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2022-02-17毛世宁

科学咨询 2022年4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能力

毛世宁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学区 甘肃庆阳 745000)

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通过创新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以此不仅能够迎合时代发展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之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进入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会接触并学习很多新鲜且丰富的知识。若小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出现对知识不能够充分理解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目标的重点已经不断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数学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逐渐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进行充分的引导

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都各不相同,数学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课时的影响下,无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反应,从而导致学生数学思维引导不足,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无法得以有效提升。其次,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识,大部分数学教师过于注重教材知识内容的教授,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渗透数学思维的教学,出现对学生数学独立思维培养不足的现象。

(二)教师未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多数数学教师依旧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课堂缺乏互动性,因此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思维现状。教师在传统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教学模式下,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思维教学,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有效形成与培养。

(三)教师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忽略了尊重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长期以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状态,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并缺少反映主观思维能力的机会。教师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其思维形式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因此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数学学习内容非常晦涩难懂,甚至觉得非常乏味枯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基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迅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将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1~5的数字,随后了解1~5的加减法概念。比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买铅笔的场景实例为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模型,每支铅笔1元,买2只同样的铅笔多少钱?那么每只圆珠笔2元,买2只相同的圆珠笔是多少钱?通过设定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分析,最终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生活案例和教师的引导与总结,学生能够很快认识1~5的数字,并掌握1~5加减法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并在学生自己进行问题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阻碍,因为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由教师主导课堂为学生传授知识包括思维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也会显得非常被动。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位置。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理解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并产生对这些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进行自主的思考与研究。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巩固与探索,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和互联网中有效的教学案例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通过先自学再受教的方式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物体,正方体有魔方、骰子等;而长方体相对更多,有鞋盒、牙膏盒、课本、药盒等,随后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提问:“学生们来看一下老师手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形状?在生活中这样形状的物品还有哪些?”随后让学生开始自主进行思考与回答,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引导学生学习点、线、面、体的特点和关系,以此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自学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思维和逻辑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一课内容时,教学内容与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自主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统计,如调查学生每天看书多长时间,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最后做出一张条形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学生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相似的问题,能够很快地想到运用数学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能力逐渐成为当下人才的必备素养,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能力,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或学习兴趣等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研究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注意组长的选择和小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快拓展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此也能够达到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折现统计图》一课内容时,针对不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统计方式和数据处理方式。教师可以让小组自己创设出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统计。然后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结题成果,并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思路与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肯定有一些同学是通过比较高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而有些同学可能效率就比较低,通过交流,一些学习效率较低的同学能够参考他人的思路,这样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也会受到讨论学习的影响,因此会产生更多的解题思路并且能够自主独立地思考,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五)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所学的知识来为学生设计多个问题。课堂上随机产生的问题与考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么在这个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促进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1-3]。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画出一个多边形图案,然后让其他的同学依据这个图案,结合课堂上所学的与多边形面积相关的知识来求出同学画出的多边形图案的面积。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学生能够进行多次的练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学生积极进行独立的思考。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会不断增强,并且教师也可以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头脑风暴,让学生能够快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很好将之前所学的知识点与本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六)制订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地让学生掌握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让小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增强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那么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或者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以此达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效形成的目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其次是针对课堂学习内容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与思考,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将所学的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问题中,不断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与思考,最终将问题解决。以此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管在哪个阶段,都能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分析将数学知识点有效运用起来。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本节的知识目标是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以及特性,并学会给三角形画高。其次,还有能力目标,要学会通过观察和操作分析获得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最后的最高目标是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我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程度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实现知识目标就可以了,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要向情感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4-5]。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追求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的数学教学。并且,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法,构建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谈独立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