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模式探索

2022-02-19齐福刚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湘潭专业学位导师

齐福刚 杨 熠 彭 娟

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而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开发新材料对于提高我国的高新技术水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着重要意义[1]。新材料产业在2015年被选入《中国制造2025》着重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2]。由于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国家对材料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2017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新材料领域人才需求将增至1000 万人,人才短缺量将达到400 万人,缺口占比达40%,说明新材料领域对材料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国在材料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尤其是在材料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材料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单位仍然以高校为主,培养模式仍然以高校基础研究为主,对新材料应用及新材料产业的关键问题研究不足[3]。目前,不少高校尝试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以培养一批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一、建立校外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重要性

(一)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增强高校实践教育

目前,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长,但高校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包括研究生导师的规模、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等无法及时得到扩大、增加和提升。

以笔者所在的湘潭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是从2016年的2100 人增加到2020年的2450人。其中,并没有增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只增加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但每年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增长较为缓慢。这是因为研究生导师的培养周期较长,而一些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教授逐渐力不从心,导致学校存在师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此外,科研经费和科研硬件的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这些新暴露的问题迫使高校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可以与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很多高校十分注重对研究生逻辑思维、科研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全方位培养,使得所培养的研究生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认可。但是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相比,高校研究生培养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步伐总体较慢。因此,在高校的鼓励下、企业的期盼下,各个学科逐步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使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三)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为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须由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校可以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首先,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研究成果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加速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周期,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与以往的校园招聘或社会招聘相比,企业可以从联合培养创新基地更加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增强高校学生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动力和能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必须增强自主研发的能力和实力,尽快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核心——人才,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因此,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加强和企业的智力合作,促使企业充分发挥研究生这支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高校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素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从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湘潭大学始终重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为研究生提供了多个实践与创新的平台和机会,主要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生实习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研究生创新论坛、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暑期调研等。其中,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能够直接深入企业一线参加项目研发的就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从2006年至2022年,湘潭大学申请并获批建设了39 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以及若干个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改进,学校与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模式和管理制度,并积极探索出持续改进的机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于具体学科来说,一些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

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科研、教学及人才资源,针对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逐步完善了适合材料类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措施。

二、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教育资源

(一)已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实习基地

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视研究生的实践学习,根据地区优势和学科优势,大力开展创新平台、合作基地、实践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聘请了学科领军人物和众多学术思维敏锐、学术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教育保障;设立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防特色学科等科研创新平台;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创新平台与合作基地,开展项目技术成果对接活动。例如,学院与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湖南邦泽科技有限公司等70 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共签订各类横向课题150余项,经费达到5000 余万元;与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共建12 个省级和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

(二)已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承担了一批国家级、湖南省级项目,总经费达到1.4 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 余项,年均发表SCI 论文100 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6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0 余项,立项国军标9 项。此外,学院还承担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等20 余个项目。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管理举措

(一)联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基地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高校导师与基地导师分别承担教学工作。新聘任的基地导师必须符合相关的聘任制度,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此外,高校导师和基地导师均需要在学校的研究生院和企业的人事处备案。“双导师制”还可以建立基地导师和高校导师之间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在这中间,学生起着运载、传递和交流资源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学院要不断深化导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导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并建立健全导师评聘和筛选机制,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的素质。

(二)经费筹措

经费是基地得以运行和发展的根本。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经费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第一,政府和学校的拨款,用于保障基地的基本运行。第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经费。企业可以利用基地的人才资源和平台优势进行科研和技术攻关。第三,其他各类项目的经费。基地的导师和研究生均可以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申请各类项目,以获取经费。此外,企业作为基地建设的主体,有义务为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主要的经费保障。

(三)科研项目合作

科研项目合作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实践基地为依托,让研究生在“双导师”的带领下,结合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自主进行研发实践;第二,学院和企业共同设立青年教师基金,引导年轻教师和博士进入企业开发技术;第三,结合《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联合申报新材料相关的科研项目。

(四)资源共享

学校和共建企业的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采用相互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委托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第二,共享仪器设备,并且逐步实现学校及企业实验室的共享开放;第三,以基地为平台,校企双方实现信息共享,捕捉前沿热点信息,使其服务于生产、管理和科研,并且共享基地研究成果。

四、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成效

一是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成效显著。目前,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共建12 个省级和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主要就研究生联合培养、技术联合研发、项目联合申报等进行合作,每年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达到300 余人次,专业学位研究生覆盖率100%。

二是研究生进入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积极性增强。2014年,学院第一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西北核技术研究院全面战略合作基地”成立,大力鼓励研究生进入基地开展科研和实践工作,联合培养人数达到20 人次。同时,学院鼓励研究生申请省级、校级和院级科研训练项目,并且优先资助联合培养研究生。从2017年到2020年的4年间,研究生申请的科研训练项目数从21 个增加到52 个,涉及人数从59 人增加到142 人,可见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的积极性逐年提高。

三是研究生科研成果及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近五年来,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学习成绩优异,课程成绩平均分在80以上;科研成果突出,人均发表SCI 论文1.5 篇,发明专利1 项,年均8 人次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年均5 人次获评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年均30 余人次获评湘潭大学“伟人之托”奖助学金等学术奖励,年均3 人次获评湖南省优秀博士或硕士论文。另外,学院年均出国留学访学和参加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人数达到20 人次,年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研究生人数达到150 人次。其中,参加学术会议的研究生80%以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墙报展示。此外,研究生参加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率达100%,教育实践与社会实践评分平均达95 分以上,受到实践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综上所述,高校可以联合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培养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和整合校企资源,这对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利用自身资源,已经与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2 个省级和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不仅大幅度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使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提升,这对于提升材料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湘潭专业学位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湘潭:天生C位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