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建档管理的现实意义与路径探寻
2022-02-14巫真友
巫真友
(浦城县官路中心小学,福建 浦城 353415)
对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在于积累沉淀,通过阅读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学习表达,学会做人和作文。阅读是有方法的,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对阅读进行建档管理,不仅有利于盘活和巩固知识技能,进行自我建设,还能激发学生在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中萌生“我想写”“我要写”“我能写”的欲望和冲动。本文从学生阅读着手,分析研究阅读建档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如何借助阅读建档管理,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力,培养良好的德行和修为。
一、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阅读数量不足
“双减”政策已全面落地,然而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重复练习和无效作业较多。因为基础薄弱和隐性竞争等原因,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真正减少。这是学生普遍缺乏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的重要原因之一。“65%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35%的中小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89%的学生表示阅读时间没有保证,”[1]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延安市经典阅读现状调查表明,74.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国学经典阅读;8.2%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并且认为开展经典阅读会加重学生负担;17.3%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必要开展国学经典阅读。笔者走访本地部分重点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得知成绩优异的学生基本能完成教师硬性规定的经典诵读任务;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村级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经典诵读任务,同时,这部分学生读写能力普遍较差。
(二)阅读内容单一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得知,即使是县城重点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也仅局限于数量有限的“学生必读书目”,特别是那些被认为“对考试有帮助或与考试密切相关的文学类作品”;文学之外的历史、哲学、政治、宗教、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则很少涉猎;还有部分学生会读一些动漫书籍、科幻作品和作文选之类的读物。重点小学的学生中,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学生占比很少。有的学生被家长安排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培训班,学习任务繁重,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学六年甚至未认真读完6 本儿童文学类图书。据2018 年延安市对辖区中小学国学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读过《论语》《大学》等传统儒家经典的占比23.3%;读过《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的占比43.6%;读过《左传》《史记》等史家著述占比9.2%;只有1.5%的学生阅读过《西游记》《红楼梦》等国学经典。
(三)阅读能力较弱
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2]受多种因素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阅读量普遍较少、阅读品质不高、阅读经典篇章少,这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弱的主要原因。被选入语文书中的文章都是经过重重挑选的,意境优美、文字精练,富有诗意,值得认真品读。[3]但是,受功利思想影响,一些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学生甚至连语文课文都未读通读透,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不容乐观。据某机构对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开展的课本阅读现状调查显示,仅7%的高中生对自己的文学素养表示满意,高达65%的高中生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极不自信;63%的高中生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自信,只有6%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信心。这是不重视阅读教学的必然结果。阅读量少,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不够,理解力差,直接影响感受力、表达力、审美力的成长和发展。简言之,阅读能力差造成学生综合素质差。一些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阅读不足而形成的欠缺和不足,对其成长和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二、阅读建档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提振学习信心
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起来的。学习信心的培养需要媒介,这个媒介可以是由作家作品、阅读摘录、模仿习作等信息构成的阅读档案。在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之前,阅读是枯燥的,学生可以借助阅读档案获得认可和肯定,使阅读走向更深广、更高远的境界,阅读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阅读目录档案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一个时间段里的阅读状况:读了哪些作家作品,哪些科目的书读得比较多,哪个领域的作品关注较少,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的书多了,知识丰富了,感受和体验也会越来越细腻。阅读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经历”,提振语文素养、学习自信和探究意识。
(二)深化作品理解
摘录的精彩句段和记录在书上的感悟、批注,是反映学生阅读状况和阅读质量的原始档案。因为喜欢才去阅读,因为有感悟才作批注,所以,记在字里行间的阅读感悟和批注最能拨动心弦,它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火花。作者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读者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作者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这种理解切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吗?因作摘录、写感悟、作批注,不断进行反思和回味,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学生的思绪和情感将迅速回归,回到作者创设的意境,再次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感悟作品说明的哲理、咀嚼作者的精彩叙事、回味作品所表达的人间冷暖,这个过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强化语言积累
经过时间沉淀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均经过时间的考验,适合学生学习模仿。在阅读经典作品时,除了及时做好摘录、批注等常规阅读档案外,还要大量背诵《大学》《论语》《孟子》《庄子》以及唐诗宋词等古典篇章,将现代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存储于心,成为永不丢失的阅读档案,使之成为激发创作的催化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理解力和感受力将不断增强,除了性格和气质因此改变,言谈举止也会显得温文尔雅,表达能力也会明显进步。
(四)提升读写能力
借助“读后感悟”和阅读批注,以及模仿作家笔法的习作等信息,学生能比较直观地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位作家、某类作家、某类作品的特点和规律。写作相关题材的文章或描写相似场景、刻画相似人物、叙述类似事件时,学生头脑中会因先前的积累而进行“知识迁移”。当学生对照阅读档案信息重温原著,反观自己的习作,便会发现自己的欠缺和不足;或再次回味读后感悟,对照作家观察思考的角度、情节和意境创设等,改进自己的习作。经过阅读、习作、对照、反思,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将得到提升。
三、阅读建档管理的路径和方法
(一)建立阅读目录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制定阅读周计划、月计划、季计划、年计划或年级计划,列出每个计划周期要读的书目,精确到每天读多少页、读多少时间、在什么时间读,督促自己严格按计划阅读。每读完一本书,及时填写阅读档案,或写读后感悟,或模仿习作,或读同一作家的另一部作品等,按照计划完成。计划越细、越具体、越周密,就越利于落实,也越利于日后追溯和研究。可指导学生尝试按照作者国籍、背景年代、写作风格、作品题材(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散文随笔、寓言故事等)等特征,对自己读过的作品进行分类管理,建立阅读目录档案,作为今后调整阅读方向的参考。不必拘于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设计阅读档案的子项目。
阅读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学生往往勤读多读自己喜欢的题材和作品,对不喜欢的题材和作品则少读或干脆不读。正如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所说:“读书如采花酿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建立阅读目录档案后,可以随时反观自己的阅读,并根据阅读目录信息适时调整阅读篇目,及时补足因阅读喜好而造成的知识短板。多读自己平时未读或少读的作品,把阅读拓展到自己平时未关注或少关注的领域,多留意不同年代、不同国别、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合理拓展阅读面。
(二)做好阅读批注
批注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反映读者的即时情感状态和心理体验。读完一本好书,或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时,心里难免欣喜和激动。可指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欣喜?为什么激动?理一理头绪,说出令自己欣喜和激动的理由,并把它批注在使自己欣喜和激动的那段文字旁边,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回味一番。当读者沿着作者开辟的路径,重新回到那个令自己欣喜和激动的场景,这个过程不只是回味,也是理解力、感受力、审美力的成长。
邂逅一本好书,读到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描摹、精彩的状物、诗意的抒情、深邃的哲思时,不免要激动,心中情不自禁地漾起愉悦、美善的涟漪,这是阅读带给人的美好体验。这样的阅读,怎么不美好?又怎么可能不成长?引导学生以批注的形式及时在文中记下阅读的感受,欣喜也罢,激动也罢,枯燥也罢,不拘泥于字数和形式,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洋洋洒洒一大段,甚至可以在原文空白处重抄一遍令自己欣喜激动的句子,给美好的阅读体验留下可追溯的路径。追溯的过程是对作品的再阅读、再理解、再思考、再感悟,这些经过思考沉淀形成的批注,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作品,是再创作,鉴赏力、理解力、审美力、感受力、想象力在这样的实践中慢慢成长起来。
(三)摘录美言佳句
如果不及时摘录,根据“遗忘规律”,读过的作品将被慢慢遗忘。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摘录作品里的美言佳句,虽然这样的摘录带着应试色彩,有很强的功利性,但是这种方式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感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是美言佳句?敏锐的哲思、严密的推理、形象的修辞、生动的叙述、扣人心扉的刻画等,都是美言佳句。以摘录的美言佳句和作品创设的情境为媒介,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记忆被激活,体会和感受也会越来越丰富。人们把通过学习和积累形成的各种品质和特质叫作非智力因素,阅读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和发展。阅读把学生带进作品意境,使他们思绪波澜起伏,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冲动。阅读经典的作品,往往使人思想得洗礼、人格被重塑。儿童心灵纯洁如白纸,若能用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哲理去建设和铸就,将来必成栋梁之材。不同年龄段摘录的美言佳句,汇集在一起形成阅读档案,也是学生心智成长的档案。
(四)撰写阅读感悟
在阅读中感悟,我为什么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生动的描绘、恰到好处的用词、形象逼真的修辞,还是因为作品所展示的唯美意境?找寻喜欢的理由,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对作品进行“反刍”和消化。思考作品究竟美在哪里?构思妙在什么地方?结构设置有何特别之处?文章表达了哪些普世价值?找出这些美的因子,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或者模仿作品风格进行临摹创作。经过思考沉积,写出的习作是原著的浓缩,经过自己的加工内化与表达,这样的文字保存着经典的余温,洋溢着读者的理解、感受和情怀,已经非常接近经典。
阅读是“将语言进行编码、重组、再创造的过程,将读、说、写结合在一起,无形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4]显然,阅读感悟是读者对作品的自我内化,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感受到的作家笔下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意境之美、哲思之美展示出来,是二次创作。对学生而言,阅读的核心目标是服务习作,并通过阅读,学习作家观察、思考、表达的方法。阅读感悟是阅读成果的集中体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在阅读中得到深化,阅读力、理解力、审美力、感受力、表达力也因锻炼而成长。
综上,对阅读进行建档管理,不仅激活知识技能,丰富理解感受,还是学生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建档实践中,根据阅读档案信息调整阅读方向,纠正不良阅读习惯,修补因阅读不全面而造成的知识缺漏,达成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读写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