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培养探究

2022-02-17杨旭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杨旭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三中学,甘肃庆阳 745708)

田径运动是田赛和径赛运动的总称,其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赛跑、竞走、投掷、跳跃这几类体育项目。在田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学好体育项目,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能,而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能更能帮助学生在更多的体育项目中一展风采。因此,教师在初中田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进行,体能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体能去学习,让学生在拥有一个良好“体能”的基础上跑得更远。

一、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培养探究的意义

力量素质是决定各项目运动成绩的要素之一,它是掌握、发展、提高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在竞技运动中,表现为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是体能的构成要素,初中田径运动员的特点就是年龄小,力量素质较差,所以对初中田径运动员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初中运动员进行基础力量训练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训练水平的高低安排基础力量训练内容,通过训练使其机能各器官系统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田径包括多种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找准适合自己的项目,找准自己喜欢的项目,找准适合自己的体能训练方式。因此在田径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不仅让学生有了丰富的选择,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多元化精彩体育训练课堂。

二、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体能培养探究的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传统的体能训练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十分痛苦,因为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激发自身潜能。田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灵活性较强,体能训练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其课堂氛围应该是阳光的、积极的、快乐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训练,不仅要对学生的成绩以及体能素质有所要求,也要对自身体育田径体能训练课程趣味课堂的打造下工夫,求创新。初中学生虽然已经进入青春期,但是依然保留着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玩的方式打造游戏体能训练课堂,更容易活跃课堂氛围,打造一个阳光正能量的快乐田径课堂[1]。

例如,教师在准备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首先游戏的选取要符合体育精神,能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全力以赴、顽强拼搏精神,通过团队协作,在传递的过程中持续不断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并学会在团结协作中提升自我。以此为标准,教师要在网络上寻找有关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体能训练的游戏,然后结合自己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中展开游戏训练。

其次,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要适当带领学生做一些热身运动,避免游戏强度过大对学生产生肌肉拉伤。在进行慢跑或者简单的热身运动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本次体能训练游戏。在固定好的自行车上进行蹬的准备,当听到教师发出“预备”的口令后,学生做好两脚放在脚蹬上的动作,定下蹬的角度,上体保持前倾,两手扶好自行车车把做好预备动作。一切就绪后,当再次听到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学生就开始两腿不断地做蹬车运动,计时开始,待学生尽最大能力蹬到两腿发酸想结束游戏停止,游戏也就结束,以用时长短作为最后的成绩。在此游戏中,要注意如果自行车出现故障,学生可以重新进行游戏,但是不能抢蹬。在蹬车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劳,要注意调整呼吸,有节奏地进行游戏比赛。

最后,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安全措施,维持秩序,除此之外,根据学生的呼吸以及游戏表现,尽可能进行学生体能强度的预测,为以后教学计划的制订打下基础。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制订的游戏讨论环节,让学生简单谈论自身参与游戏的感受,谈谈希望在游戏中改善的环节,辅助教师进行以后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游戏教学的改善工作。学生谈论感受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感受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此堂课程有没有达到愉悦课堂氛围,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兴趣的目的。并且在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优化课程。

(二)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因材施教提升学生体能

课程计划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决定了一堂课程是否可以高效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初中田径体能训练中存在很多弊端,体能训练活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能训练计划存在相应的问题与时代脱节,不能让学生从锻炼中提升体能以及体能训练不能良好交流,导致学生丧失田径课程中体能训练自信的问题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况让原本可以利用田径锻炼学生的体能课程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面对以上问题,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做出合理的课程规划,为学生寻找一个良好的训练计划[2]。

例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构建的过程中,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课堂教升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应该对课程做出以下计划以及改革,让课程秩序化、合理化,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因材施教达到在田径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体能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扎实基础,在实践课程中锻炼体能。在此有一个注意项,就是教师一定要扎实理论基础,避免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出现拉伤以及无效锻炼的情况。教师可以讲述完理论课程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流畅作答的前提下再进行,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课程进行实质性规划。

其次,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场小型长跑比赛,让班级中的学生无论男女都参与比赛,教师在比赛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学生们的成绩,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体能较好的学生在田径体能训练课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合他们的高强度体能训练,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由弱到强,逐步进行体能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体能较好的学生轻视练习,体能较弱的学生难以实际训练的积极性,难以进行对田径训练中的体能训练产生自信。

最后,教师要协助体委在班级内进行学生目标制订这一项内容。让学生制订出自己的体能训练目标,然后由教师进行专项指导。因为体能训练的方式有很多,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进行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虽然这是学生在制订目标,但是田径体育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教师不仅要依据以往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观察以及了解学生体能状况,对学生进行课程指导以及训练指导,而且要帮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树立在体能方面超越自我的目标。

(三)选项教学法,兼顾学生爱好与体能训练

田径教学中的体能训练项目根据训练目的不同、训练程度不同、训练部位不同,训练方式也十分多样化。例如,田径内容的短跑项目分为100米,200米,400米等,其中慢跑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作为一项热身运动出现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其次就是田径运动为防止拉伤而设定的体操运动,最后才是对学生田径体能训练的常规训练。而常规训练又分为仰卧起坐、蛙跳、俯卧撑等多项训练活动。在这些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不能让女生做俯卧撑,也不能让男生做仰卧起坐,依据学生的体能情况、身体条件、先天因素以及兴趣爱好综合制订学生的训练计划,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训练多样化,课堂丰富化的教学宗旨。因此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选择选项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喜爱的项目进行训练,尤其是对于初中生,可以通过分组让一堂课程的价值最大化,学生根据自己短板进行训练,让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多元化课程选择[3]。

例如,在进行选项教学,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训练项目的掌握程度十分关键。教师在课程展开之前要进行课程的规划,将适合学生的项目在班级中介绍注意事项之后带领学生统一进行训练小组的分配。首先,学生肯定会出现惧怕蛙跳或者仰卧起坐一类的运动,很难在班级上通过投票选出课程所必需的项目,因此,选项课程的最终课程内容决定权还是应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参考,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地制订本次课堂的训练项目。

其次,教师制订好选项教学课程中的项目内容之后,可以依照体能训练项目的名称进行分组命名,比如用蛙跳锻炼体能的小组可以命名为蛙跳小组,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依照训练名称将学生分配给各个小组,在训练之前让学生相互熟悉。其中,教师依然可以选择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想要参加的体育体能训练项目,然后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分配一项附加的训练内容。这样的教学分配既保证了民主,又保证了学生能够在锻炼过程中不忘体能训练的初衷,扬长避短,补上自己的短板,兼顾学生的成长与爱好。

最后,在选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每个小组的情况选出表现优异的同学作为组长,由组长帮助教师进行体能训练管理,避免学生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浪费时间,出现动作错误而达不到真正训练的目的。教师要求小组长根据每堂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并在学习进程中,教师要不断巡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正不足,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让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监督,对学生的训练强度稍作调整。

(四)分层教学法,提升每一位学生身体素质

众所周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法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手法既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一个叛逆期,如果强迫性让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体育课程不能正常开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老师在构建体育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构建体育教学活动。分层教学是目前所有的教学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手段,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都能得到尊重,并且还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相关田径项目,例如,铅球、长跑、短跑、跨栏、接力等,首先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了解班上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因为有的人身体素质好,在跑步方面比较有特长,但短跑就不如长跑能力上强,有的学生跳远厉害,扔铅球就不行,这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和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首先,教师先将班上的人员根据身体素质和项目能力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教师先将班上学生进行细化,身体素质好和身体素质需要提升的分开,身体素质高,项目体能好的分为一组。身体素质高一般,项目技能一般为一组。身体素质需要提升,技能较差为一组,在体育项目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身体素质好的在进行体育项目的时候,强度可以大一点,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身体素质差的,锻炼的时候教师可以把难度降低,并结合学生的情况逐渐加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升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在训练的时候,班上身体素质较差的,还有一些身体不舒服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先从跑步练习,练习的时候不要过于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完成,可以慢跑,也可以走路,不过必须要完成规定的圈数,这样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锻炼的时候有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慢慢结合这些学生的训练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并且逐渐增强难度,让学生有一个缓冲的阶段,如果一开始就是难度系数高的,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良心理,这样学生一点点慢慢尝试成功,逐渐增强自信心就会积极参与项目锻炼。

三、结束语

人生本是一场以身体素质与智慧为主,以人的毅力为辅助工具的长跑。一个人的体能不仅仅是意志力的体现,更是忍耐力以及身体素质的综合衡量标准。教师在初中时期对学生体能的训练不仅仅是在对学生身体条件、体育基础知识进行培育,更是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打磨,对学生的品格进行塑造。基于此,体育田径教育工作者,要着重于学生体能训练课程的规划,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寻找更加适合学生提升体能的方式,用体育教书育人,为学生跑赢人生长跑而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