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PET/CT检查肝胆疾病患者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2-02-16孙思雯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造影剂依从性护理人员

孙思雯,杨 梅

(1.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上海市200438;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CT)是通过CT平扫后对不能明确诊断或有可疑病变的部位,通过静脉高压注射器大剂量的碘造影剂,清晰显示病变部位。PET/CT扫描的患者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应激源,在检查的整个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复杂的精神与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使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自身内环境的稳定与机体整个功能调节产生不良反应[1]。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还有可能会诱发甚至加重过敏反应的情况。因此,需要有效评估患者心理应激情况并及时干预,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辅助患者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接受PET/CT检查。PET/CT检查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技术涉及较多的环节,费用较高且需检查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检查结果的精准度常会受到检查期间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金属或其他检查遗留物品所产生的高密度伪影;胃肠道造影剂的摄取情况;患者血糖水平、患者精神过度紧张等[2-3]。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PET/CT检查肝胆疾病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接诊的PET/CT检查肝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胆疾病者;②精神状况与理解力正常者;③听力语言功能正常,能够正常沟通者;④年龄>18周岁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相关药物过敏者;②存在严重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者;③有重大器官疾病者;④肝、肾功能异常者;⑤恶性肿瘤者;⑥肿瘤转移者;⑦CT质量不佳,无法看清病灶者。将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5(47.62±2.18)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67±0.42)年;受教育程度:初中13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8(48.19±2.05)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92±0.23)年;受教育程度:初中11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患者与家属详细介绍PET/CT检查的目的、扫描流程、具体操作方法与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扫描后护理人员适当安慰患者,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的获取方式。

1.2.2 研究组 给予认知干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2.1 认知干预 ①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与PET/CT检查的认知情况,耐心为患者纠正其负面认知。如部分患者由于明显的逆反心理,怀疑PET/CT检查的实际运用价值,部分患者甚至认为PET/CT检查仅为医院牟取高利润的一种模式。护理人员针对性讲解相关检查的正面意义,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②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如部分患者会担心PET/CT检查依旧不能明确对疾病进行诊断;部分患者担心PET/CT检查存在辐射会对身体产生伤害;部分患者会担心检查时由于体位不当等原因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部分患者会担心造影剂注射会造成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认真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检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负担。③对患者的积极正面信念进行启发,检查前的准备时间控制在15 min以内,检查时间约为10 min,观察时间约为15 min,全程时间控制在45 min以内。20 min内重点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皮肤延迟症状进行观察,嘱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与饮水次数加速对比剂的排泄。

1.2.2.2 行为干预 ①帮助患者放松不良情绪,以缓解注射对比剂后患可能会出现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及发热、肌肉酸痛、呕吐、恶心、皮肤丘疹等迟发不良反应。语言引导患者轻闭双眼手臂自然放松手掌向下随意摆放姿势,嘱患者有意识地对肌肉进行放松。②提前告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并告知患者不适感通常在造影剂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后自行消失。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依从性。优: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平和稳定,造影剂注射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均能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检查的消耗时间<45 min;中等:检查过程中患者偶尔出现情绪不良的情况,检查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强调后患者才能有效配合,检查耗时能够控制在45~50 min;差:患者情绪不稳定,检查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多次再三强调后患者才能有效配合,检查耗时>50 min。总依从率(%)=(优例数+中等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图像质量。显像检查图片质量若能够达到诊断需要的标准,能够则判断为达标,反之则为不达标。图像质量达标的判断标准:图像投照部位准确,能够将目标区域的上、下、左、右边缘准确显示;图像无变形失真;图像无明显的伪影或噪声;图像层次分明;图像上准确包含患者的信息与扫描时间。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是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心悸、胸闷、恶心、呕吐、流泪打喷嚏;中度不良反应是患者严重恶性腹痛、呕吐、胸闷、全身风疹;重度不良反应是患者出现过敏、昏迷与休克的症状像质量的达标率。④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专门设置的患者出院护理满意度评定表,主要包含护士态度、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3项,每项共有5个条目,其中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PET/CT检查属于一种高科技新型影像检查设备,属于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通过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药物的追踪作用,对人体受体分布、物质代谢、细胞增殖、血流灌注情况与脏器功能进行显示是PET/CT检查的主要作用,PET/CT检查在临床上也是对肿瘤疾病进行诊断以及分期的重要工具[4]。大多数患者由于在进行实际检查前缺乏对具体操作方法与意义的了解,会对配合产生影响,也对检测图像质量与医生明确诊断产生影响,甚至需要再次检查进行延迟显像处理,这不仅耽误治疗,还会导致辐射剂量增加[5-7]。其中护理人员在检查期间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一般会存在以下不良情绪:对疾病本身情况的担心与恐惧;患者在接受检查前由于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检查,甚至出现对检查的心理排斥[8]。PET/CT检查前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对静脉推注造影剂18-FDG的剂量进行计算,而造影剂18-FDG具有放射性,护理人员在铅屏风的后面进行操作,单独处于一个检查空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恐惧感与思想压力。因此在进行PET/CT检查时,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认知行为干预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所面对的问题与诉求进行筛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所有的资源与解决患者所遇见的问题,帮助患者寻求多方面的帮助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9-11]。认知行为干预要求护理人员有坚实的专科知识,以及高效的洞察力与沟通力。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首先了解与分析患者的心理情绪与可能存在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社会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以引导患者消除心理压力解决患者的问题[12-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患者的图像未达标率降低;由此可知,此干预方法可有效提高检查图像的质量,这可能是由于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依从性,降低患者在检查时紧张的不良情绪,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显像质量。同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患者对护士态度、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认知行为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由此可知,此干预方法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检查时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认知水平有限,诊断结果不明确,心理处于一种“异稳态平衡”的情况,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神经过度兴奋而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等一系列应激症状,进一步出现气急、胸闷、血压升高、焦虑、心率加快等症状,而上述症状均增加了扫描检查的危险性[14]。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在接受检查时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绪而影响检查配合度,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依从性,导致机体过度紧张,影响检查图像的质量。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检查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造影剂依从性护理人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