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学评价在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2022-02-19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法教学模式

宋 鑫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4学分和64 个学时,其中线上学时为20 个,占总学时的31.25%。该课程从2018年起尝试依托智慧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同时,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视频观看、学前测试、课堂反思、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学实践等方式,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此外,教师还根据学生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运用相关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在开展混合式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中,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并将课程评价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在平时成绩中,线上评价占40%。除此之外,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勇于打破评价壁垒,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主体评价模式。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更加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能否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应,期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学习提供帮助,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一、促学评价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斯克里芬第一次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又被称为“促学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解释和使用学习者学习进展的相关材料,指导教师、学习者下一步的教学或者学习的一种实践活动。形成性评价能够将“教”“学”“评”三者有效结合,最终能够达到促学的效果[1]。促学评价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教师可根据促学评价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

因此,评价应以促进学习为目的,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评价的目的应该为“以评促学”而不仅是“学业评价”。

促学评价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多元化。这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表现为:由教师单一评价转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并且在生生互评中,学生还能够建立责任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表现为:由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单一评价转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全面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直接决定了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包括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测试成绩等。采取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方式,将形成性评价结果呈现在学生档案袋中,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达到促学评价的目的。第二,激励性。教师要对学生开展鼓励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生成果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减轻对学习的恐惧感,增强学习的成就感。评价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学生,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或者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优点,建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动机。第三,情感性。教师要从情感维度着手,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自己的学生,并且采用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进而改进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国外学者Proctor 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不同的知识传输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我国学者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的主要思想是将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通过课前的线上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讨论和反复练习,可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3]。

混合式教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时代性。即混合式教学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线上教学平台),既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发展到新阶段的体现,所以具有时代性特征。虽然信息技术是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信息技术并不能取代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只能作为线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第二,实用性。目前,混合式教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线上学习平台可以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线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促学评价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英语教学法课程促学评价模式

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同时,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形成性评价中,线上评价占40%,包括线上学习时长、线上测试成绩、线上讨论参与度三个方面;线下评价占60%,包括课堂展示、教案撰写、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四个方面。此外,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在线上学习、课堂研讨、小组教研和实践教学方面的表现,降低了期末成绩的占比。这也有助于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教师要在学生教学试讲环节中打破评价壁垒,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合作能力、教研精神和教学反思能力[4]。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建立了电子学习档案袋制度,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比如撰写的教案(包括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以及呈现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的笔记)、课前线上学习绘制的思维导图、课后作业(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平时测验记录、教学视频等资料,以电子版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档案袋及时了解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会反思,明确学习方向。教师可通过学习档案袋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开展针对性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英语学习,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优点,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英语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5]。

(二)英语教学法课程促学评价结果

英语教学法课程促学评价结果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以教案撰写、线上学习时长、课前测试、平时试讲、期末试讲、作业、课堂讨论、线上发帖为评价依据来计算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20 级英语专业(师范类)147 名学生的成绩为例,课程目标1(理解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内涵和价值)、课程目标2(能将英语教学与综合育人理念结合)、课程目标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英语学科特点,采用合适的教法开展英语教学)、课程目标4(运用适当语言、板书,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展示)、课程目标5(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评价他人的教学设计)的达成度分别为87.2%、85.1%、77.3%、76.0%和98.1%。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学生通过线上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课前测试和讨论,课堂上参与小组讨论、试讲,课后完成作业的方式,所有课程目标均已达成,且效果较好,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种评价形式是间接评价。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以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20 级英语专业(师范类)147 名学生的调研结果为例,阐述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间接评价结果。问卷涉及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及线上线下教学质量两方面内容。问题1—14 为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问题15—18 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问题19—24 为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从前14 道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效的问题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63%)课前观看视频的时长为40 分钟左右,能按时完成线上课前测试,并对线上教学资源比较满意,认为线上教学资源基本能够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能对线上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主动地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6]。在第11 题“你认为英语教学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否提高了你的学习效果”中,89.8%的学生认为“效果提升明显,学到很多”;在第12 题“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学习对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中,有75.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相关问题的回答,94%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很有必要、很重要”。特别是在“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这两个方面,分别有91.8%和90.5%的学生认为这是该课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这说明,英语教学法课程对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结合问卷统计数据发现,147 名学生均认为自己达到了课程学习目标,并能进行积极探究,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三)英语教学法课程促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程目标1 为理解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内涵和价值。这类教育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体现在平时的每节课中,如学生活动设计、课堂展示等环节;显性教育体现在如“班级管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等明确体现育人内涵和价值的章节中。在隐性教育中,教师除了在课上设计活动、加强引导之外,还可以把过程性评价、学生互评等融入活动,通过设计量表来测评学生的表现。

在线上评价环节中,教师可通过量化指标对学生的线上测试结果、学习时长、线上讨论参与度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改进。但在线下评价环节中,有些评价的时效性不强,有些问题一直到学期末才会呈现出来,导致有些学生出现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的情况。因此,在线下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时效性,及时地将评价结果补充到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袋中,充分发挥电子档案袋制度在促学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促学评价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并以英语教学法课程为例,分析了促学评价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评价模式、评价结果,并针对促学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这为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合作能力等提供了新的路径,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促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教学法教学模式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