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跳绳运动的实施策略及成效

2023-01-21黄惠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花样跳绳同伴

黄惠娟

(厦门市第二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001)

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它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全身性、综合性运动项目,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儿童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能够连续跳绳……”[1]在幼儿园期间开展跳绳运动,能够加快幼儿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跳绳过程中,手臂摇绳配合完成各种动作,能够发展幼儿的弹跳力、灵敏、速度、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2]跳绳属于技能性活动,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幼儿而言,要学会跳绳是比较困难的。且学习跳绳的过程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如果没有兴趣,幼儿很难坚持下去。《指南》指出,“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1]如何不进行机械训练,助力幼儿学好跳绳呢?本文以激发跳绳兴趣为切入点,尝试解决大班幼儿在跳绳运动中所面临的单调性、重复性、个体性差异等问题。

一、前期调查:兴趣引领,初步形成认知

学习跳绳,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学跳绳前,向幼儿分发调查表(见表1),初步激发幼儿对跳绳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和幼儿通过查阅图书、网络资源等方式,了解跳绳的种类和功能,填写调查表,丰富前期跳绳经验。调查了解后,组织幼儿收集各种不同种类的跳绳并进行分类,提升幼儿对跳绳的认知。如从材质上分,有棉布跳绳、竹节跳绳、钢丝跳绳、橡胶跳绳;从功能上分,有计数跳绳、轴承跳绳、负重跳绳、无线跳绳、蓝牙跳绳等。种类丰富、功能齐全的各类跳绳极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学习跳绳奠定良好的基础。

表1 大班跳绳种类调查表

二、实施策略:多措并举,丰富学习形式

(一)同伴互学,倡导“儿童教儿童”

教育家陈鹤琴在“儿童教儿童”教育原则中指出,让儿童教儿童更能使儿童接受,因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获得的更为巨大。[2]让幼儿相互间学习,掌握跳绳的方法和技能,比教师示范讲解的效果好得多。例如,当班上有几个幼儿学会连续跳绳时,教师鼓励他们当“小老师”;在集体谈话环节中,邀请会跳绳的幼儿分享跳绳的成功经验,使其他幼儿直观地理解跳绳的动作要点。通过交流分享,在同伴的互帮互带下,学会跳绳的人数不断增加。

(二)由易到难,自主探索花样跳绳

在同伴互助下,很多幼儿已经掌握跳绳技能。有一天,一名幼儿说,“我会一只脚跳”,边说边一只脚跳绳,同伴们不由自主地围拢观看,有的甚至模仿跳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3]教师可适时组织幼儿观看花样跳绳世界锦标赛、民间的花样跳绳活动等视频。这些教学资源在声、色、造型等方面刺激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让幼儿对花样跳绳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户外活动中,掀起花样跳绳的高潮。幼儿自主探索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跳绳花样,有单脚跳、轮流跳、交叉跳、双人跳、跳长绳等。为了及时记录幼儿的跳绳花样,教师在班级互动墙上设置登记表(见表2),请幼儿把自己的号数和学会的跳绳花样登记在相应的表格上。登记表不但可以随时记录、统计自己学会哪种花样跳绳,还能知道同伴学会哪种花样跳绳,以便互相学习,不断学会不同难度的花样跳绳技能。

表2 大班花样跳绳登记表

(三)闯关游戏,以挑战激发技能提升

到了大班,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都更为强烈,喜欢当小教练、小老师,还喜欢挑战自己和同伴,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抓住这种心理特征,把跳绳运动设置成闯关游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挑战。在大班组教师的协商下,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设计简单、易于操作的闯关卡(见表3)。然后将闯关卡塑封后贴在教室门口,便于幼儿登记和观察。闯关成功后,鼓励幼儿争当小教练,帮助同伴学习跳绳。闯关游戏不仅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跳绳技能,激发学习跳绳的内驱力。具体实施如下:

表3 大班跳绳闯关登记表

1.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后,在闯关表中写下自己的号数,并找老师领一个大拇指贴纸。

2.集赞游戏:集满5 个、10 个大拇指,可以找老师兑换奖品。闯过10 关后,可以找老师领一本教练证,成为同伴的小教练。

(四)比赛表演,检测展示学习成果

陈鹤琴在儿童教育原则中提出,用比赛的方法增进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依据儿童喜欢竞争的心理,组织儿童比赛,以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2]在跳绳运动开展一段时间后,班级中已经有很多幼儿学会跳绳,有一部分幼儿还学会各种跳绳花样。因此,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跳绳比赛,以检测幼儿的学习成果。幼儿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一种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信心和成功体验,为持续的跳绳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如下:

1.一分钟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跳绳,看谁跳得多,谁就获得胜利。

2.团体比赛。将全班幼儿分成四组,在指定区域内比赛,限时一分钟,跳绳次数最多者为胜。

3.男女比赛。在指定区域内比赛,限时一分钟跳绳,次数最多者为胜。

4.跳长绳比赛。户外活动中,能跳过长绳10 下的幼儿为胜。

跳绳比赛后,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更多幼儿学会跳绳,还学会各种花样跳绳的方法。教师提出,模仿跳绳锦标赛,将这些跳绳花样组合起来进行表演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练习后,幼儿编排出一个形式丰富的跳绳表演节目。表演当天,幼儿穿上靓丽的表演服,带上统一的跳绳,邀请家长、同伴到园观看。表演时,幼儿信心满满,跟随音乐挥动跳绳,尽情展示所学的花样跳绳技能。

(五)家园协作,提供持续保障

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4]幼儿园任何一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把幼儿园、家庭、社区作为一个共同体,以儿童为中心,密切合作,协调工作。在开展跳绳运动前,教师可通过微信群、QQ 群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让家长认识到跳绳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倡导家长每天尽量抽出一点时间,和幼儿一起练习跳绳。幼儿在家和家长一起跳绳,在幼儿园和教师、同伴一起跳绳,家园协同发挥作用,保障幼儿学习跳绳的时间。例如,离园后,可以约上三五个同伴,一起到空旷场地练习跳绳,或自主开展跳绳比赛;在家跳绳时,家长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帮助幼儿树立跳绳的自信心,让幼儿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练习跳绳。

三、实施成效: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跳绳运动开展一年后,幼儿从最初的不感兴趣到非常感兴趣,从不会跳绳到主动探索各种花样跳法,其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身心也得到协调发展。

(一)促进动作协调和体格发展

1.降低肥胖率,加快生长发育。幼儿在跳绳时,不仅增加身体物质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而且能够促进骨骼的成长,加快生长发育。首都医科大学赵雷医生在研究中证实,跳绳可以预防肥胖症,降低肥胖率,并能促进儿童身长发育。

2.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跳绳运动要求幼儿手脚协调配合,身体轻盈起跳,脚尖轻盈落地。在跳绳初期,很多幼儿手脚配合不协调,落地时很重,绳子容易绊倒和打到自己。班级共有38 名幼儿,经过一个学期的跳绳练习,有35 名幼儿能够熟练掌握跳绳技巧,有的幼儿还能进行各种花样跳绳,如反向跳、交叉跳、单脚跳、轮流跳等,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

(二)培养良好品格和学习品质

1.培养坚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在开展跳绳运动初期,很多幼儿不会跳绳。在兴趣驱动和教师、同伴的鼓励下,这些幼儿每天坚持7:50 入园练习跳绳;在跳绳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如甩绳和脚的动作配合不好、场地拥挤、跳绳过程单调枯燥等,这些幼儿没有放弃,而是克服困难,始终坚持练习。这些幼儿最终成为班级第一批学会跳绳的幼儿,也是第一批跳绳小教练。

2.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跳绳运动开展到后期,很多幼儿已经掌握跳绳技巧,从挑战10 下,到最后的100 下;部分幼儿还能跳绳超过100 下,成为小教练、小老师。与同伴比赛跳绳,提升幼儿的竞争意识。在跳长绳时,部分幼儿甩长绳,部分幼儿在长绳里跳短绳。这要求摇绳的幼儿要均匀、有节奏地摇,跳绳的幼儿要观察长绳的位置,同时甩动自己的短绳。这项花样跳绳活动,不但要熟练掌握跳绳技巧,而且同伴之间的配合要非常默契,幼儿在难度极大的情况下挑战成功,合作意识得以培养。

总之,幼儿园的跳绳运动必须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根据幼儿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采取多种策略,以提高跳绳的技能技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跳绳运动,从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在今后的跳绳运动中,教师还要多观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策略,把体育健康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加有趣,更易于幼儿接受。

猜你喜欢

花样跳绳同伴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学跳绳
跳绳
寻找失散的同伴
NO.10 跳绳
绽放花样
3月,花样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