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探析*

2022-02-19郑成熹崔慧仙

民族翻译 2022年6期
关键词:朝鲜语译文原文

郑成熹 崔慧仙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朝鲜语文室,北京 100080)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主要是指反映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思想理论等的话语,是在中国谋求民族独立和复兴、国家繁荣与富强、人民解放与幸福的奋斗进程中所形成,凝聚着党和国家鲜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理念,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权益的重要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主题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征鲜明,是全世界了解真实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精准有效地翻译中国特色政治话语,让世界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汉译英等外语翻译实践与研究受到关注,以“外宣翻译”为主题的学术成果层出不穷。相对于此,以国内民族地区干部群众为对象的汉民翻译研究较少,以“内宣翻译”为主题的学术成果少之又少,其中汉朝翻译研究才刚刚起步,成果更是屈指可数,在翻译原则、策略、规范化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研究主要包括汉朝翻译原则与策略研究、跨学科理论视角下的汉朝翻译研究等。如,郑成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汉朝翻译策略》中提出准确理解原文内容、梳理和调整逻辑关系,抓住核心、减少不必要的语义重复,以原文风格和文化为主、兼顾朝鲜语表达习惯等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李明鹤在《关于政论文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原则》中,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的朝鲜文版为例,重点考察政论文的文体特征,同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政论文的翻译原则[2]。李贤淑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内、对外传播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中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朝韩译本为研究语料,分析各自的传播目的和传播过程,根据译者采用的整体翻译策略,探讨在对内外传播的适用性问题[3]。刘吉文、高朗在《政治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研究》中立足翻译补偿视角,分别从词汇、语法以及审美等方面对十九大报告朝鲜语译本进行了考察,并指出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着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在翻译中会致部分信息缺失,翻译补偿策略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译文中的文化损失[4]。总体而言,迄今为止对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的研究极为匮乏,且多以单一文本为例,缺少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借鉴外文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三卷)、十八大以来的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等党代会文件及“中国关键词”“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术语在线”等语料库中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关键词汇、最新术语、重要表述为参考,从政策表达、文化理解等多角度出发,基于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翻译原则及翻译策略,并提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译词规范化原则。

二、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翻译的实质是两种语言之间从语言到文化、从形式到内容的多方位、多层面的意义转换与再释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复杂[5]。虽然翻译工作者已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受语言、文化、译者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实践中仍存在语意缺失、语意模糊、语义歧义以及译法不统一、不遵守朝鲜语规范等问题。

三、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原则

所谓“原则”指的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由此可以推断“翻译原则”就是指“翻译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对翻译行为或翻译操作具有指导意义[6]。为了实现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对应与转换,就一定要遵循必要的翻译原则。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发源于中国,集中体现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其汉朝翻译也应遵守符合其特点的原则。

(一)忠实原文

以原文为主指的是以原文的政治立场、含义、文化、风格为主,在翻译具有中华民族烙印和生命力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时应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以价值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弘扬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主题,在国际、国内层面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国家身份、建构国际话语权[7]。一旦翻译出现纰漏,党和国家的立场观点可能会被曲解,甚至国家形象也会受到损害。所以在翻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与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严肃对待,慎之又慎。

例1: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8]31

例1中,译文1表达的是“宗教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而译文2表达的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要互相适应。”众所周知,我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但并不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我国宗教的传承和传播,应始终与我国社会相适应,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宗教观念和思想,宗教工作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译文2忽视了以原文为主原则,没有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错误地表达了国家政策。

例2: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8]201

(二)清晰流畅

翻译本质上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对话。翻译的目的是传播,让目的语读者接受,因此不能一味地根据原文的语言文化特征简单粗暴地进行翻译,在尊重原文的文化内涵、语言风格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以避免造成信息错误传达或者译文生硬、晦涩难懂。

例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8]33

例4: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10]367

汉语与朝鲜语在基本语序上存在较大差异,汉语通常使用“主谓宾”结构,而朝鲜语使用“主宾谓”结构;汉语一般不省略主语,将句子重点放在句首,而朝鲜语将句子重点放在句尾,起强调作用。例4的译文1中否定式表达在句中,译文2中否定式表达在句末,两者都可以表达原文的核心内涵。但是汉语通常使用“先肯定后否定”句式,而朝鲜语则通常使用“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式,译文1要比译文2更符合朝鲜语的表达习惯,方便朝鲜语读者对原文内涵的理解和接受。只有符合朝鲜语表达方式的译文才能提高译文可读性,更易获取朝鲜语读者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三)精准简洁

精准简洁是指不仅要准确无误地传递原文信息,而且要抓住核心、去繁从简。翻译过程中要删除语言形式上的障碍,避免不必要的语义重复,减少译文的信息负荷,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

例5: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10]44

例6: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8]6

例5与例6中如果将“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一对应直译出来,会给人啰嗦、重复、条理不清的感觉。应抓住核心,删减一些不必要的语言单位,避免内容的冗余和文字的重复。例5的译文没有将重复出现的“真”“管”“敢”“长”“严”逐一翻译,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只翻译一次,减轻朝鲜语读者的信息接收和处理压力,保证了译文整体的简洁与流畅。在特定的语境中翻译动宾关系的几个词语组合时,由于朝鲜语动词末尾添加接续助词之后,译文会变长,且仅动词性词汇就能简明扼要地突显出其核心要义,所以宾语会被省略不译。如,例6的译文精准抓住中心词“照”“正”“洗”“治”,省去了毋庸赘述的“镜子”“衣冠”等信息,这样更符合朝鲜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有利于理解与接受。

四、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策略

翻译原则是翻译行为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译者需要依据这些翻译原则,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传达原文内涵。这种翻译技巧在整体上形成的一种倾向,即为翻译策略。翻译实践中选择运用恰当的汉朝翻译策略,有助于准确再现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语言特征、话语风格和文化内涵,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直译

直译是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几乎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中最常见的策略。

1.完全直译

再如,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中的一些文化意象是来源于人们熟知的事物或者是共同的生活经验,加上特定的语境,直译也能被朝鲜语读者所理解,不仅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内容,还可以在不影响译文读者理解与接受的前提下再现原文的话语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7:要在自我净化上下功夫,通过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不断纯洁党的队伍,保证党的肌体健康。[8]534

例7中的“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是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表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我净化的方法,译文以完全直译的方式,保留了原文简洁凝练的话语风格,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文化内涵。

2.直译加注释

(二)意译

1.增译

由于汉朝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通过增加必要的解释来衔接语义,使语义更加完整、清晰,符合译文读者的表达习惯。增译可以将原文隐含的含义用凸显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但这并不是指增加文章内涵,而是增加信息的突出性。

例8: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少“翻烧饼”。[8]161

例9: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12]94

2.减译

由于受汉朝语言表达差异的影响,一些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中的文化因素、修辞手法、行文习惯等在翻译时无法原封不动地表达出来。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将其翻译到译文中,反而会变成冗词赘语,不利于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接受。减译可以删减原文中的冗余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减意”,只是对繁复的表达进行适当的简化,使译文更加清晰明了、流畅简洁。

例10: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8]123

例11: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12]428

例10讲的是现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其译文没有逐句翻译,而是省去了“去其糟粕”。“去其糟粕”是对待外来文化时理应要做、必然要做的事,是“不言自明”的信息,译文在保留原文中心含义的基础上,省略这一信息,减轻了朝鲜语读者信息接受与处理压力。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为了强调某种现象或者加强语势,有时会使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如例11的排比手法使原文条分缕析、节律强劲,起到了强化语意的效果。但如果原封不动地将三个“与人民”都翻译出来,反而会使译文变得冗长;在保证理解不会产生偏差的前提下,译文省去了两个“与人民”,将其意思合而为一、化繁为简,更有利于朝鲜语读者理解。

3.套译

套译法亦称“套用”“借用”或“借译”,如果源语在内容、形式、修辞色彩上与目的语大体符合,则可以考虑直接套用[14]。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中,套译法主要适用于成语、谚语等习语的翻译上,即在朝鲜语中找出与汉语习语在语言形式及文化功能上对等的习语,这样既能使译文变得生动形象,又能让译文读者准确明白其含义,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

例12: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10]216

例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2]239

五、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译词的规范化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关涉的历史跨度悠长,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所覆盖的概念类型丰富,特征也不一。在提升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质量的实践过程中,汉朝译词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译词规范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六、结语

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现状,指出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基于以原文为主、兼顾目的语的表达方式、精准简洁的翻译原则探讨几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同时提出了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译词规范化需要坚持的原则。今后应深入探讨提高中国特色政治话语汉朝翻译质量的实践方法,不断调整、完善翻译规范,更好地服务于建立和丰富汉朝翻译语料资源、供党政文献汉朝翻译工作者参考使用,进而强化新时代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对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本文系国家民委领军人才项目“提高中国特色汉朝翻译质量 服务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 释:

①作者审稿时出现的译文。

②作者审稿时出现的译文。

猜你喜欢

朝鲜语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朝鲜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古今释林》朝鲜语汉字词征引文献勘误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如何办好散居地区朝鲜语广播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