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

2022-02-16陈叙连谢丽花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伤情护士护理人员

陈叙连,赵 媛,谢丽花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肇庆526000)

多发伤是指在单一致伤因素的前提下,2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相继(或同时)遭受损伤,且该损伤即便单一出现也存在生命危险[1]。迄今为止多发伤仍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的重要原因,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课题,该病患者为急诊治疗,在其急救过程中伤情的有效判断在提高其抢救时效性、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及制定应急方案方面意义重大[2-3]。通过创伤评分评估患者伤情及运用救治程序是多发伤患者救治决策的关键环节,但以往研究中单一使用效果有限,并未将护理过程有效串联发挥其最大化作用[4]。一体化急救模式将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及手术室无缝连接为一体,是多发伤患者得到连续、有效救治的重要保障[5]。本研究以多发伤患者为对象实施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旨在探讨对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多发伤外科相关诊断标准且均为外部损伤者;②既往无重大功能缺陷者。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或院前死亡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经筛选,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96例,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57(35.46±4.0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空坠落16例、挤压伤1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0~56(35.58±3.97)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空坠落17例、挤压伤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前提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即常规院前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院内遵医嘱用药、血标准采集、术前准备等措施。观察组实施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创伤评分标准[6]①该评分方法以患者生命体征为基础,包括部位、类型、外出血、收缩压、脉搏、神志及呼吸7个方面,根据各方面损伤程度分别记1、3、5、6分,总得分即为创伤得分。②创伤评分界定范围:总得分<10分为轻度损伤,总得分11~16分为中度损伤,总得分17~28分为重度损伤,总得分≥29分者死亡风险高达80%不纳入本研究。

1.2.2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①轻度损伤(创伤评分<10分):出诊护士使用氧气面罩为患者供氧,建立静脉通路并尽快纠正患者酸中毒。给予患者外伤部位止血与患肢固定处理后将其安全搬运至救护车,转运过程中联系院内并上报患者创伤评分,院内根据创伤评分安排急救人员充分准备。患者到院后,护理人员协助急救医生快速有效完成X线片、B超等各项检查。②中度损伤(创伤评分11~16分):出诊护士给予患者呼吸道清理以维持通畅,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必要时可使用呼吸囊。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在患者受伤30 min内快速注入500~1000 ml复方氯化钠液。通过加压包扎、骨折固定等措施有效控制患者活动性出血。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同时与院内联系启动应急救治小组以便准备完善。患者到院后由2名事先接到通知的护士组成急救护理团队,通过多发伤绿色通道及时将伤者送至抢救室,配合医生完成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救治设备准备,并协助其行胸腔、腹腔穿刺操作,及时采集患者血液送检并有预见性地做好术前、术中各项工作。③重度损伤(创伤评分17~28分):此类患者存在脏器损伤、休克等危急症状,护理人员在给予必要院前急救基础上上报院内准备多学科会诊。到院后,由3名急救护士组成一体化急救护理团队,配合急救医生落实术前准备及紧急处理工作,严密动态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气、生化指标,并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急救医生以促进会诊、急救进程。集中注意力,以保证有效应答更新救治策略,采用保温毯等工具做好患者急救中保温处置,采用亲切、温和的态度安抚患者及家属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受伤至获得成功抢救所用时间),多科会诊时间(入急诊至得出会诊意见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入急诊至全部手术相关检查完成时间),住院时间(入院至出院所用时间)并比较。②统计两组死亡、休克、MODS发生例数并比较发生率。③完成救治后,向主要参与的医生及护士发放自制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由其对工作方式满意度进行评分,分别从管理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效率满意度、患者认可满意度5个方面进行自评,量表总分满分为50分,比较两组量表总分,分数越高提示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越高。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治疗(7名)。观察组、对照组各15名护士,均为女性,观察组护士年龄28~43(37.30±1.65)岁,工作年限5~21(12.58±2.30)年,本科及以上3例、大专12例;对照组护士年龄26~44(37.41±1.82)岁,工作年限7~19(13.01±2.64)年,本科及以上2例、大专13例,两组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2.3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迅疾,缩短有效救治时间是急诊护理的重点内容。多发伤后60 min为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若能及时接受有效救治措施干预,患者死亡率将大幅度降低[7-8]。救治护理操作的前提是患者伤情的精准评估,以往听、看、触、检查等常规伤情评估手段缺乏客观数据支持,故患者漏诊、误诊风险较高,导致院前急救环节效果并不理想,且无法与院内救治准备工作进行有效链接,未能为急救工作提供客观、及时、准确的风险提示,降低多发伤急救效率及质量[9]。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随着急诊救治医学的发展逐渐兴起,相较于传统护理,该模式主要从以下三部分加以改进。①院前与院内的一体化,该模式强调出诊护士与院内急救系统的远程信息交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前提下,院内启动相应救治、应激系统,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病情诊断和急救方案制定。转运过程中的信息交换可提高救治效率,避免患者因入院二次分诊导致的时间浪费[10]。②医生与护士一体化,该模式充分强调急救医生、护士间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二者通过团队模式共同参与,形成医生为主、护士为辅的配合模式,为患者提供完善、安全的救治服务。相较于常规护理,医护一体化将每位参与救治的成员职责进行分工和细化,避免人员闲置或手忙脚乱的不良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抢救效率[11]。③多学科会诊一体化,该模式在院前抢救患者强调专科诊疗调度,保证患者在伤后尽快得到专业支持,建立院前-会诊-急诊的一体化护理模式,使各学科沟通和信息交流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可避免科室信息不必要的多次交接造成患者抢救延误[12]。

本研究在上述改进基础上结合创伤评分,为护理人员使用量化伤情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护理人员可采用创伤评分工具形成精准、有效伤情评估,并据此实施院前急救活动与院内准备工作。根据创伤评分实施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将院前、院内急救措施进行无缝隙连接及有效连缀,患者伤情评分则为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主线。一方面提高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措施的积极性和可预见性,另一方面缩短常规急救措施中患者入院等待评估和手术准备的时间[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维护院前、院内救治策略、思路的连贯性以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也呼应了一体化急救模式的三方面改进内容。此外,观察组通过创伤评分意识、呼吸、循环功能等得到早期精准评估,护理人员可预见性判断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MODS发生风险与程度,结合院前、院内一体化的干预措施有效纠正其酸、缺氧,促进连续性循环恢复,从而改善救治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钟源波等[14]研究结果类似。因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且多变,护理人员应为急救医生提供细致的观察、科学数据参考及有效术中应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生、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科学地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依据为医嘱及急救措施提供有利参考,主动协同医生使急救、护理措施高效落实。护理人员还可通过创伤评分清晰、明确地向院内传递救治准备请求,有能力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组织为脉络流畅、衔接紧密的护理体系,保证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措施实施全程思路流畅、高度连续[15]。急救医生也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感受到急救工作顺畅开展,流程、执行、用物等环节效率较高,加之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并提高救治安全性,因此医护人员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多发伤患者接受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缩短其有效救治时间、会诊时间及检查时间,能降低死亡、休克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风险,安全性及医护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情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短信
小山余梦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