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技能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课为例

2022-02-17刘胜蓉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师范生思政技能

刘胜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必须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1]《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但如何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无缝对接”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大学生各类专业课程,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师院校师范生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课为例,尝试探讨技能类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做法,以推进课程思政在高师院校的落实。

一、正确认识师范生技能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缺乏规范管理与系统筹划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颁布以前,由于竞争激励,各高校纷纷以就业率为导向,普遍重视专业能力、轻视德育,加之缺乏顶层设计,许多高校的课程建设没有统一的价值导向,各专业各自为政,每个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都存在差异,即使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中也不能完全体现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

(二)专业教师认识上的误区与能力经验不足

专业课教师往往对课程思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专职思政课教师或是辅导员的事,专业课教师连专业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都教不完,哪有时间去思考课程思政的事;即便有些专业教师或许具备课程思政的理念,又往往因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能力不足,在本专业技能类课程中难以挖掘出与专业知识进行无缝对接与融合的思政元素;即使勉为其难地设计出来,也显得生硬,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学生重视专业学习而轻视思想道德修养

由于现行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学生住住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掩盖了其他缺点。这种现象导致大多数同学只追求专业成绩,而忽视一个人的品行道德的修养。另外,很多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拼搏实现了上大学的目标后,反倒没有了人生追求,对前途感到迷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专业课中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师范生技能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校党委统筹作用

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历来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高校党委应该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自觉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制定全校“课程思政”实施体制与保障机制,全面协调统筹各职能部门,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不仅是时代要求、办学需要,也是自身职责所在。

(二)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目前,“课程思政”理念正在全国高校内如火如荼展开,成为高校全员全课程全面育人的重要举措。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2]也就是说,建设“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升我们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与政治理论学习,以工作中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不断提升自我。

(三)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进入专业技能课学习阶段的学生,会对职业有一些不太清晰,甚至错误的认知。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会形成错误的职业价值观,这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自身的职业选择倾向,而且对今后从事职业的态度、积极性,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会有深刻的影响。可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学生和整个社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专业技能课正好能针对学生特点弥补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这门课程虽属技能训练类课程,但理论学时也占部分比重,此过程中适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进行渗透;在实训环节,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实操,还必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工作品质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一)讲好开篇导论,增强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与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就受到全社会的尊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古人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本课程的开篇,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有进一步认识,具体可以从韩愈的作品《师说》展开,即引用《师说》中句子“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指出一个人无论是高贵还是贫贱、年轻还是年长,只要其掌握道理就可以成为教师,而不必在意地位和资历,引出从古至今,老师都是社会中很受尊敬的群体,他们往往象征着智慧、宽容和循循善诱。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尊敬教师的事迹和典故,如“程门立雪”就是尊敬教师的千古美谈。古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也影响着现代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和师生座谈时提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天的学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3]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师观明确了教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地位,也明确了优秀教师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与条件。以此为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专业的成长方向,重视自己技能的提升。

讲好导论课,让学生明白教学技能训练是当今世界教师发展的潮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拥有高超的技能,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

(二)讲述名师事例,厚植教育情怀

教育需要一种情怀,一种对教育事业深沉、持久、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就是教育情怀。教师只有拥有教育情怀,才会对教育有独特感受和理解,才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情感, 还包含塑造人、培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仅仅只是进行知识的传输。因此,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述名师案例,引导同学们厚植教育情怀,把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报效祖国的行动积极融入专业技能课学习中去。

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去向统计表明,大部分学生都会投身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通过特岗招聘进入教师队伍,支援乡村基础教育事业。在课堂讲授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张桂梅的事例,2020年12月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多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为止共帮助1 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张校长曾说“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她通过让女孩读书改变贫困,改变命运,用教育点亮山区女孩的人生梦想,她无私的爱和高尚的教育情怀,感染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激励着青年一代厚植教育情怀,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三)深入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教学技能训练。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认真解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融合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国情区情教育等相关内容,目的在于促进初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健康心理发展以及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根据课标我们了解到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懂得学科育人的终极价值就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品德学科核心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几个维度。作为基础教育未来的接棒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过硬,结合课标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过程中,首先强调培养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在解读具体内容中,潜移默化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学科素养的渗透,比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中,布置学生进行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并思考怎样处理教材才能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学生在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素材以及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整个环节与过程中,也培养了自身的政治认同。

(四)认真钻研教法,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师范生在教学技能中一定要重点钻研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最能培养创新精神。在本课程的实训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每个学科都有其特点,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普适的,要崇尚灵活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课堂的情感关联,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这些就要求师范生在教学技能的训练中有创新精神,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训练。传统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单方面的,教师只做到了传道、授业,而没有解惑,更谈不上启智。在课堂教学准备技能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师范生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来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掌握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备大胆质疑的精神,在教法上倡导和培养中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师范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从素材的选取到活动情景的创设,从新课导入到重难点的突破,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创新。

(五)刻苦训练,锤炼吃苦耐劳的工作品质

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3]

讲述优秀学长在校刻苦训练事例,宣讲河南叶县基层女老师王献红的案例,让同学们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学榜样做榜样,发扬蜡烛精神,激发吃苦耐劳的自觉性、培养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只有正确的工作态度才会积极学习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其次,通过开展教学技能大评比,让同学们将自己试讲的视频及时上传至微格训练App平台,通过教师点评,生生互评,以评促练,以评促改。此过程不仅使同学教学技能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反反复复的训练与磨课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工作品质与不服输的工作精神。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需要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式。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技能训练课为例,探索了师范生技能类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入的途径与方法,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深挖和巧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突出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接班人。

猜你喜欢

师范生思政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