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诱导对牙科畏惧症儿童的影响

2022-02-16陈淑仪卢玉明林丽娥邓瑞冰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牙科牙齿依从性

陈淑仪,卢玉明,林丽娥,邓瑞冰

(佛山市口腔医院 佛山市牙病防治指导中心 广东佛山528000)

随着人民饮食多样化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口腔疾病尤其是儿童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受到认知、语言、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力的限制,约有80%的儿童存在牙科畏惧症(DF),即对口腔治疗存在恐惧、抗拒,甚至放弃治疗的现象[1-3]。如何有效应对儿童DF,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更好地完成口腔治疗,已成为儿童口腔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4-6]。游戏诱导是指以游戏引起DF患儿的注意力,引导其按照医护人员的意愿完成制定的事情,让患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坦然接受牙科治疗,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7-8]。本研究将游戏诱导干预应用于DF患儿的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6月30日首次于我院就诊的DF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9]总分>9分;②具备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可正常进行交流及沟通;③年龄≥5岁;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性系统性疾病;②合并中耳病或呼吸系统疾病;③合并智力或精神障碍;④合并药物过敏史;⑤家属依从性较差,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工作。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13(9.87±2.2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12(9.66±2.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口腔治疗常规护理。①诊疗室布置:提供温馨、舒适、卡通化的候诊和就诊环境,缓解患儿恐惧、紧张情绪。②接诊:候诊区安排1名护理人员接诊,以亲切的态度、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片、画册、模型为患儿及家属讲解牙齿结构、龋齿的形成与治疗,强调术中配合的重要性,增加患儿信任度;对具备理解能力的大龄患儿,告知其龋齿的危害及口腔保健的重要性。③治疗:治疗前与家长进行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好准备工作,采用四手操作,对患儿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配合度较低的患儿给予安慰、鼓励。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游戏诱导。①童趣化口腔健康教育:声电游戏是利用动画、牙齿结构模型,向患儿展现窝沟封闭的过程;翻板游戏是利用插图和文字的形式将不良口腔行为与后果相对应,让患儿在翻板游戏中学习;拼图游戏是让患儿拼出龋齿及刷牙等简单图案。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向患儿和家长普及牙齿结构、龋齿病因等口腔健康知识,患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缓解患儿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②爱牙小讲堂:播放“刷牙歌”“窝沟封闭”“小牙齿看病记”等口腔健康知识、治疗过程动画片,并进行同步讲解,例如备洞时要保持张口,头部不能动,手不能抓或推医生、护士的手,操作中疼痛可举左手等。除学习口腔健康知识外,用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及童语告知患儿诊疗时如何配合医生。③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存储成大量信息,通过语言与患儿交流,回答患儿提出的问题,播放视频和投影,为患儿提供有趣的体感游戏,放松情绪,缓解紧张和恐惧。④多媒体乐园:使用多个触屏电脑设计多个口腔知识的通关游戏,如牙齿和细菌之间的战斗、饮食对牙齿的影响、龋齿的危害和处理,患儿通过学习口腔知识提高治疗自信心。⑤模拟牙科:放置3台惟妙惟肖的卡通牙科综合椅,患儿扮演医生角色,检查牙齿,护士进行同步讲解,亲身为患儿示教,如展示口镜、探针、咬合垫、气枪等,用童语介绍其用途,如将口镜比喻成照牙齿的镜子、喷水是给牙齿洗澡、咬合垫使用橡胶糖代替等,提高患儿对牙钻声音熟悉度,并让患儿试验、感受,让患儿较易融入其中,减少其戒备心,消除患儿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消除患儿对牙科器械的害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患儿了解检查牙齿的过程,减少对治疗牙齿的恐惧心理,提高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完成情况:统计两组完成治疗和未完成治疗的例数。②治疗依从性:采用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10]对患儿依从性进行评估,量表评估内容包括治疗过程中焦虑状态和行为表现,由经过特殊训练、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级护士按照规定的指南对患儿进行逐一评估,详细描述患儿在诊疗过程中的焦虑状态和行为,将其分为6个水平:“0”自如、“1”不自如、“2”紧张、“3”勉强、“4”恐惧、“5”失控;将“0~1”记为完全依从,“2~3”记为部分依从,“4~5”记为不依从。依从率(%)=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③情绪状态:干预前后采用CFSS-DS评分评价儿情绪状态,共15项,每个项目涉及1个方面的牙科事件,根据恐惧程度评分1~5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恐惧,总分15~75分,大多数问题都由患儿自己回答,如果患儿由于理解和表达能力限制而不能完全回答问题,可以由父母代为回答。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完成情况比较 实验组有2例患儿因年龄较小、过于惧怕而未完成全部治疗;对照组有8例未完成全部治疗。实验组治疗完成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完成率为84.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4.000,P=0.046)。

2.2 两组治疗依从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率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前后CF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F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疾病防治意识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口腔疾病治疗的意愿也逐渐增强。DF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常表现出紧张、害怕、忧郁的情绪状态以及行为上表现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减低,甚至抵触治疗的现象,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牙科治疗。相关研究指出,家人或公众对口腔治疗认知的影响以及口腔治疗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如涡轮手机噪音),是导致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DF的主要原因[11-12]。因此,如何减轻患儿焦虑、恐惧的心理,提高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诊疗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儿童口腔科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针对DF患儿的护理方式和类型较多,如常规护理、镇静护理、共同参与护理等[13-15];以上方法的护理重点在于指导患儿接受治疗,缺少了对患儿心理需求的关注。诱导法是指以某种方式引起对方的兴趣,并根据需要去指导对方完成指定的任务,对儿童身心平衡关注程度更高[16]。刘艳等[17]将假装游戏法应用到学龄前患儿的麻醉诱导中,通过参与游戏,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指导与交流可促进双方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获取患儿的接受和信赖后,可提高其配合度。我们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设计声电游戏、翻板游戏、拼图游戏、爱牙小讲堂、智能机器人、多媒体乐园、模拟牙科等多个项目,通过游戏诱导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口腔知识和牙齿治疗过程的了解和认知,增加护患交流,提高患儿对医护亲切感和信任感,减轻患儿焦虑、恐惧心理。使患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消除内心的恐惧,缓解患儿焦虑情绪,提高诊疗的质量和效率。

本研究中,实验组有2例DF患儿未完成口腔治疗,治疗完全依从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既往研究[18]结论相似。提示经游戏诱导干预的DF患儿配合度更高,绝大部分患儿可以坚持完成治疗。考虑原因:游戏诱导干预中,①童趣化口腔健康教育利用经声电游戏、翻板游戏、拼图游戏使DF患儿了解龋齿的发生、口腔治疗、口腔保健知识,有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通过游戏加强与医护人员的熟悉程度,提升其心理适应性。②爱牙小讲堂、智能机器人、多媒体乐园、模拟牙科等多个项目使DF患儿熟悉牙科治疗过程,让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消除操作器械的紧张感、提升治疗信心;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鼓励下,彻底消除不良情绪,医患配合度更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两组CF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利用游戏诱导的干预,可让患儿更加清楚地了解牙科治疗的整个流程以及治疗中使用的仪器,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医患信任度加深,从而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害怕等情绪。

综上所述,游戏诱导干预可以缓解DF患儿不良情绪,减少口腔治疗对患儿的心理影响,提高患儿耐受性、依从性、配合度,保证口腔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同时,减轻和解决儿童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压力和难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但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较少,有待开展大范围、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讨论游戏诱导在DF患儿护理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牙科牙齿依从性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牙科界茅台来了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