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器装备联保联训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2014-01-11何海宁关冰兵

装备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联训我军装备

何海宁, 关冰兵, 李 彬

(1.装备学院装备指挥系,北京101416; 2.装备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武器装备联保联训作用发挥问题研究

何海宁1, 关冰兵2, 李 彬2

(1.装备学院装备指挥系,北京101416; 2.装备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北京101416)

联合作战需联合保障,联合保障必须联合训练。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是提高我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从联保联训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作用发挥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推进联保联训作用发挥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训练;作用发挥

积极开展联保联训作用发挥问题研究,深化联保联训研究成果,挖掘联保联训潜力价值,发挥联保联训辐射效应,对巩固提升我军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能力,牵引检验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发展,支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形成,推进未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 联保联训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

1.1 创新了我军联合战役装备保障理论

我军在武器装备联保联训的实践探索中总结提出了以“通装统保、专装自保、同装互保、军民联保”为核心的联合战役装备保障原则。“四保”原则既是我军多年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也是我军多年来装备保障实践经验的升华结晶,反映了我军现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条件下装备保障的体制机制与方式方法,代表了我军未来一段时期内武器装备联合保障的发展趋势,为我军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理论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由于受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理论研究、法规建设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特别是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实践经验缺乏,以及对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特点规律研究还不够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军对联合战役装备保障的认知深度和实践力度。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要不要联”“联什么”“如何联”“联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的认识上依然存在着盲点误区,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加以破解澄清,更需要通过联保联训实践加以检验证明。

1.2 提升了我军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能力

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活动的开展,正是对武器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生成的有益探索,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我军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能力。但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1]要求相比,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能力必须是一种整体保障能力,是一种联合保障能力。它是一种在集成融合各军兵种装备保障能力后所形成的新状态能力,在数量和质量上远大于各军兵种装备保障能力之和。这种新状态能力的最终实现,既需进一步加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打牢装备联合保障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也需进一步推进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实践发展,搭建装备联合保障能力形成的桥梁纽带。

1.3 推动了我军装备保障训练条件建设

为确保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训练的顺利实施,我军在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实践探索过程中,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涵盖纲要、规定、纲目、规范、指导法5个层次的联保联训法规体系,明确了联保联训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以及训练内容、方法和保障方式,初步实现了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训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实施了装备保障训练硬件条件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军装备保障训练软硬件条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训练[2]的要求相比,当前联保联训体制机制的局限性、法规制度操作性有待加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联保联训物质条件不完备、不配套,特别是联战训练资源总体充沛冗余与联保训练局部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还十分突出,如何将联保联训纳入联战联训体系当中,统筹谋划联保联训任务、时间、保障等问题,都需要在推进武器装备联保联训的实践过程中加以解决。

1.4 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实践

虽然我军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较短,普及的层面与推广的范围也十分有限,但在不断改进自身组训模式,提升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能力的同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联合保障与联合训练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顺畅,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求不相适应;各军兵种现有装备信息系统自成体系,技术体制、标准不统一,基础数据和保障信息难以实现通联共享;装备保障力量、设施设备、法规教材以及保障装备等配套建设在武器装备发展建设过程中相对滞后,新装备战斗力、保障力形成周期延长;联合保障与联合训练实施面偏窄,沉下去、落到底的措施办法缺乏等。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在外部整体上如何实现与联战联训体系同步合拍,确保装备保障要素与作战、后勤等其他要素相融合,支撑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形成;在装备系统内部横向上如何实现由装备保障领域向装备发展、管理领域拓展,提出武器装备建设需求;在装备系统内部纵向上如何实现由战略战役层向战术层延伸,形成体系保障的具体行动能力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发挥武器装备联保联训的牵引检验作用加以研究解决。

2 联保联训作用发挥的表现形式

2.1 主力作用——巩固提升武器装备联合保障能力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实践表明,人类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联合作战是在军兵种作战基础上产生的,各军兵种在各自作战空间形成的装备保障核心能力,一直是作战体系的支柱。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的新特点,强制性地要求通过联合训练把各军兵种装备保障能力整合为联合保障能力。联合作战需要联合保障,联合保障必须联合训练,这既是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新质装备保障能力的增长点。

多年来,我军一直实行“通装统保、专装自保”的装备保障体制,军民联保也在不同层面进行着具体实践,并在联合战役背景下又提出了新的装备保障方式——同装互保,从而构成了“通装统保、专装自保、同装互保、军民联保”的联合战役装备保障体系。我军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正是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武器装备联合保障需要在现行体制条件下所开展的装备保障联合训练实践活动。但无论装备保障体系及其训练方式如何发展变化,受军事训练本质所决定,联保联训作为巩固提升武器装备联合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其主力作用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2.2 助力作用——检验牵引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发展

一方面,联保联训发挥显性作用,检验推进武器装备体系的建设发展。我军过去几年的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成功实践表明,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对于推动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理论创新、深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体制改革、促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配套建设、加速联合作战装备人才培养、提高装备战备工作水平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联保联训还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隐性作用,设计引导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实践,进而牵引武器装备体系的建设发展。未来作战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什么样的保障体系、什么样的保障方法,应在武器装备规划、立项之初就得到明确。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必须服务和追踪于联合作战实践,必须用联合作战实践来牵引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但在当前我军联合作战实践经验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如果只认定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只有追踪实战一种选择,无疑会人为地贬低人作为战争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武器装备联保联训陷入“无解”的死局。海湾战争前,美军采纳了2名军官的“先对战争进行设计,然后再打”的“突发奇想”,把部队拉到类似战场的地形上,反复进行了高强度、高难度、高仿真的训练。然后,按训练的程序拟定作战计划,按训练的节奏控制实战进程。结果,战争过程与训练程序基本吻合,战争结局与演习结果也相差不多,前者成了后者的“克隆”[3]。实践表明,随着我军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深层次的延伸和向装备发展领域的拓展,以及与联战联训体系的衔接融合,武器装备联保联训引导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实践的设计功能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突出,把训练当第一战场、实战当第二战场的远景目标也将成为现实。而联保联训设计引导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实践这种隐性功能的提前放大,也必将对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产生更大的牵引作用。

3 影响联保联训作用发挥的因素

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功能系统,在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中,一方面会推进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受到这些要素现实条件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3.1 训练体制

联保联训体制是联保联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保联训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托,是达成联保联训目的的组织基础,是促进联保联训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其结构上来看,联保联训体制主要由组织领导体系、运行管理机制和训练法规制度构成[4]。其中,组织领导体系是联保联训系统最为关键的能动要素,它既是联保联训的组织执行者,也是联保联训的主要对象,既要发挥其作为联保联训主体的积极创造作用,又要发挥其作为联保联训客体的被动接受功能;运行管理机制反映的是联保联训组织领导体系内部的运行管理方式,对联保联训发挥着引导和管控作用,是提高联保联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训练法规制度是组织实施联保联训活动的行为准则,直接用以规范联保联训的任务、准备、实施、考核和保障等各项工作,是联保联训正规化的重要标志。

3.2 训练内容

联保联训内容是整个联保联训体系的主体工程,是生成和提高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处于促进联保联训体系发挥功能作用的核心地位,决定着联保联训体系内其他要素的组织形式与发展方向。首先,联保联训内容是联合作战装备保障需求的具体化。它反映了人们在现实条件下对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认知、假设和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未来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可能实践。其次,联保联训内容是联保联训组织实施的基本依据。联保联训准备阶段的机构组成、条件保障,实施阶段的训练程序、方法、手段以及结束阶段的考评总结等等工作都是以联保联训内容为基本依据统一展开的。再次,联保联训内容是联保联训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联保联训内容是联保联训体系内最生动、最活跃的要素。联保联训的创新发展往往是通过训练内容的变革,并带动其他要素进行变革来实现的。

3.3 训练方法

联保联训训练方法是达成联保联训目的的“桥”或“船”,在联保联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联保联训活动的每一阶段、每一程序,都依赖于一定的训练方法。离开了训练方法,联保联训便无法进行。同时,训练方法也是谋求联保联训质量和效果的“倍增器”。概括起来说,在联保联训体系中,训练方法的作用结果是对联保联训效率、效益、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程度。

3.4 训练环境

联保联训环境是联保联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离开了联保联训环境,联保联训就失去了依托。在联保联训体系中,联保联训环境决定着联保联训方法,左右着联保联训内容,进而对联保联训组训者的计划组织活动、受训者的训练实施活动产生影响。

4 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认真总结联保联训成功经验,深化拓展联保联训理论成果,推进当前联保联训作用发挥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4.1 研究创新联保联训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推动联保联训创新发展,首先要从创新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理论研究入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研究和探索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内涵、特点、规律、内容、方式方法等,为联保联训提供理论支撑。一方面要重点理清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联什么、怎么联”问题,为联保联训提供任务牵引;另一方面,要重点理清联合作战保障训练“训什么、怎么训”问题,为联保联训的组织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4.2 细化深化联合保障方式

联合保障方式是联保联训的落脚点,也是联保联训的核心。细化深化联合保障方式就是要围绕共同使命课题,在搞透各军兵种装备保障任务、需求及组织实施方法的前提下,分类细化军兵种及军民间支援保障任务及需求,明确联合装备保障任务区分及指挥协同关系,整体拟制各军兵种横向融合、纵向衔接、要素齐全的装备保障方案计划,充实武器装备联保联训保法演练的具体内容。

4.3 系统梳理联合保障底数

联合保障底数是我军现行列装或即将列装的可在军种间、军地间进行联合保障的武器装备数据。它既是武器装备联保联训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联保联训实践的直接动力,决定着武器装备联保联训的内容和形式。联合保障底数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可由战区统一保障的通用武器装备数据;二是可在军兵种间进行相互支援保障的同类武器装备数据;三是需要动员地方力量进行支援保障的高新武器装备数据。系统梳理联合保障底数就是要建立三军统一技术体制、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的,可与一体化指挥平台相连接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武器装备综合信息数据库,搭建武器装备联保联训信息平台。

4.4 完善对接联合训练机制

联合训练机制既是对我军现行训练体制的有益补充,也是确保联保联训常态化的关键因素。完善对接联合训练机制,不仅要完善联合训练自身机制,构建从计划、协商、教学、组训到检查、考评、奖惩、保障的“闭合回路”式机制链,更要注重融合,将联保联训纳入全军联合训练计划当中,突出解决联保联训机制个体不完善、整体不衔接以及自身训练资源不足,难以独立开展的问题。

4.5 配套完善联合训练条件

信息系统是体系作战的基础与支撑,也是开展联保联训所需的必备条件。从总体情况看,我军联保联训所需的信息系统实际平台条件尚不具备,军种内部信息系统兼容性、通用性、配套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联保联训缺少大型专业场地,以复杂电磁环境构建为突出代表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备的矛盾依然突出。没有强大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三军一体的信息系统作支撑,联保联训就无法迈入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训练,只能在松散的、初级的协同性联合训练层次徘徊。

4.6 攻关突破联合训练考评

联保联训考评既是联保联训的实际步骤,也是提高联保联训质量效益的重要环节。联合训练考评一直是困扰我军联保联训深入发展的突出难题,难就难在任务不同、标准不统一,考有形行动易、考无形融合难。这个难题不突破,联保联训就会发展缓慢,甚至在低层次、低水平徘徊而停滞不前。攻关突破联保联训考评就是要加强联合训练考评理论研究,突出解决联合训练考评机构、指标体系和方法手段的构建问题。

5 结束语

武器装备联保联训是近几年来我军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需要所开展的联合战役装备保障训练实践探索活动,并已成为推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有效促进了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本文从我军联保联训实际出发,对联保联训作用发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必须看到,联保联训是一项涉及军队、政府、地方企业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References)

[1]任连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9-45.

[2]张占军.扬起训练转变的风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115-153.

[3]戴清民.在设计战争中训练部队,在训练部队中设计战争[N].中国国防报,2008-08-07(4).

[4]姜道洪.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十大焦点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80-82.

(编辑:孙陆青)

Study of Function of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in Joint Operations

HE Haining1, GUAN Bingbing2, LI Bin2
(1.Department of Equipment Command,Equipment Academy,Beijing 101416,China; 2.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Equipment Academy,Beijing 101416,China)

Joint operation needs joint support which must be met by joint training.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in joint operations(ESTJO)is not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equipment support capability in joint operations of PLA,but also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construct equipment system and regime of information war.First of all,based on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of ESTJO,two expressions and four factors of ESTJO's function are presented.Then,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offered.

joint operation;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function using

E 13

2095-3828(2014)02-0025-04

A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4.02.007

2013-04-27

部委级资助项目

何海宁(1978-),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装备保障与指挥.

猜你喜欢

联训我军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防晒装备折起来
航拍“蓝色突击-2019”
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时代内涵探析
文山州注重加强应急应战军地联训联演
一段往事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