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主导:大学生社交阅读行为之动机研究
2022-02-19杨云苹
杨云苹
内容摘要:阅读在个人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最终指向“自我实现”。因此,自我成就型动机是阅读行为的主要动力之一。数字时代阅读模式的转向,导致社交型阅读在移动阅读行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文章以江西省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成就型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虽然社交本就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为社交阅读提供了动力,但成就型动机也同样驱使了社交阅读行为。
关键词:移动阅读 成就型动机 社交阅读 阅读动机和行为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上升态势。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而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31.0%。[1]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作为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学子亦有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大学生涯中为人生道路和未来发展确定方向、奠定基础。因此,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成就型动机,而阅读,是这一阶段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行为也受到了成就型动机的驱动。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超量的内容,人们已经普遍从纸媒阅读转向移动媒介上的数字阅读。据张文彦等学者的调查,移动阅读正在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2]阅读载体的变化导致了新的阅读模式的产生,并随之产生了不同的阅读行为,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交阅读:即以社交为目的的阅读或在社交平台上的阅读行为。社交阅读受社交需求的驱动当无疑义,但是,社交是否为社交阅读的唯一目的,何种动机与这一行为相关,却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学界关注,国内外有关阅读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儿和青少年群体,将阅读视为知识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寻求阅读效果的提升以至学习效率的提高。研究大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主要是培养和激发阅读动机,因此,在英语阅读动机领域有较多研究成果[3]。动机是个人内隐的驱动力,难以直接调查,这也是为何动机与行为总是同时作为学者的研究对象,通过行为来研究动机。姚晓彤就通过对阅读行为调查的聚类分析,将阅读的主要目的(动机)分为休闲娱乐、专业知识阅读、无目的阅读三种,并且间接影响阅读行为。[4]
由于阅读介质的转变,移动阅读中普遍出现了社交行为,这一现象受到了学者的關注,近年来不乏对社会化阅读和社交阅读的研究。李武等人认为,阅读的社交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与阅读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获取信息、抒发情感或满足自身阅读爱好的阅读动机则相对较为次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性的阅读动机在读者行为决策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5]一项对上海初中和高中学生阅读活动的调查显示:社会互动和认知会促使阅读行为的发生,而信息获取和个人兴趣则会影响阅读行为。[6]马坤坤等人基于自我决定,探讨分析控制性动机和自主性动机对不同行为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娱乐、兴趣、社交、自我实现等动机都对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7]张卫等人认为外部动机的解释力最高,即社会交往、个人发展和他人认同能够从更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行为,尤其是社会交往维度。[8]
尽管阅读活动也能够给人提供娱乐休闲、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满足,但大体而言总还是指向人们的自我完善,可以说成就型动机是阅读重要的动力来源,国内对于成就型动机的研究亦早已展开。叶仁敏认为,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要优于高中生,但其并未说明成就动机与实际活动或行为的效果关系。[9]徐瑾劼从学业竞争态度(认知)和自我提升(非认知)两个方面研究我国四省市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发展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10]欧继花等人探索社会人格发展与阅读动机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学生的网络阅读动机存在性别、学历与年级上的显著差异。社会人格发展特质中的开放性、责任感对阅读动机中的个人修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11]金花等人则从自尊(心理状态或情感体验)的角度研究学习动机,认为自尊程度的大小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学习成就)及健康发展有正向或负向的影响。[12]而王晓诚等人的研究则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会导致一定程度上阅读动机、阅读成就之间的差距,但是对阅读成就的直接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而是通过阅读动机和阅读活动的链式中介作用发挥间接影响。[13]
那么,在移动阅读模式中出现的社交阅读行为是否仍由成就型动机来驱动呢?这一阅读行为满足了读者的何种需求?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与抽样步骤
本研究以江西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配额抽样的调查方式。根据江西省在校生人数分布,计划抽取总人数的0.05%,约500份样本。依据各高校在校生占江西省大学生总数的比例,抽取了包括本科第一、二、三批次和高职高专的11所江西省内高校,问卷配额根据院校学生人数确定,每5000人发放10份问卷。问卷采用现场发放方式,受访者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当场完成填答。
2.研究假设
假设1:大学生社交阅读行为与学习动机相关;假设2:大学生社交阅读行为与人格发展动机相关;假设3:大学生社交阅读行为与情感需求动机相关;假设4:大学生社交阅读行为与资讯获取动机相关;假设5:大学生社交阅读行为与兴趣爱好动机相关。
3.问卷设计情况
关于阅读动机的测量,根据Wigfield等学者于1996年发表的“阅读动机量表”(MRQ,The Motivations for Reading Questionnaire)[14],开发出本次使用的社交阅读动机与行为的量表。题项设置参考了“阅读动机量表”,又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阅读动机分2个大类5个维度,分别为:①成就型动机,为指向个人发展的“学习”和“人格发展”;②缺失型动机,包括“资讯获取”、“情感需求”和“兴趣爱好”,这类动机主要用于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但往往又是人们普遍需要的。这也与安吉拉·阿霍拉的观点比较吻合,他在《心理动机:激发行动力的底层逻辑》一文中就将影响行为的动机分为:对新知识的探索、对稳定关系的追求(人们对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需求)和对地位的渴望三种[15],“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对地位的渴望”是成就型动机,“对稳定关系的追求”则类似于“情感需求”。量表共26个题项,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了5个公因素。对各个维度进行信度检验,发现内在一致性较好,克隆巴赫α系数均大于0.7,其中学习维度(α=0.920)与人格发展维度(α=0.900)的内在信度尤其好,问卷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将获得的问卷数据录入电脑,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并构建成就型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分析结果
1.数据统计
在校大学生配额发放问卷共784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问卷559份,回收率为93.2%,均无缺失值。
从调查结果来看,样本全部符合正态分布,而且社交阅读行为的发生不受性别、学历、年级等的影响。在参与调查人员中,男生265人,占比47.4%,女生294人,占比52.6%。从录取批次看,本科一批次占31.3%,本科二批次占比最大,占38.1%。普通高职高专占25%。从受教育程度看,硕士及以上、本科、专科分别为28人、384人、147人,各占5%、68.7%、26.3%。从学科分类看,文史类占28.1%,经管类占20.4%,理工农医类占42.9,艺体类占8.6%。
2.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的相关分析
通过分析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皮尔逊相关系数发现,学习(0.514)、人格发展(0.587)、兴趣爱好(0.499)、情感需求(0.686)、资讯获取(0.505)等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且在0.01水平上表现显著。其中人格发展动机、情感需求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
3.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的回归分析
以阅读动机为因变量,社交阅读行为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结果发现:① P<0.05,自变量可以显著影响因变量;②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的共线性VIF值均小于5,参与研究的所有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③散点全部落在对角线或者对角线附近,回归模型的残差服从正太分布;④样本数据之间序列相关的统计量DW(德宾-沃森)的值为2.029,在1.9~2.1之间,样本数据之间无序列相关。因此,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进行拟合度的模型分析时,结果显示R2值分别是26.8%、48.2%、24.9%、35.0%、27.4%,意味着逐步回归模型引入的自变量“社交阅读行为”能为因变量“学习”动机提供26.8%的解释力,“人格发展”动机48.2%,“情感需求”动机24.9%,“兴趣爱好”动机35.0%、“资讯获取”动机的27.4%。人格发展動机模型和兴趣爱好动机模型,对社交阅读行为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度。
在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的回归模型中,不论是成就型动机还是缺失型动机,进入模型的变量,其回归系数均为正,与社交阅读行为呈正向关系,且绝大多数在相关性上表现显著。成就型动机中,学习动机以“了解相关信息,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尤为突出,回归系数为0.351,人格发展维度各动机的回归系数分布则较为平均。缺失型动机中,“通过移动阅读可以暂时脱离烦恼和忧愁(.302)”、“通过移动阅读抒发内心等情感(.285)”、“喜欢阅读博客、朋友圈等朋友发布的内容(.250)”、“了解国内国际新闻动态,关心时事时政(.322)”、“获取各类生活资讯,提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品质(.330)”等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较高。总体而言,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人格发展动机最多,其次为兴趣爱好动机。
四.结论
1.各个维度动机均给予社交阅读行为正向驱动
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各个维度动机均与社交阅读行为呈正向相关关系,假设1、假设2、假设3、假设4与假设5均成立。
这表明社交阅读行为受多方动机的影响,或者说,社交阅读其实并非以“社交”为唯一的目的。其原因在于,社交媒体现在已经成为手机最主要的应用入口,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交工具,如购物、支付、游戏、娱乐、阅读等等,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完成。就阅读而言,社交平台上的各类公众号、订阅号等等,不仅提供了能够满足读者各种需求的内容,而且主动向读者推送,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所需内容的效率。在对阅读行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检索内容而进行阅读的行为较少,这也证明了阅读推送内容占据了受访者大部分时间。
2.社交平台上的内容主要满足缺失型动机的需求
社交平台上的阅读内容较为短小,通常在深度上有所欠缺,而注重消费性,就其内容来看,以时事新闻、生活资讯、心灵鸡汤、情感故事、娱乐八卦为主。在兴趣爱好动机维度中,我们同样设置了一些有关深度阅读的题项,但这些变量未能进入模型当中。兴趣爱好动机维度同样为社交阅读行为提供了较高的解释力(35.0%),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正是如网络小说、段子、八卦这样的内容进入了模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交阅读的某些特征,即消费性阅读,以满足快感为主要目的。
当然,社交平台上的内容也不乏有益于学习求知的,从受访者的阅读行为来看,大学生普遍关注了多个有关专业学习、考研、求职等方面的公众号。但总体而言,学习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的拟合度(26.8%)最低。
3.人格发展动机对社交阅读行为具有较高的解释力(48.2%)
互联网早已成为一个“超真实”的空间,青年人作为网络的原住民,这个虚拟空间对其具有和现实世界一样的意义,甚至优胜于现实世界,其中的社交当然也同样具有真实意义。人们为了向他人提供并维持自身的良好形象,就要控制他人所获得的信息,让其感知到的“自己”符合自己心理期待的样子,这种自我呈现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但实质上,却是一个“自我”的建立过程,是获得社交自尊的行为,是对幸福感的追求。
现代幸福感的研究基于快乐论(Hedonic)和实现论(Eudemonia)两种哲学观点,产生了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两种不同的取向[16]:当个体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自我呈现时,也会获得相应的网络社会支持,研究表明,网络社会支持能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17];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理念,强调人的潜能实现与人的发展[15],人格发展就是属于心理幸福感的范畴。
这就说明了人格发展动机为何对社交阅读行为具有较高解释力。平台上社交的便利性,使得读者随时随地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以及展示自己,同时去了解和发现自己关心的人,与其互动。这就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的一部分,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长和完善自我。此处的社交阅读就从属于社交,它是人格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社交阅读的动机比较复杂,这主要与社交媒体所提供的多种多样的功能有关,但其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成就型动机。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21-04-25.http://www.nationalreading.gov.cn/ReadBook/contents/6271/430421.shtml.
[2]张文彦,于成.移动阅读的历史、特征与未来[J].图书馆论坛,2021,41(04):71-78.
[3]歐继花,李科生,罗紫初.阅读动机的研究进展[J].图书馆,2015(12):36-45.
[4]姚晓彤.高校学生阅读行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1,40(03):49-55.
[5]李武,吴月华,刘宇.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与行为之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61-68.
[6]韩旭,张祺.移动互联时代的移动阅读行为研究——以微信读书APP为例[J].出版广角,2019(24):73-75.
[7]马坤坤,茆意宏.高校学生社会化阅读社区参与行为类型及其动机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11):101-107.
[8]张卫,闫玲玲,邓香莲.新时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动机实证研究——以上海大学生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1,40(10):111-118+123.
[9]叶仁敏,KuntA.Hagtvet.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02):14-16.
[10]徐瑾劼.学业成就动机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量与度——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学生的实证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28-32+76.
[11]欧继花,洪璇,罗紫初.社会人格发展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的影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04):123-128.
[12]金花,孙玮.大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自尊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15-17.
[13]王晓诚,贾丽娜,金元英.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阅读成就的影响:阅读动机和阅读活动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18(06):839-845.
[14]Allan Wigfield,John T.Guthrie,Karen McGough.A Questionnaire Measure of Children's Motivations for Reading (Instructional Resource No.22)[R].Washington D.C.:National Reading Research Center,1996.
[15]安吉拉·阿霍拉.心理动机:激发行动力的底层逻辑[M].邝慧玲,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19-29.
[16]李妍君,朱小爽,陈英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幸福感:社交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03):351-356.
[17]丘文福,魏灵真,陈志勇.网络社会支持和综合幸福感的现状与差异比较——以“95后大学生”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为对象[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06):32-38.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移动阅读效果研究”(项目编号:XW162002)、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移动阅读背景下高校阅读文化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G201611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