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探讨
2022-02-17李邦杰张大巧
常 燕 李邦杰 武 健 张大巧
火箭军工程大学作战保障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5
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的需求为军队院校组织开展实战化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
联教联训是指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训练机构),充分利用院校师资和教学科研优势、部队训练和武器装备优势、训练机构场地和训练条件优势,共同开展的一种联合教育训练形式[2]。通过联教联训,凝聚院校、部队、科研机构理论、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优势,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实战化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新时代国防和军事改革中,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对作战保障专业人才的决策支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的变化给院校作战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急需体系化培养具备决策支持能力的“理技融合”复合型人才。
目前,关于联教联训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现实意义与主要矛盾分析[3]、运行机制及对策措施探讨[4]等方面,均是以一定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的深入总结与展望[5]。在新形势下,探索与实战化教学相适应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立足火箭军作战保障岗位的决策支持能力的新要求,聚焦作战任务规划、作战目标保障、战场环境保障等本科学历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队伍等方面创新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满足作战保障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需求,提升火箭军指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一、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面临的问题
面向实战化教学是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指南针[6],作战保障专业是直接支撑作战的紧缺专业,具有极为强烈和急迫的实战化需求。当前针对作战保障开展的综合演练,主要针对毕业学员任职需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装备实操训练,为实现实战化教学要求,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提高:
(一)进一步加强综合演练与实战化内容联系的紧密性
目前的专业综合实践以工程技术类综合演练模式为主,主要借助计算机分领域、分子项独立实施,开展独立的单目标打击方案拟制,完成弹道编程、火力运用算法实现、指挥保障推演等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打牢专业知识基础,锻炼提高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使人才培养贴近部队需求实际,培养学员跨专业、体系化、协同性的能力素养,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针对性设计以实战演习案例为背景的“军事理论+工程技术”相融合的实战化综合演练内容,进一步增强综合演练与实战化内容联系的紧密性。
(二)进一步提升专业训练装备与教学训练平台的集成度
作战目标往往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全面、深入接触军事设施或装备为对象,因此对于学员很难有机会直观、形象、具体地面对目标,导致相关知识的获取较为困难。对目标认知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展现地教学,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且目标特性描述抽象,传统现地教学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
针对岗位任职需求,先后配发并自主筹建了“目标综合整编系统”“弹道飞行仿真系统”“目标特性分析系统”等教学训练装备,为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训练装备的作用,需要以部队实战化任务为牵引,进一步提升专业训练装备与教学训练平台的集成度,依托大量的半实物、虚拟仿真、数字化等多形态教学资源开展全流程、全要素的综合演练,有效解决目标认知“难”的问题。
(三)进一步拓展教学团队教战研战能力
传统的本科学历教育通常以学科知识结构为导向,主要采用“主题式”教学法。多学科背景交叉的特点决定了部分专业课程教学无法按照某一个学科体系进行主题设计,大量岗位应用需要的知识点必须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解决学科背景体系知识“主题式”教学与岗位应用知识点“专题式”教学的融合问题。
经过持续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过关、教学能力过硬的目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军地多个院校,均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针对单个岗位具备独立完成决策支持要素的教学能力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成员的专业拓展融合,依托现有条件,加强精通装备操作与实战化应用的融合式教学能力培养,提升团队教战研战能力。
二、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内容构建
加强联教联训课程建设,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体系,是联教联训人才共育研究的核心。院校和部队是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要把握特点规律,贴近训练实际,统筹设计教学训练内容,系统构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联教联训内容体系。同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员部队岗位任职能力这个目标,紧贴装备实战化要求,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整合优化,系统设计。
针对作战目标工作覆盖面宽、知识点多、专业性强的特点,以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分别在多个教学层次域、多支撑学科域、多形态教学资源域、多手段教学方法域,采用多域耦合的方法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设计,确定符合实战化特点的综合演练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紧密跟踪部队岗位需求与作战训练实际,调研部队装备保障建设现状与发展,分析部队岗位设置与任职需求,加强“研、训、演”一体化综合演练联教联训课程建设,改善教学训练内容方法,使院校与部队紧密联系,密切配合,高效工作,以学科专业知识为支撑,构建“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内容。
(一)构建“研、训、演”一体化综合演练课程内容框架
以目标工作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学员任职需求为导向,以目标分析、目标整编、目标打击、目标毁伤效果评估为主线,从纵横两方面将岗位需求和学科知识点进行整合、归并与提炼。在纵向上以教学结构中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结构为指向,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为目标学科基础、目标分析与建模、目标整编与成果运用等三个层次。在横向上以知识结构为指向,依据目标特性和作战运用机理,将目标基础原理部分按照系统工程、测绘科学、信息学、情报学、兵器科学等五个学科交叉设计教学内容,主要讲解目标关键物理特性及其作战运用机理,旨在强化学员对目标本质特性的认识,打牢理论基础。
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优势,紧贴实战化案例背景,构建从“目标情报→火力打击→精导保障→方案推演”的多环节综合演练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基于演习战例的作战想定背景,构建包括作战想定生成、作战任务理解、三情判断、毁伤方案拟制、毁伤方案优选、集团波次火力计划、旅火力计划生成、参考图制作、突防规划、制导导航规划等要素的三专业一体化综合演练课程内容框架,提升学员对常导分中心指挥保障后台运行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首次任职能力,加速战斗力生成。
(二)建设“研、训、演”一体化综合演练实战化教学支撑“软”资源
教学资源采用问题倒逼、递进深化的方法开展建设。针对学科知识的教学资源建设思路为:梳理学科知识重点、难点→构建实践教学科目→提出原理性、演示性示教系统建设需求→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拟制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针对岗位应用的教学资源建设思路为:梳理岗位工作流程→构建实践教学科目→提出知识应用性、思维创造性教学资源建设需求→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拟制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依托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能够满足开展目标学科基础原理实验和作战应用实践两个维度教学的新形态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部队、院校联教联训和“联合共建发展框架”优势,在部队一线作业团队支持下,采用降密处理等综合措施,构建“研、训、演”一体化综合演练任务书、作战背景基本想定、当前态势想定、作业导调预案、想定作业作战文书模板等课程教学需要的教材、讲义、方预案、文书,制定多专业混合编组的运行机制、职责规范和协同规定等教学文件。
(三)集成跨专业多装备平台的“研、训、演”一体化综合演练支撑“硬”系统
整合现有教学训练装备,以战例想定作业为牵引,在功能上集成、数据上流通、成果上衔接,构建跨专业的多装备多平台的想定作业演训支撑系统,形成一个指挥保障训练支撑闭环环境,实现无缝衔接部队、提升学员综合素养、锻炼教员教战研战能力。
依据“学科知识导向线”和“岗位应用倒推线”两个维度将教学方法进行梳理融合。在目标学科基础层次的课程中以“主题式”教学方法为主,在目标分析与建模、目标整编与成果运用两个层次的课程中以“工程+”战(案)例教学模式为主。主题式教学以目标特性产生的机理为出发点,构建以系统工程、测绘科学、信息学等学科主题为牵引的课程知识体系。战(案)例教学以目标整编、目标选择、目标打击、毁伤效果评估等岗位应用出发,倒推课程需要讲解的目标类型、目标特性、目标实例等教学内容,构建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和教学模式。
三、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模式探索
联教联训既是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要真正落实联教联训工作,必须更新观念,打破旧的思想羁绊,统筹设计,一体推进,着眼解决现实问题,确保联教联训工作的教学效果。针对综合演练课程实战化特点不鲜明、教学条件不完善、联教联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实战化教学理念,提升联教联训实战化育人效果,探索了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模式。
(一)优化作战保障专业群知识体系
根据指挥保障专业涉及的专业学科门类宽泛、子专业耦合紧密、人员岗位交叉任职频繁等特点,组建包含作战部队、研究院所、大学、工业部门等专家在内的联合论证小组。以高等教育专业标准为指导,构建高等教育基础知识体系;以部队首次任职为牵引,设计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学历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重点在“面”,打牢学科和认知基础;任职培训关注“点”,关注专业前沿和最新发展。实现学历教育固基强本,为解决目标工作实践问题提供坚实牢固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支撑;任职培训实现以点带面,运用全军范围的教学资源带动学历教育知识体系的更新。做到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课程知识体系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导向和部位岗位应用倒推两个维度设计课程知识体系结构,既满足本科生长干部学员“重基础”的主干课程教学需求,同时又面向岗位应用,贯彻以战领教、为战育人的方针。
(二)构建既相对独立又互联互通的教学链路
依据全域作战目标的教学需求,针对课程实践教学需求与应用,创建立体式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建设目标电磁特性建模与分析模块、目标缩比实体模型、目标特性数据库、目标模型虚拟组装模块、重点目标高清影像数据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军用机场、航天工业设施等典型目标现地考察教学资源。建成“平面分析+现地考察+虚拟拆装”全方位立体化的目标专业教学资源。
改变当前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专业发展格局,在各专业进行能力指标模型设计和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前提下,积极挖掘各子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同类项”,寻找各子专业之间的连接点,将同类科目课程实现跨专业统筹,同类训练项目在同一训练背景下,按流程进行合成训练,发挥专业优势,以此促进学员、教员之间的跨专业交流,以提升决策支持能力为目的质量效益为牵引实施跨专业联合教学。
(三)强化联教联训机制,助推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
目标工程专业许多知识点需要采用专题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本科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专题式教学是知识逻辑、认知逻辑、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有机联系的教学模式。基于传统的战(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积极探索采用工程技术和方法解决作战保障、作战运用问题的“工程+”战(案)例教学法,形成工程技术类院校具有作战保障专业特色的新型专题教学法。
充分融合院校的理论基础教育专长与部队实装演训贴近岗位需求的特点,探索通过假期实习、实装操作、综合演练等时机,教员、学员深度参与新型武器研制、试验与部队的演习演训,形成“研、训、演”良性互动的院校部队一体化联教联训机制,助推作战指挥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
结语
作为我军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联教联训教学模式利用教育训练资源,能够充分发挥院校、部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条件优势,确保院校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要,合力打造新形势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聚焦决策支持能力快速生成的“研、训、演”一体化联教联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对接实战教学需求,提升火箭军作战中指挥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作战保障专业教学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