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管理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究

2022-02-17钱媛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育人思政

钱媛

(南昌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108)

“课程思政”是多数高校深入实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建设模式,在为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混合式教学”是我国社会科技信息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有机结合,为“课程思政”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扶持。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不断的实践中优化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学习的各种需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混合式教学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视野[1]。通过信息平台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中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在课后通过线上测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测评学生学习成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网络资源与线下教师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强调“探究式教育”的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本专业基础知识与课程思政充分融合,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从而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质量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无论是什么专业,都应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将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理念的积极作用,而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正是贯穿这一理念的主要途径[2]。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方法,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有机结合,通过体验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促使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水平同时得到提升。

(三)实现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

“课程思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堂中,而是要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将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相融合,彻底落实“课程思政”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强化高校学生的德育素质[3]。

二、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难以接受新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具有固定思维,若是习惯了某一行为或者某一方法将很难改变。尤其是高校学生,他们的思维逐渐趋于成熟的成年期,一旦在脑海中形成理念就会很难撼动。高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习惯了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平时接触互联网等教学设备也有着教师的指导,当步入高校后混合式教学模式替换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代表着学生需要抛弃之前的学习方法,按照新的方法学习。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通过电脑自主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时,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就会感到盲目,找不到学习的方向[4]。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混合式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高校教师大多是从事教育行业很多年的资深教师,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且多年来持续利用这种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高校教师需要抛弃自身的教学理念,利用新的教学模式重新积累教学经验,并且要在长久的实践教育中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思路。这不仅需要高校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钻研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在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期无法发挥其特有的优势,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时,部分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无非就是课堂教学+线上学习,线上学习的资源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并没有结合线上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线上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导致线上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5]。

(三)学校对混合式教学不够重视

学校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高校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没有完善的政策制度,也没有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推广政策。如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却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导致部分学生完不成线上的教学任务或者利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敷衍了事,混合式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6]。其次,高校对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支持,多数教师都只是仅凭个人兴趣投入到混合式教学实践中,没有从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实际的帮助。最后,高校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时没有形成合力,普遍存在着同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各自开发的问题,不仅无法提升课程质量,而且还浪费了大量课程资源。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管理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策略

(一)提升高校教师思政素养

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首先要让高校教师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作用,重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与德育能力,确保高校专业课程能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着协同育人的教学价值[7]。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相关重要会议的精神与文件等,鼓励教师多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参与到思政教师的教研活动中,深入分析管理类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在为学生传授相关的技能与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管理类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

现阶段,多数高校都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与教师接触的时间也相对较多,教师的言行举止更能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高校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管理类课程内容时融入课程思政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不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时以生搬硬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对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出现反感[8]。因此,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中,更应该注重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抓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管理课程的知识点,找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而在教学全过程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尽量选取当下时政、社会热点事件,鼓励学生对这些事件发表自身的看法,有利于教师借助教学的机会为学生传播党和国家的相关理念,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员工关系管理》这门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人事专员与员工,模拟员工出现违纪情形,再请其他小组互动讨论解决员工违纪的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出恰当的处理方式。这样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演示、互动、点评和总结等环节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添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而且处理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法治、和谐等内容,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品德与行为。

(三)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模块化教学模式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期,高校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重点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挖掘每一个模块中的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例如,模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各模块中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定期发布一些社会热点信息,激发学生文化共鸣,开展混合式翻转互动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巩固的方式,增加课程的吸引力[9]。教师也要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如微课、PPT等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在混合式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时,主要的方向与内容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还要做到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关注与激励,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那么就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提高思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水平,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与行为品质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在管理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让教师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确保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发展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进而形成以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核心方向。

(五)创新教学的途径和方式

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了解与适应新时期的各项任务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打造出全新的教育载体,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这一目标,让全新的教育信念与思想渗透到专题教育、业务教育、育人实践等工作中。科学合理地探索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工作,高职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如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等,从而更加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工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多种思政活动,提高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通过教务部门、宣传部门、团委部门和学生会等职能部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和开展模块化教育的方式,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让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内容贯穿思想政治内容,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德育水平,成为有理想、有素质、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