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初探

2022-02-17吕全心

科学咨询 2022年4期
关键词:用语化学习惯

吕全心

(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山东济南 250300)

一、案例背景

由于济南市初中化学的考查方式为学业水平考试,不计入中考总分,只划分等级,学生在初中建立的化学基础较为薄弱,进入高中以后,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知识欠缺、化学学科素养较差便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同时由于目前高考政策的要求,不再是大文科或者大理科,进入高中后,学生就面临选课走班的选择,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一开始就存在一种现象“我将来不选考化学学科,那么干脆就不学化学了”,从一开始直接放弃化学学科的学习,纵使任课教师如何劝诫,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上述现象的存在确实给目前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带来不少的问题。作为任课教师,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只有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入手,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将来的高考,更重要的在于认识化学,尊重科学,敬畏自然,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化学学科,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化学学科;二是把自己的课堂变成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战略主阵地,通过每一堂化学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的乐趣,体验到化学的奇妙,感悟到化学的严谨,进而逐步改变目前对化学学科的认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化学学科学习习惯。为了提高学生整体的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科学习习惯,笔者在平时的化学学科教学中,着重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进行了探索。

二、案例描述

只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中,才能够较好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化学,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化学学科的内驱力和基本能力。然而想要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真正的学习,然而要让学生学会真正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是首当其冲的必要条件。古代圣贤曾讲“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若能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任课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一起提升的效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学习习惯不好,例如课上听讲不认真,或者课上做别的学科作业,课后做作业拖拉乃至抄袭,或干脆不完成,在考试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一种是学习习惯欠缺,课上满足于能够基本听得懂、能勉强做对练习题、勉强通过单元测试,缺乏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的学生;一种是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能独立思考问题、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能够善于借助同学或任课教师的支持解决问题,在各种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水平也就大不相同,在测试中的成绩也就不同,时间一长,学生之间的差距就慢慢地加大。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效率低下,课堂学习效果不佳,课下更无学习效率可谈,导致在学期末的测试中不能取得优异成绩,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将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三、案例分析

作为化学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去做,并且发现效果较好。

(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认真预习与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按照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每周3课时,由于课程的安排,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上节课讲的内容,当我们下次上课时学生就已经忘了上节课所讲的内容。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不能够及时地进行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这就让课堂变得非常地被动。于是笔者先从注重培养学生“两个十分钟”的习惯入手。

“两个十分钟”是指课前十分钟和课后十分钟。课前十分钟指让学生利用自习课或者其他时间,抽出十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将要讲的知识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课后十分钟是指,利用自习课或其他时间抽出十分钟把当天课堂上学过却又没有掌握的内容再复习一遍,并且注意熟记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一旦让学生养成了课前及时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当下次上课时,就发现你和学生的课堂变得那么和谐流畅,彼此之间是那么天衣无缝。

(二)巧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重视课前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充分运用课前预习学案,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上课的前一天,让课代表提前将笔者精心编写好的预习学案发给学生,由于在学案中注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生可以根据学案内容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有目地进行预习。通过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自然就能够事半功倍。除了运用预习学案进行精准指导外,同时注重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让学生在读课本时用笔勾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对理解不了的问题,用笔记下自己存在的疑问等,通过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针对性预习,学生不但能够知道课上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也会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会让学生带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期解决那些疑难问题。这样从某种程度上就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养成认真听讲,及时归纳总结,仔细整理课堂笔记的习惯

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较为零碎,特别是必修1、必修2两册课本中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并且课本在呈现知识的时候较为零散。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及时将知识点进行归类,以便孩子们较为系统地整理并进行记忆。课堂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每次上课都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手里拿着笔,同时草稿本或者笔记本放在眼前手边。在听老师讲课时,眼睛注视老师;严格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行动。每节课都对这些事情进行强化,并且及时抽查学生笔记的整理情况。对认真整理笔记的学生进行量化加分并表扬,对于敷衍了事的学生进行批评指正并单独交流帮助其改正。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大部分曾经不认真听课不认真记笔记的学生都改变了以往的习惯。

(四)强化高标准高质量准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针对部分学生不喜欢做作业,把做作业看作是一种负担的现象,我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分层次布置作业;其次是将每次课后作业量控制在三十分钟之内,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只有学生觉得容易完成才乐意去做;再次只要布置作业就必批改、必反馈、必写激励语。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在每次上交作业后都期待着尽快看到老师精心批改后的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就成了学生的习惯。

(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

化学用语既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也是在国际上进行交流的化学语言,还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果想要轻松地完成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就必须熟练地掌握化学用语,能够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所表示的化学意义。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自身的化学用语更需要规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三要”:一要注意学法指导;二要规范使用;三要练习常态化。所谓学法指导就是我们日常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正确学习化学用语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知识时,严格按照课本中给出的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对照例题进行变式练习,通过实物投影进行订正纠错。再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教给学生如何去画周期表,并请同学在黑板上进行绘制,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及时更正。从初中进入高中后,一节课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是过去初中化学的几倍,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噩梦,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教给学生书写记忆化学方程式:一是结合化学反应现象记忆:例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金属铜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成蓝绿色,试管中产生红棕色的气体;反应物只有铜和浓硝酸,蓝绿色溶液是硝酸铜溶液,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气体,同时有水生成。二是注重特殊化学方程式系数的记忆:例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记忆“2.2.2.1”;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记忆“2.2.4.1”。三是借助于反应规律记忆。例如,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书写、记忆化学方程式比较容易。例如,浓硝酸和碳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知道浓硝酸在反应中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碳单质被氧化为正四价,分析反应物只能为二氧化碳,结合元素守恒产物中必有水。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以及课堂回答问题时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课堂中注重化学用语的规范要求。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以及多媒体设备及时纠正学生在化学符号使用中存的问题。例如,元素符号中大小写的区分、上下标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等。课堂练习常态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各个环节,强化学生形成规范使用化学用语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六)实事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对培养实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实验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一般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进行观察。(1)实验前:①反应物的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等)②反应条件(例如,是否加热、通电等)。③实验装置(采用何种反应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④操作顺序(组装实验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等)。⑤其他(例如,药品的用量、药品的状态、实验注意事项等)。(2)实验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例如,溶液颜色变化、固体的溶解、气体生成、沉淀析出、发光放热燃烧等)。(3)实验后: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③仪器拆分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④仪器整理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仪器、装置和操作→反应物→物质的变化→生成物。

指导学生养成及时精准记录化学实验中每一个现象的好习惯,不能只记录明显的现象,而忽略不明显的实验现象,更不能依靠回忆来填补实验现象记录。例如,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①实验前:铜丝是紫红色的金属单质,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品红溶液是红色的溶液;②实验中:铜丝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硫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③实验后:铜丝表面有腐蚀现象,浓硫酸变成黑色,品红溶液褪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将黑色溶液倒入适量水中稀释后变为蓝色溶液。每次课堂演示实验都让学生严格按照这三个步骤走,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2.培养学生课堂中勇于实验探究的习惯

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在于课堂,生命化课堂是实现学生实验探究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指导,根据教材向学生提供问题的原型,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实验探究。具体步骤为: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七)多思考勤反思,培养学生做题后反思和改错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理同类型的题目,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进行适量的练习巩固知识是必需的过程,但是仅仅完成相应的练习并非大功告成,更重要是将知识进行引申、拓展、深化。因此,学生养成在完成相应的练习后进行整理反思的习惯,对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完成练习后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1)你是如何做对的或做错的?(2)为何这样处理或错在哪里?(3)为何想到这种方法或这种方法哪里不好?导致自己出现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这种常犯的错误?让学生及时纠错,建立“错题集”,每逢出现错题,可以利用特殊胶带将题目从练习册或试卷中“拓”下来,粘到错题本上,用蓝色笔将错误内容标出并注明错误的原因(马虎大意?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审题不清?不会分析?……)用红笔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对错题进行整理汇总,看哪部分知识掌握不好,哪种错误较常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就必然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

总之,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养成。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就会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用语化学习惯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上课好习惯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