋川陈 颖*杨 庆蔡维艳李 琦翁小刚郭雨轩朱晓新*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2.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药学院,贵阳 550004;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机制复杂的慢性功能性肠病[1],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反复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同时有腹胀、腹泻等症状[2-3]。 然而临床上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器质性改变[4],病情反复,难以完全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

肠道是机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部位。 肠道屏障能阻止外部物质进入机体,由以肠黏膜上皮细胞、粘液层、肠道紧密连接共同构成的机械屏障、以肠道菌为代表的生物屏障、以肠道粘膜驻留免疫细胞为代表的免疫屏障和肠神经系统共同组成[6-7],并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免疫因子等相互调节,维持着消化系统“首道屏障”的相对稳定。 IBS 等慢性功能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肠道屏障的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8]。 疾病早期IBS 患者即发现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随着病原菌、内毒素等入侵引起腹泻、排便紊乱等症状。 随着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和消化系统的长期异常状态,其病程渐进、迁延难愈。 同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脑-肠轴”调控肠神经系统导致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肠道屏障的进一步破坏、肠道渗透性改变又可诱导神经炎症[6,9]。 但是,对于IBS 不同病程的肠道屏障状态,以及与药物的吸收代谢的关系尚无系统性研究。

IBS 属于中医“腹痛、泄泻”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导致肝、脾、肾、肠胃诸脏功能失调[10]。 戊己丸最早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因“戊己”对应五行属于胃土、脾土而得名[12]。 本方剂由吴茱萸、黄连、白芍3 味药组成,有疏肝理脾、和胃缓急之效,主治脾湿泻痢胃痛吞酸等肝脾不和之证[11,13]。 《幼幼新书》中其组方配比为黄连、吴茱萸、白芍各5 两;《医方考》中黄连用量增加,配比为5 ∶1 ∶1,实验表明黄连占比增加后戊己丸镇痛作用更显著[14]。 韦宇等[15]认为腹泻型IBS 主要病机为肝脾不调,或肝郁克脾,或土壅木郁,采用不同配伍剂量的戊己丸可疏肝理脾调肠道,缓痛止泻。 本课题组前期大量实验证明戊己丸通过调节脑肠肽[16]、5-HT 含量、改善肥大细胞的异常状态[17],从而改善IBS 大鼠“脑-肠轴”功能紊乱。 我们前期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优化得到一个降低内脏高敏感性、提高痛阈作用最为显著的戊己丸配伍方(黄连:吴茱萸:白芍配比为12 ∶1 ∶12)[18]。本配伍方通过1 周的给药,可以基本缓解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的腹痛、肠道运动功能紊乱等症状,但是其是否可以显著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尚不清楚。

因此,为进一步研究戊己丸中活性成分的体内暴露水平与药效的相关性,为阐明戊己丸治疗IBS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LC-MS/MS 法[19]同时检测戊己丸单次或多次给药后血浆中10 种活性成分的药物浓度,比较在正常和CVH-IBS 模型大鼠的疾病不同阶段戊己丸活性成分的体内暴露水平;拟通过其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戊己丸临床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 级 SD 雌性乳鼠 20 只,5 日龄,体重约 10 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SCXK(京)2016-001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B152)。 动物饲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SYXK(京)2020-0042]。 每10 只乳鼠与母鼠一起饲养,至25 日龄脱离母乳后5只每笼饲养,自由饮食饮水。 实验遵循3R 原则。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CorDis,球囊规格(3.0 mm×20 mm);导尿管,北京万东库利艾特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压力表,上海医疗设备厂;TB-215D电子天平,丹佛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大鼠固定器,北京华美有机玻璃厂定做。 VX-Ⅲ型多管涡旋振荡器(北京踏锦科技有限公司);NA-5 L 型氮气/空气一体机(北京中兴汇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ntrifuge 5424R 型低温高速离心机( 德国Eppendorf 公司);Xevo TQ 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 Waters 公司)。 盐酸小檗碱(批号10006-200807,纯度 99.90%)、盐酸巴马汀(批号110713-201212, 纯 度 86.70%)、 芍 药 苷 (批 号110732-201108,纯度 86.70%)、吴茱萸碱(批号110736-201136,纯度96.50%)和盐酸苯海拉明(内标)对照品(批号110802-200606,纯度99.90%)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盐酸药根碱(批号MUST-14022411,纯度99.50%)、盐酸黄连碱(批号MUST-13032301,纯度99.50%)、二氢小檗碱(批号MUST-13070212,纯度 99.50%)、表小檗碱(批号MUST-13092410,纯度99.50%)、吴茱萸内酯(批号MUST-13092412,纯度99.50%)、芍药内酯苷对照品(批号MUST-13112803,纯度91.37%)购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腈、甲醇、甲酸为色谱纯。

黄连、制吴茱萸、炒白芍饮片均购自北京卫仁中药饮片厂,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何希荣主管药师鉴定,均符合2020 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 3 种药材在中日友好医院药剂室分别使用10 倍量溶剂回流提取后真空干燥制备得到固体粉末,得率分别为 19.3%、17.7%、9.37%。 按黄连-制吴茱萸-炒白芍(12 ∶1 ∶12)生药量比例称取提取物,加水配制成戊己丸混悬液。

1.3 方法

1.3.1 检测条件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具有省地、省水、省工和出耳早、防流耳、易管理等优点,在相同面积下,“挂袋耳”菌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6倍。棚室生产环境可控,一个生产周期可省水70%以上。采摘期提前一个月,产出的木耳洁净、无泥沙、品质好、售价高,是一项最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对促进我镇黑木耳产业素质提升,实现健康高效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ACQUITY UPLC®BEH Shield RP18 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以乙腈(A)-0.2%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2 min,98%~60%B;2 ~2.5 min,60% ~20%B;2.5 ~3 min,20%~10%B;3 ~3.5 min,10% ~20%B;3.5 ~4 min,20%~60%B;4 ~4.1 min,60% ~98%B;4.1 ~5 min,98%B),流速0.4 mL/min,柱温35℃,进样室温度4℃,进样量5 μL。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二级质谱分析,离子对信息参考前期已发表文章[19]。 毛细管电压1.0 kV,离子源温度150℃,脱溶剂温度500℃,脱溶剂气体流速800 L/h,锥孔气体流速50 L/h。

1.3.2 CVH-IBS 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

腹痛是IBS 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在IBS 动物模型中则表现为对胃肠道机械扩张刺激可承受的阈值降低、反应性增强,即内脏高敏感性。 腹壁撤退反射(AWR)实验是最为经典的评价动物内脏敏感性的方法,观察动物肠道扩张后对疼痛做出的反映进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如图1 所示,分数越高则内脏敏感性越高[20-21]。 取8 日龄雌性乳鼠,用37℃生理盐水清洗肛周后将涂有液体石蜡的PTCA 球囊插入乳鼠肛门内2 cm 深,球囊位于结肠处,将球囊与压力表及注射器连接,注入空气至压力为60 mmHg。 每天如上刺激乳鼠2 次,每次1 min,两次间隔30 min。 正常组乳鼠每天抓起后,抚摸会阴部1 min。 结肠 PTCA 球囊刺激共持续 2 周。 第 6 周进行AWR 测试评价大鼠内脏敏感性。 使用6F 导尿管从大鼠肛门边缘约4 cm 处插入。 大鼠适应3~5 min,待大鼠基本不动后注射生理盐水0.6 ~1.2 mL 至球囊中,每0.2 mL 进行 AWR 评分,每只大鼠重复 3 次,每次间隔 20 min。 AWR 评分取 3 次平均值。 每周记录1 次大鼠体重。

图1 大鼠AWR 评分标准Note. A, 1 point, immobility and reduced head movement. B, 2 points, abdominal muscle contraction, but not lifted. C, 3 points, lifting the abdomen. D, 4 points, the body is arched and the perineum is lifted.Figure 1 AWR scoring criteria for rats

1.3.3 药代动力学研究

IBS 模型建立后,将正常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及多次给药组。 单次给药组大鼠在颈静脉插管手术12 h 后灌胃给药,给药量为戊己丸(10 mL/kg,相当于盐酸小檗碱44 mg/kg、盐酸巴马汀10.6 mg/kg、盐酸黄连碱11 mg/kg、盐酸药根碱2.54 mg/kg、表小檗碱2.57 mg/kg、二氢小檗碱3 mg/kg、吴茱萸碱0.055 mg/kg、吴茱萸内酯0.2 mg/kg 和芍药苷12.53 mg/kg、芍药苷内酯苷2.48 mg/kg)。 多次给药组大鼠以同等剂量连续给药6 d,每天1 次,第6 天给药12 h 后进行颈静脉插管手术,并在手术后12 h 再次以同等剂量灌胃给药。 大鼠于给药前和给药后5 min、15 min、30 min、1 h、1.5 h、2 h、3 h、4 h、6 h、8 h 从颈静脉插管处取血200 μL 放进肝素化EP 管,再补充200 μL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50 IU/mL)注射入大鼠体内。 取血液离心(3500 r/min,15 min)后取上层血浆100 μL,保存于-80℃待分析。

取血浆100 μL,加入5 mg/L 苯海拉明内标溶液20 μL,涡旋 1 min,然后加入乙腈 360 μL 涡旋混匀5 min,然后离心(转速13000 r/min,15 min,下同),取上清液350 μL 到离心管,在氮吹仪上吹干,残渣用50%乙腈200 μL 复溶,涡旋混匀5 min,4℃离心,取上清 5 μL 注入 LC-MS 仪进行分析。 根据前期建立的UPLC-MS/MS 检测条件[19],对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VH-IBS 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

如图2A 所示,各组间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CVH-IBS 模型大鼠体重不受造模影响。 如图2B 所示,大鼠第6 周进行AWR 评价,注入球囊中生理盐水量为0.6、0.8 mL 时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AWR 评分显著增高,说明疾病造模后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表示成功建立了CVH-IBS 模型大鼠。

图2 各组大鼠体重和AWR 评分结果()Note. A,Weight of rats in each group at 1~8 weeks(n=5).B,Normal rats and CVH-IBS rats AWR score(n=10).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rat group,**P<0.01.Figure 2 Body weight and AWR score of rats in each group

2.2 戊己丸给药后活性成分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戊己丸单次或多次给药后,戊己丸中10 个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如图3 所示。 结果可见,单次灌胃给予戊己丸后,正常大鼠中10 个活性成分的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大多低于模型组大鼠;在正常和模型大鼠体内,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的药-时曲线均为单峰;芍药苷呈现双峰;而芍药内酯苷仅在模型大鼠体内呈现双峰。

图3 戊己丸给药后10 个活性成分在不同组别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n=5)Figure 3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of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lon of Wuji Wan

连续灌胃给予戊己丸7 d 后,最后1 次给药后的药-时曲线显示:正常组大鼠体内来自黄连和吴茱萸的8 个活性成分血药浓度大多高于模型组大鼠;而且均表现为双峰或多峰。 芍药苷在正常大鼠体内消除较慢。 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给药后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的各活性成分的tmax均提前。

单次和多次灌胃给予戊己丸后,10 个活性成分在正常和IBS 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大鼠戊己丸给药后10 个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n=5)Table 1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Wuji Wan

表1 不同组别大鼠戊己丸给药后10 个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n=5)Table 1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Wuji Wan

成分 Ingredients 组别 Groups tmax(min) Cmax(μg/L) AUC0-t(min·μg/L) t1/2(min) Vd(L/kg) Cl(L/(h·kg))正常大鼠单次给药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16.00±4.00 12.68±2.50 1583.87±105.60 212.96±12.81 1526.81±8317.06 1430.96±195.34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模型大鼠单次给药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给药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11.00±2.45 31.49±6.561) 2564.89±260.152) 341.11±17.773) 7527.07±1148.01 781.07±79.231)22.00±17.00 25.15±7.33 3593.56±73.49 358.66±54.43 4047.95±478.34 536.06±45.05模型大鼠多次给药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单次给药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26.00±16.16 10.80±1.132)* 2474.06±252.74 422.02±154.16 6809.27±1589.13 738.15±77.51 15.00±0.00 40.36±3.88 7054.40±983.93 156.55±17.20 351.06±78.02 90.66±11.38盐酸巴马汀Palmatine hydrochloride模型大鼠单次给药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给药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39.00±15.44 130.65±18.72 34606.34±1650.691) 117.04±11.01 65.99±10.10 21.24±0.972)45.00±24.94 72.36±5.14 16282.47±1000.46 488.50±72.94 304.97±62.83 28.93±2.59模型大鼠多次给药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单次给药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47.00±24.22 40.11±5.052) 12049.14±1232.931) 185.23±52.492) 278.50±105.18 43.16±6.38 60.00±31.10 66.03±5.49 12471.69±963.27 206.78±42.18 254.35±48.26 48.00±4.54盐酸黄连碱Coptisine chloride模型大鼠单次给药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给药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27.00±8.75 69.66±4.95 16202.40±938.401) 246.24±29.56 219.97±31.78 33.25±0.951)30.00±22.58 122.63±7.74 23914.94±1520.59 308.55±73.87 151.01±33.69 23.18±2.32模型大鼠多次给药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单次给药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310.00±23.91 356.06±12.262)85657.94±1684.671)1166.93±39.93 1004.64±35.94 172.30±3.111)18.00±3.00 15.25±3.80 717.77±97.11 94.38±43.22 230.23±49.95 188.10±52.34盐酸药根碱Jatrorrhizine hydrochloride模型大鼠单次给药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给药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15.00±0.00 19.67±2.57 1008.89±69.171) 90.68±25.33 241.13±55.53 124.89±10.53 10.00±5.00 22.06±2.32 2619.72±382.51 103.20±9.06 134.96±26.06 56.77±7.73模型大鼠多次给药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单次给药Normal rats single dose group 39.00±20.82 10.81±1.702)* 1238.90±95.932) 204.71±61.82 386.03±67.042) 84.69±11.78*18.00±3.00 65.86±9.50 7583.44±620.98 162.78±11.43 74.87±11.78 19.67±1.59表小檗碱Epiberberine模型大鼠单次给药Model rats single dose group正常大鼠多次给药Norma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15.00±0.00 84.76±9.46 11151.51±734.312) 156.28±17.01 69.62±21.35 11.78±1.302)32.00±22.11 86.33±10.88 16637.64±1715.11 295.83±38.13 49.22±7.32 7.64±0.94模型大鼠多次给药Model rats multiple dose group 35.00±17.10 58.02±5.001)*11234.91±1069.541) 206.33±42.50 61.16±13.86 12.96±1.212)

单次灌胃给予戊己丸后,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结果显示:黄连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Cmax(P<0.05)、AUC0-t(P<0.01)、t1/2(P<0.001)显著升高,Cl(P<0.05)显著降低;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AUC0-t(P<0.05)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Cl(P<0.01)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 Cl(P <0.05)显著下降;表小檗碱AUC0-t(P<0.05)显著升高,Cl(P<0.01)显著降低;二氢小檗碱Cmax(P<0.01)、AUC0-t(P<0.001)、t1/2(P<0.05)及 Cl(P<0.01)显著降低;吴茱萸成分吴茱萸内酯AUC0-t(P<0.01)显著升高,Cl(P<0.05)显著下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未表现出显著性。

多次灌胃给予戊己丸后,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组相比,盐酸小檗碱Cmax(P<0.01)显著升高;盐酸巴马汀 Cmax(P<0.01)、AUC0-t(P<0.05)、t1/2(P<0.01)显著下降;盐酸黄连碱 Cmax(P<0.01)、AUC0-t(P<0.05)及Cl(P<0.05)显著升高;盐酸药根碱 Cmax(P<0.01)、AUC0-t(P<0.01)显著降低,Vd(P<0.01)显著升高;表小檗碱Cmax(P<0.05)、AUC0-t(P<0.05)显著升高,Cl(P<0.01)显著降低;二氢小檗碱 Cmax(P<0.01)、AUC0-t(P<0.05)显著下降;吴茱萸碱Cmax(P<0.001)、AUC0-t(P<0.01)显著下降;吴茱萸内酯 Cmax(P<0.01)、AUC0-t(P<0.01)显著降低,Cl(P<0.01)显著上升;芍药内酯苷t1/2(P<0.05)显著降低。

续表1

比较模型大鼠多次给药和单次给药的结果发现: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的Cmax(P<0.05)显著降低;二氢小檗碱Cmax(P<0.01)显著降低;盐酸药根碱Cl(P<0.05)显著降低;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t1/2(P<0.05)显著下降,Cl(P<0.05)显著上升。

单次或多次给予戊己丸后,通过比较正常或模型大鼠体内各活性成分AUC 的变化(见图4),我们可以发现:戊己丸单次给药后,除二氢小檗碱和芍药苷外的其他活性成分在IBS 大鼠体内暴露比正常大鼠体内暴露增加;但是在多次给药后,仅有盐酸黄连碱在CVH-IBS 大鼠体内的暴露比在正常大鼠中增加。 正常大鼠多次给药后,活性成分大多有一定蓄积,导致AUC 增加;但是CVH-IBS 大鼠多次给药后,除了黄连碱外,其余活性成分的AUC 并未表现出增加。

图4 戊己丸给药后10 种活性成分在不同组别的体内暴露水平(AUC)比值Figure 4 Ratio of the in vivo exposure levels (AUC) of the 10 active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Wuji Wan

3 讨论

单次灌胃给药戊己丸后,CVH-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药-时曲线显示,CVH-IBS 大鼠对10 个活性成分的吸收均高于正常组,这与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一致。 肠道屏障是人体内外环境相互作用面积最大的屏障[22],可能由于CVH-IBS 大鼠肠道屏障破坏,对黄连生物碱等小分子化合物的通透性增加。 LPS 预处理在肠外翻模型中能通过增加吸收、减少外排,显著提高小肠对黄连生物碱的通透性[23]。

连续7 d 灌胃给药戊己丸,最后1 次给药后,CVH-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药-时曲线显示,10个活性成分中黄连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在多次给予戊己丸的CVH-IBS 大鼠体内特征趋势具有相似性。 多次给予戊己丸的CVH-IBS 大鼠和正常大鼠的药-时曲线基本为双峰,正常组双峰峰形及双峰分离更加明显,模型组峰形相对平缓。 而单次给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芍药苷药-时曲线均为双峰,多次给药CVH-IBS大鼠与正常大鼠有多峰趋势。

戊己丸单次给药正常大鼠的芍药内酯苷的药-时曲线为单峰,迅速降低且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速率快,可能与芍药内酯苷的水溶性、极性强,且会被肠道菌群转化生成苯甲酸有关[24];单次给药CVH-IBS模型大鼠与单次给药正常大鼠相比,有多峰趋势且代谢较慢,可能与IBS 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戊己丸多次给药模型大鼠的芍药内酯苷的药-时曲线基本为单峰,可能是肠道屏障恢复所致;多次给药正常大鼠与多次给药CVH-IBS 大鼠相比有多峰趋势,可能为多次给药的体内蓄积。

多次给予戊己丸后正常大鼠体内10 个活性成分血药浓度基本高于CVH-IBS 模型大鼠,证明了治疗后期CVH-IBS 大鼠的肠道屏障逐步恢复,病程后期口服药物的吸收减少。 多次灌胃戊己丸CVH-IBS模型大鼠与单次灌胃戊己丸CVH-IBS 模型大鼠相比,多次给予戊己丸正常大鼠和单次给予戊己丸正常大鼠相比,tmax出现均提前,侧面说明多次给药后活性成分在CVH-IBS 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体内均发生蓄积并持续发挥药效。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单次灌胃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黄连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最大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药物清除时间增加。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吸收总量不同程度地显著增高,与本课题前期实验结果一致。 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清除率显著下降;二氢小檗碱最大血药浓度显著下降,吸收总量显著下降,清除时间缩短,清除率显著下降。 吴茱萸成分吴茱萸内酯吸收总量显著升高,清除率明显下降。 吴茱萸碱与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未有显著性。

多次给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最大血药浓度显著升高;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吸收总量显著增加,证明多次给药后模型组大鼠对黄连生物碱的吸收增多,也可能是肝肠循环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25]。 生物碱成分的Vd普遍较高,证明生物碱小分子与肠组织有特异性结合。 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的最大血药浓度、吸收总量明显下降。 推测长期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导致机体对药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吴茱萸内酯清除率显著上升。 盐酸巴马汀、芍药内酯苷清除时间显著缩短。

多次给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与单次给予戊己丸的CVH-IBS 模型大鼠相比,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最大血药浓度明显降低,再次显示出多次给药治疗后CVH-IBS 大鼠的肠道屏障有所恢复。 二氢小檗碱最大血药浓度显著降低;盐酸药根碱清除率明显降低,提示多次用药与肝肠循环发生协同作用。 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清除时间明显下降,清除率明显上升,推测是治疗后期大鼠代谢功能有所恢复。

单次或多次给予戊己丸后,正常或CVH-IBS 模型大鼠体内各活性成分AUC 发生变化。 戊己丸单次给药后,除二氢小檗碱和芍药苷外的其他活性成分在IBS 大鼠体内暴露比正常大鼠体内暴露增加;但是在多次给药后,仅有盐酸黄连碱在CVH-IBS 大鼠体内的暴露比在正常大鼠中增加。 正常大鼠多次给药后,活性成分大多有一定蓄积,导致AUC 增加;但是CVH-IBS 大鼠多次给药后,除了盐酸黄连碱外,其余活性成分的AUC 并未表现出增加。 推测可能由于盐酸黄连碱分子量小,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在肠道屏障恢复后依然保持着极易吸收入血的特性[26],并且盐酸黄连碱主要代谢部位为肝[27],多次给药后蓄积明显。

综上所述,CVH-IBS 模型大鼠的病理状态、不同病程和给药次数对戊己丸中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提示IBS 病程前期和治疗后期肠道屏障通透性有所改变,大鼠代谢能力改善,多次给药与肝肠循环协同作用持续发挥药效,有助于改善IBS。 针对IBS 大鼠肠道屏障、代谢功能的具体改善情况和戊己丸对肠道屏障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以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复方中活性成分的体内过程及其对疾病的影响,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小檗吴茱萸内酯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Taxonomic synopsis of Berberis (Berberidaceae) from the nor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in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seven new species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HPLC双波长法测定荜铃胃痛颗粒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对陇南市小檗种类及分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