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证研究
2022-02-17邓卉
邓卉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一、《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界面设计与制作》是一门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它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软件操作环节还包括设计实践环节。全国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也都先后开设了这门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优化,教师们纷纷将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等前沿学科融入课堂教学,近年来,国际市场的技术更新与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当代界面设计与制作不只局限于单纯的信息传递,满足用户的一般使用需求,而且还需关注更加广阔的空间[1]。目前,《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学情复杂:从学情的角度来看,“以学定教”是高校教师的共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都开设了《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生源类型涵盖了文、理、艺以及中专对口升学这几类,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需要对现有统一化教学进行改进,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
第二,师资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践环节根据对具体学情的诊断而指导改进学生的项目任务。但目前,专职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但缺乏项目经验,导致组织好课堂实践教学的难度较大;企业兼职教师的社会属性很难让他们专注于学校教学研究。在实际教学中,专兼职教师并不能同时承担同一班的教学任务,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行家经验,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探知界面设计的行业规律。《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师资缺陷明显。
第三,教学模式陈旧:《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目前存在知识本位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交流。课程内容上忽视交叉学科多元化的特点,或偏重程序和交互理论、或偏重设计与制作,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将实践环节与工作流程紧密结合起来,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创新的教学模式势必不能造就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实践教学采用陈旧的案例和过时的技术,不能做到对接行业新标准,课程的教学成果也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特点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2]。之后,部分学者在PBL教学法基础上又提出了CBL教学法。由于这两种教学方法具有生动性,容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善知识体系,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3]项目式教学方法在近几十年的职业教育中获得了完善,被逐步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可用于社会职业教育批量培育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与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的教学活动。[4]
项目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对新知的学习,特别是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优化项目能力的培养。第二,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提出和解决一系列有挑战性的关键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并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项目来源的真实性。真实的项目来源会切实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项目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并且教学实践运用的是真实的项目评估标准,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定会促使学生最终成品的完善。第四,评价与反思。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依托于真实项目来源,学生和老师必须在这一项目完成的各个节点对其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既包括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基于企业方或教师的反馈来修正他们的设计方案,也包括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对于项目执行的效率、质量及解决方案的全面把握。
三、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属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本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分解岗位任务,具有知识点多,兼具理论性和实践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实践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构建出立体的教学模式,并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得学生界面设计的核心能力通过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设计得以实现。
(一)引入案例、提出问题、分解任务
首先,教师确定学生在《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所需达到的职业能力是能根据用户体验和用户心理优化界面的布局、视效和动效方案。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运用项目式教学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真实、典型的案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研讨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程的模块三“移形铸魂 界面美容”中引入真实项目——改版岳麓书社出版物《小学必背古诗75首》配套微信小程序“婷婷唱古文”。课前在学习通平台上由企业专家发布项目任务视频,展示旧版界面设计,并提出任务要求是在界面主页增加若干功能入口,添加二级和三级页面并美化整体视觉效果。教师依据工作流程发布子任务,如子任务一“错落有致”原型设计。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探讨旧版微信小程序在界面原型上存在的问题:功能入口不能满足需求、对用户的引导不够明确。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设计任务并对各级界面的原型进行初稿设计。与此同时,每个同学都在云平台的讨论区提出自己的思考,师生在讨论区互相留言探讨。教师同时关注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依据设计初稿及学生的问题,完成课前初稿评分。
(二)创设情境、剖析问题、突破难点
项目式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调查、反思、对比、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5]。实践环节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和设计方案的决策者,而老师则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带着课前初稿完成过程中的问题和每个同学自己对于案例的理解进入到课中学习。在小组方案研讨的过程中,教师模拟真实工作情境,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一步步找到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解决途径,进一步分组改进设计方案并通过小组互评形成最佳设计稿提交企业专家。
以《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模块三“移形铸魂 界面美容”为例,在子任务三“和颜悦色”色彩设计中,教师创设“寻找最佳设计师”的情境。学生首先通过四组色彩初稿的对比进行互评,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色彩运用杂乱。教师通过《红与黄》电影微视频赏析和AR涂色游戏体验类似项目情境中的配色,化解学生对于颜色选择与用户情感之间关系的迷思。通过分组讨论“知乎”话题,欣赏微信聊天界面的演变历程,使学生领会界面主色调和点缀色的比例关系,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巩固重点、总结评价、拓展技术
项目式教学方法不但解决了《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关键问题,也在教学评价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6]针对传统的终结性考试形式单一、目标不明、技能点缺失的劣势,《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原则,多维主体和多维视角的综合教学评价模式。形成性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7]。多维主体和多维视角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现在:评价内容多样化——原型设计、图标设计、色彩设计、字体设计、动效设计;评价主体多样化——平台统计、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组间互评、专家点评;评价手段多样化——在线讨论、游戏测试、作品评分、小组比赛、项目评分;评价成果多样化——试题库、游戏过关、UI设计作品。
四、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项目式教学法通过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和素拓与创新的课程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兼顾了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展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抓,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将专业基础教育、工程技能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并行交叉,努力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8]。
(一)学生对于项目式教学方法表示非常接受
一个周期的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结束后,为了了解学生对项目式教学的看法,通过微信小程序向2021级153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共8个题目,其中5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1个简答题。有90%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表示完全同意“项目式教学方法提高了我的听课效果”,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兴趣和接受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有大约5%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选择了“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对项目式教学方式在接受度上有异?项目式教学法的《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这类问题有待后面的研究。CBL联合PBL的双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教学质量改进的推动作用显著[9-10]。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更好的考试成绩和更强的职业技能
针对移动技术应用专业2021级《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期末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实施项目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随堂测试的准确率来看,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学生答题正确率大大高于往届的学生,这说明新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从期末考核来看,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往届学生。由于采用了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期末成绩达到25%的优秀率,82%的良好率和98%的及格率。而传统教学下的学生《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最终成绩长期维持在85%左右的及格率。项目式教学法必然会推动课堂的教学改革,应该在电子信息类其他学科中推广和应用。
五、结束语
项目式教学法是最近几年被高职院校广泛推崇的教学方法。《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客户经理或者是用户界面的高级设计人员,只有通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得学生最终能快速实现精准定位的目标用户,并通过界面的设计制作实现项目低开发成本的几何式增长。
本文探讨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路径,并结合移动终端小程序主题界面设计与制作项目,指出在“案例+项目驱动”模式中,首先要对引入项目进行分析,通过优秀案例对项目进行分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培养学生利用新技术解决设计构思的能力。与此同时,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维主体和多维视角的综合教学评价模式,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疑难点,缩短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转化的时间,解决了目前《界面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实践教学的问题,为培养设计与科学接通的复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