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天生C位
2021-08-25
湘潭是湘江边上唯一带“湘”字的地级市。南朝的梁天监二年,也即公元503年,析衡阳郡的阴山县置湘潭县,这是“湘潭”在历史上的最早亮相,不过,彼时的“湘潭”在今攸县一带,仅有极少地域与今湘潭地域重叠。
湘潭的名与地域大致和今天相合,是从唐天宝八年(749)开始的。当时的县治在洛口,洛口即今湘潭县人民政府驻地易俗河镇。
“湘潭”这个名字,有说法是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这里地处湘江之曲而多“潭”。
湘潭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西、南部地势较高,中、东北部地势低平,湘水南来,过株洲,接纳了涓水和涟水才西指而北折,把一个大写的C字写完后扬长而去。
湘潭,天生C位。
追根溯源,湘潭的热闹和繁华从春秋时期楚人南下即拉开了帷幕。春秋中期,楚人以洞庭湖东西两岸为据点,分东西两路向湖南纵深推进,为古湘潭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明万历年间,长沙各港淤积严重,吨位较重的船只无法停泊,于是原本在长沙上下货的商船改泊有着深潭的湘潭,湖南的商业重心也向湘潭倾斜。从万历元年(1573)到株萍铁路通车的1907年,湘潭持续扛鼎了300多年的湖南经济中心。“天下第一壮县”“金湘潭”“小南京”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海禁,仅留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原本滇黔粤桂物产北进中原或东出江浙,中原、江浙货物南进两广或西入川黔,都在湘潭集散;省内湘江上游,涟水、涓水流域出产的桐油、茶油、木材、谷米、棉花等产品多荟萃湘潭转销,日用苏广杂货,如食盐、布匹、百货、海产、槟榔,大都从湘潭批发。
海禁后,湘潭还成为内地进出口物资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记录了湘潭商务繁荣的景象:凡外国运来货物,到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分运内地,出口丝茶,必先集湘潭装箱,再运往广州放洋,以至湘潭与广州间,商务异常繁盛,陆路肩货往来于南风岭者,常年不下十万人。
“金湘潭”鼎盛期,随着粮、盐、药材、茶叶等转口贸易量的海量增涨,金融的创新产品“票号”随之进入湘潭。湘潭票号的通汇地点众多,诸如上海、汉口、广州等无不通达,每年内外汇兑达千万两白银。彼时,俨然湖南金融中心的湘潭,全国人民都知道,它已经C位出道,如果彼时有一线城市一说,湘潭毫无疑问能够跻身其中。湘潭的今天并不弱。2020年,湘潭的常住人口272.62萬,人均GDP为8.59万,在全省仅落后于长沙。
湘潭的未来,绝对值得期待。(摘自《潇湘晨报》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