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助理式”教师队伍的工作成效与发展对策
——以福州市某集团五所公办幼儿园为例
2023-01-21张小惠
张小惠 林 菁
(1.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0)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虽发展迅速,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与生育政策的调整,政府所建设的公共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幼儿园为了解决幼儿的入园问题,不断增加班级人数,导致公办幼儿园普遍出现班额超标的问题,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福州市某集团五所公办幼儿园面向特定群体招生,生源超额且一时难控。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必须为自身发展另谋出路,因而提出“三教一保”的设想,即在每个班生数超额的班级增设一个“助理式”教师岗位,其主要职责为全天配合主配班教师开展各项保教活动,以缓解班生数超额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助理式”教师由此产生。
关于幼儿园“助理式”教师群体的相关探讨已成为学前教育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无学者对这个新兴的特殊教师群体进行相关研究,相关实际情况也无从知晓。在班生数超额的普遍局势下,此岗位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善配合、能推进幼儿园各项工作开展的幼儿园“助理式”教师队伍,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考察幼儿园“助理式”教师队伍的现状,包括基本情况、岗位态度、职责履行、专业素养等,梳理该教师队伍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以福州市某集团五所公办幼儿园在岗的68 位“助理式”教师为观察对象,采取一天观察一位“助理式”教师的形式,观察其工作任务以及教育行为等,从而梳理“助理式”教师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并为分析“助理式”教师队伍的现状提供案例依据。
(二)问卷法
以该集团五所幼儿园的全体“助理式”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助理式”教师的基本情况,涉及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学历背景、任岗教龄、工作经历、持证情况等个人信息;“助理式”教师的岗位态度,涉及岗位职责认知度、岗位待遇满意度、岗位工作喜爱度、岗位履行胜任度、岗位培训认同度等;“助理式”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自评情况,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共发放问卷68 份,回收问卷68 份,有效回收率100%。对收集的数据均使用SPSS25.0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访谈法
共有三类访谈对象,第一类为幼儿园管理者,包括正、副职园长及教研组组长,共随机访谈16 位幼儿园管理者,主要涉及其对“助理式”教师队伍产生背景与管理情况的介绍以及对本园“助理式”教师队伍整体的评价;第二类为保教人员,包括主、配班教师及保育员,共随机访谈48 位保教人员,主要涉及其对所在班级“助理式”教师个人的评价;第三类为“助理式”教师本人,共计68 人,主要涉及其对岗位职责的认知度、岗位待遇的满意度、岗位工作的喜爱度、岗位履行的胜任度、岗位培训的认同度等相关岗位态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助理式”教师队伍的工作成效
1.促进班级工作开展,提升保教质量
首先,“助理式”教师全天配合保教活动的开展,为本班教师与保育员的保教工作增添人手,减轻其工作量。如午睡与起床环节,“助理式”教师协助摆放床铺,一起帮助或督促幼儿穿脱衣裤,提高入寝与起床的效率;当幼儿户外活动后回到班级时,“助理式”教师一起帮助幼儿更换汗巾,加快过渡环节的进程等。其次,在本班教师或保育员缺岗时,“助理式”教师的“顶岗带班”,保证了保教人员缺岗时的人员分配,减小对保教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本班教师临时需要暂时离开班级时,“助理式”教师能够顶替组织幼儿活动的继续开展,保证保教活动的连贯性;最后,“助理式”教师认真观察幼儿,能对幼儿的需求给予适时的帮助或进行个别指导,在本班教师有需要或幼儿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完成临时性工作,满足幼儿的个别需求,促进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衔接。
2.提高师幼比,使其接近或达到师生配比标准
师幼比即每个班级教师数与其所负责照顾的幼儿数之比。[1]师幼比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结构性要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前教育的质量,对保障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明确规定,全日制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师幼比分别为1∶10~1∶12.5、1∶12.5~1∶15、1∶15~1∶17.5。[3]但对于面向特定群体招生的集团五所幼儿园而言,公共资源难以在短期内跟上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且随着生育政策的落实,集团五所幼儿园为了满足特定群体子女入园的需求,其所招幼儿人数也难以在短期内控制并缩减到标准范围内。增加招生人数,虽扩大了五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优质资源,但师幼比较低对幼儿园教育质量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而“助理式”教师的存在可提高师幼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消极影响。
如表1 所示,集团五所幼儿园若未配备“助理式”教师,小班、中班、大班的师幼比分别为1∶14.3~1∶18.5、1∶19~1∶23、1∶22.5~1∶23.5;配备后,则分别提高到1∶12.3~1∶14.3、1∶12.6~1∶15.3、1∶15~1∶15.7。其中,小班、中班、大班年段分别有1、12、7 个班级达到师生配比标准,小班、中班年段分别剩余26、6 个班级均接近此标准。
表1 五所幼儿园各年龄班班生数分布情况
3.进一步保障幼儿园的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建设工作的基础,[4]是推进幼儿园保教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幼儿园必须将安全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集团五所幼儿园班生数的超额,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的安全隐患,如大量幼儿进出盥洗室时容易出现推挤现象,玩具材料的选择容易出现争抢情况等。而配备“助理式”教师后,提高了师幼比,班级教师的关注量相对减少,更多幼儿能够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使幼儿的安全问题得到进一步保障。例如,当进出盥洗室人数较多时,“助理式”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按顺序有序地排队等候;当幼儿争抢玩具材料时,若“助理式”教师观察到,可以视情况适当地及时介入,以免幼儿因争抢而出现伤害他人的行为。若当班教师观察到,既可以自己帮助化解幼儿之间的矛盾,让“助理式”教师接替自己手上的工作,也可以吩咐“助理式”教师进行矛盾的解决等。“助理式”教师的存在,让幼儿园中多了一双时刻关注幼儿的眼睛,为幼儿的安全增添了一道屏障。
4.“助理式”教师自身得到专业成长
一方面,在岗的体验与学习为“助理式”教师升任主配班教师做好准备。在主配班教师的指导下,在岗位任务的训练中,“助理式”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也不断地获得专业成长。当问及岗位收获时,有的“助理式”教师表示,学到与幼儿沟通交流的技巧;有的表示,得到主配班教师的指导,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有的表示,从主配班教师身上学会一些小技巧,能够更好地协助当班教师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在岗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助理式”教师胜任主配班教师岗位奠定基础。研究者以2019-2020 学年五所幼儿园中从“助理式”教师升为配班教师的12 位教师为调查对象,探寻“助理式”教师这段工作经历对于步入主配班教师岗位的意义。如表2所示,12 位配班教师中,有8 人认为“助理式”教师的经历对其担任配班教师非常有帮助,4 人认为比较有帮助。在访谈中,配班教师们均表示“助理式”教师的这段经历对自己很有意义,他们很感谢有这样一段经历,让自己在从校园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过程中,有角色转换的缓冲适应阶段,在这个岗位上学习、积累了很多经验,使得现在在配班教师岗位上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更加从容地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更好地配合主班教师管理好班级的常规工作。
表2 “助理式”教师经历对其担任配班教师的意义(n=12)
(二)“助理式”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助理式”教师的招聘渠道有所局限
招聘渠道是组织招聘行为的辅助,应充分考虑其目的性。要拓宽招聘渠道,尽可能招聘到更多更具专业性的人员加入队伍行列,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良性发展。然而,集团五所公办幼儿园的“助理式”教师主要采用编外教师的招聘形式,少数临时向社会聘用,且在编外教师的招聘中,更有意于招聘教师招考中报考集团五所幼儿园落榜的教师。仅依靠招聘公告及教招中报考集团幼儿园教师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应聘者对招聘公告的关注。此招聘方式较为单一,易使“助理式”教师的招聘对象有所局限,无法招揽更多的优秀人员加入“助理式”教师的队伍中。
2.部分“助理式”教师的聘用未按照资格准入标准
集团五所幼儿园“助理式”教师的资格准入标准与编外幼儿园教师的招聘条件一致。在从业资格中明确规定:应聘教师应持有教师资格证,具有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学习背景,大专及以上学历。因此,根据应聘条件的要求,“助理式”教师队伍应皆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且均为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或具备幼儿教育学习背景。但调查结果却并非如此。在持证方面,仅64.7%的“助理式”教师持证上岗,目前仍未持证的还有24 人,占总体的35.3%;在专业背景方面,仅66.2%的“助理式”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且这些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助理式”教师,仅少数有幼儿教育学习背景;在学历背景方面,“助理式”教师队伍中仍存在一位教师是中专学历。可见,部分“助理式”教师的聘用未严格以资格准入标准为依据。
3.“助理式”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专业素养所包含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中,“助理式”教师得分均在4.00 分以上,达到较高水平;但在个别具体题项上,则相对存在明显不足。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中,“助理式”教师对职业有较为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但存在离职可能;拥有幼儿教师的基本修养与行为,但对工作存在焦虑倾向。在“专业知识”中,“助理式”教师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对于通识性知识整体的掌握不够扎实;对幼儿发展知识有所了解,但掌握不够全面。在“专业能力”中,“助理式”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和保育一日生活的能力,但教育智慧有待加强;具备较强的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但教育活动的计划能力不足;具有较强的与幼儿及同事沟通的能力,但与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弱;能较好地对幼儿进行激励与评价,但以评价结果推进教育活动进一步开展的能力稍弱;具有较好的反思与发展能力,但在专业发展规划上存在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一)集团层面
1.拓宽招聘渠道,减少临时招聘
多样化与丰富化的招聘渠道,有助于招纳更多更具专业性的教师加入幼儿园“助理式”教师队伍,有助于推动队伍的良性发展。集团应当注意拓宽“助理式”教师的招聘渠道,不能简单将招聘对象局限于招聘公告的应聘者及教师招考中报考集团五所幼儿园的教师。在招聘“助理式”教师时,集团可深入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如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在毕业季时到各高校宣传“助理式”教师岗位,通过详细介绍此岗位的职责及此岗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意义,从而招聘有入岗意愿的应届毕业生到集团五所幼儿园任职“助理式”教师岗位。另外,集团还可与福州市各幼儿园园长密切联系,将招聘对象拓宽到教师招考中报考福州市各幼儿园且进入面试但最终综合成绩未及标准的前几名教师,通过与其电话联系,招聘有意愿当“助理式”教师的人员前来集团幼儿园就职。拓宽“助理式”教师的招聘渠道后,将有更多了解“助理式”教师岗位的人员前来应聘,集团的选择也将更为丰富。这些在入职前就已对“助理式”教师岗位具有一定了解的人员入职后,也将减少离职现象,降低队伍的流动频率,集团也可减少对“助理式”教师的临时性聘用。
2.严格按照资格准入标准进行招聘或补聘
专业化、标准化是当前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国际趋势。[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要求,我国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对于规范其职业资格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6]招聘环节直接决定进入幼儿教师群体的人员,是最重要的环节,管理者应严格把关。[7]因此,严格资格准入是建设高素质“助理式”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集团应严格按照资格准入标准招聘或补聘“助理式”教师。在一年一度的正式招聘或临时性的补聘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学习背景、大专及以上学历,此三项作为从业资格,缺一不可。首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国家对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人员的许可证,也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幼儿园“助理式”教师有顶岗带班的机会,属于幼儿园一线工作人员,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一份子,因而必须持证才可上岗;其次,幼儿的特殊性决定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只有具备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学习背景的人员,才具备一定的专业敏感度;最后,一个人的学历背景可反映出其知识的储备情况,学历越高,其眼界与知识面都将更广。对于现任的部分“助理式”教师存在与资格准入标准相违背的情况,应大力鼓励并支持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二)幼儿园层面
1.了解“助理式”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保证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元素。师资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8]而基于教师需求开展幼儿教师培训,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关键。[9]“助理式”教师所参与的园本培训,在内容上,通常包括教研活动与专家讲座等园部基本培训。虽对其专业成长有一些帮助,但由于不是针对“助理式”教师群体的培训,因而培训参与的实质性效果较难真正凸显。为了切实促进“助理式”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应深入了解“助理式”教师的发展需求,从“助理式”教师在实际保教配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出发,制定专门针对“助理式”教师的培养计划,设立“助理式”教师培训专项组,为其开展针对性的园本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幼儿园大都采取集体讲授式的培训,忽视“助理式”教师参与的主体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示范观摩、教学展示、案例研讨等集教师培训、教学与研讨为一体的参与式培训法。[10]幼儿园应适当为“助理式”教师安排参与式培训的学习机会,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助理式”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更快地成长为优秀的“助理式”教师,向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迈进。
2.为“助理式”教师提供定期组织保教活动的机会
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形成的,是其所具备的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与健康发展的知识与能力。[11]由于在复杂多变的保教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思考解决问题的适宜方式,不断地改造与梳理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因此,幼儿园保教活动是“助理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对于“助理式”教师而言,要想促进其专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让其独立地深入保教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而不是仅仅扮演协助与配合的角色。“助理式”教师只有在保教活动中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才能将从本班教师身上看到的或是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经验,否则学到再多的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除了“顶岗带班”外,幼儿园应为“助理式”教师提供定期组织保教活动的机会。如一周组织一个半日活动或两个半日活动,根据园部的实际需要,使“助理式”教师能够独立地进行保教活动组织的尝试与锻炼,将观察的教学实践以及感悟的缄默知识转化成自身专业技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助理式”教师。
(三)“助理式”教师层面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作为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理念与师德及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也是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智力资源,专业知识掌握的丰富性与运用的合理性决定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胜任情况。[12]调查结果显示,“助理式”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于通识性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通识性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既能够拓宽文化视野,也能够丰富专业知识,是提升保教工作水平的源动力与支撑力。[13]因而“助理式”教师必须提高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学会自主读书,多选读贴近幼儿园教师生命样态与工作需要的人文、艺术、科学等各领域的著作与书籍,注重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在阅读中不断地将自身感悟与反思相互渗透,并与保教活动相互融合。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系统化的过程,“助理式”教师需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致力于形成系统化的、有普遍意义的关于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体系。首先,“助理式”教师需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不断积累自身专业知识,如定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期刊;其次,应珍惜园本培训机会,认真做好记录,有不理解的地方在训后及时向资深教师请教;最后,应争取自身学历的提升,通过系统化专业知识的在职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把握机会提升专业能力,尝试全面组织保教活动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学科理论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式个人知识。[14]保教实践是幼儿教师建构专业知识的关键场所,幼儿教师只有将公共知识及相关经验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断互动,才能真正形成能够在教学中运用的专业知识。因此,“助理式”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尝试全面组织保教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在日常的工作职责中,“助理式”教师需在当班教师的安排下,分担1~2 个游戏区的观察与指导以及2~3 桌幼儿餐点的观察、提醒与鼓励。“助理式”教师应在自己负责的小范围内,承担起主要教师的角色,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或餐点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本班教师缺岗时顶班,也是“助理式”教师的重要岗位职责。虽具有不确定性,但除了个别园有每周带班两个半日活动的机会,对于其余四园的“助理式”教师而言,顶岗带班是其独立组织保教活动的重要时机。“助理式”教师应把握机会,以主班教师的角色,尝试全面组织保教活动,在锻炼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