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情景剧视频在学龄期下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

2022-02-16洁,王瑶,王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龄期情景剧下肢

解 洁,王 瑶,王 珏

(常州市儿童医院 江苏常州213003)

我国每年约有26%的儿童会受到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残疾及死亡的首要因素,同时可能导致儿童四肢骨折,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1]。经历意外伤害的患儿有可能发展为创伤性应激反应,10%~20%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受害者会在经历创伤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病情不仅迁延,还可能导致其他精神问题[2]。下肢骨折患儿不仅忍受生理疼痛,还要面对生活改变、医院陌生环境带来的精神压力,部分患儿表现为哭闹、拒绝与医护人员沟通等,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不佳等,影响骨折恢复[3]。本研究结合学龄期儿童的特点,播放动画情景剧视频,探讨其对学龄期下肢骨折患儿健康教育、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应激障碍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本院收治的100例学龄期下肢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过X线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并行手术治疗者;②年龄6~14岁者;③无手术禁忌证者;④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理疾病者;②伴有其他部位骨折者;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者;④存在认知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4(9.84±2.2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1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3(9.31±2.0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6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并给予常规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动画情景剧视频,具体内容如下:制作主题为“熊猫宝宝骨折记”的动画情景剧视频,大致内容为“熊猫宝宝意外发生骨折后到动物医院进行救治的故事,以家庭及医院为故事背景,在其中首先模拟意外事件的发生,造成熊猫宝宝腿部骨折,由其他小动物将熊猫宝宝送到动物医院,然后接受手术治疗及小兔子护士的护理,并由小兔子护士为熊猫宝宝进行健康教育”。让患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骨折发生原因、入院治疗、手术方法、护理方法、骨折相关知识宣传、骨折后需要重视的部分、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必要性等内容。在动画片中有动物示范进行功能锻炼的教学视频,患儿可跟随视频同步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在床边进行指导及协助,家长参与学习,从身心方面给予患儿干预。利用视频、新媒体等载体传递健康教育知识。出院时发放视频资料,告知患儿家属功能训练的具体计划,便于患儿重复观看并模仿动画人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方法:术后第1天麻醉清醒后,进行患肢脚趾的跖屈及背伸运动20 min左右;术后3~7 d,进行髋周围肌、股四头肌收缩及踝泵运动,每次10~15 min,3次/d;术后6~12周,进行屈膝运动及压腿运动20 min左右,3次/d;术后12周,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及足蹬运动,每次10~15 min,3次/d;术后24周,持续被动功能训练30 min左右,2次/d;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负重练习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为患儿自行更衣、沐浴、洗漱等能力,2次/d。

1.3 评估标准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功能锻炼依从性、入院时及出院时应激障碍情况及术前及术后3个月下肢功能。应激障碍:采用儿童应激障碍调查表(CSDC)[4],该量表包括创伤事件、急性反应及近期反应3个维度,急性反应包括5个条目,近期反应包括再体验、回避、麻木和解离、警觉性增高、功能性损害5个方面,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总分0~60分,分数越高表示应激反应症状越严重。下肢功能:采用Install设计的关节临床评定量表[5]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关节活动范围、主动伸展、步行能力、日常动作、屈曲挛缩,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周,

2.2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

2.3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应激障碍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应激障碍水平比较(分,

2.4 两组手术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下肢功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儿童下肢骨折多由意外伤害导致,造成机体创伤的同时心理也会产生一定应激。同时,患儿对医院及病房环境较为敏感,环境适应性较差的患儿易出现骨折后急性反应,不仅影响心理健康,同时会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骨折恢复效果[6]。积极探索下肢骨折患儿的心理护理模式,制订有效护理方法,能够缓解患儿心理应激,提升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应用的动画情景剧视频从学龄期儿童爱看动画片及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切入,将功能锻炼方法做成动画视频播放给患儿观看,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了解功能锻炼,并可跟随动画进行同步训练,提升患儿功能训练的兴趣及准确性。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对陌生环境及情景会有本能的抗拒,没有耐心且无法持续进行功能锻炼,术后疼痛也会导致患儿对锻炼的抗拒。部分家长对骨折相关知识了解不全,因过度溺爱不愿强迫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导致患儿依从性较低,功能锻炼效果较差[7]。而动画情景剧视频通过讲述“熊猫宝宝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提升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骨折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下肢骨折患儿术后长期卧床休息,活动相应减少,有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风险,正确有效的下肢功能锻炼能够加速下肢静脉回流,促进肌肉运动,提升关节活动度,因此功能锻炼的效果直接影响患儿骨折恢复效果[8]。同时,视频资料制作较为简单,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可避免由于护理人员工作失误对功能锻炼效果产生的影响,患儿功能锻炼情况较好,因此骨折恢复情况较好。

有调查研究显示,骨折患儿普遍存在急性心理应激症状,部分患儿在意外伤害发生后具有创伤应激反应,并且对医院等陌生环境有强烈的抵触心理[9]。心理应激障碍的患儿通常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障碍会导致患儿身体不适,并且影响正常治疗进程,降低患儿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激障碍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究其原因,学龄期儿童情绪有易变性及冲动性,情绪易激动,对于自身情绪的调节及控制能力较差。而观看影音动画这种不受年龄及受教育程度限制的方法能够有效转移患儿注意力,通过视觉刺激神经中枢,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增加松弛反应。患儿紧张时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观察动画视频时能够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有助于稳定情绪,并且患儿在观看动画视频后,能够融入动画故事中,缓解心理应激带来的不适,进而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进程[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良好的功能锻炼及心理状态对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多次观看动画情景剧视频,能够规范出院患儿的下肢功能锻炼行为,提高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动画情景剧视频在学龄期下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提升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缓解心理应激,提升下肢功能恢复水平。

猜你喜欢

学龄期情景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情注三月三 歌声绕畲家——略品俞明龙《又是畲家三月三——民族风俗音乐情景剧》
(情景剧)一江之水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剧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