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2-02-14江雪贞柯巧如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整本书线下评价

江雪贞 柯巧如

(1.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鳌峰分校,福建 福州 350009;2.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提出新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新课标不再把阅读当作“任务”,而是变为“习惯”,且不能光读整本书,还要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整本书阅读周期长、任务大且复杂、评价方式单一、阅读品质不高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长效阅读力。

混合式教学也称为混合式学习,是指将传统面授教学(线下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线上教学)的优势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贯通,扩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时空,丰富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基于混合式背景,探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预读”:线上学情调查,线下整体规划

(一)线上学情调查——诊断起点,明确目标

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该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首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原有水平。传统的调查问卷操作繁琐且耗时长,而在大数据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QQ 群、微信群或问卷星等平台发起阅读调查,根据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能力点、需求点、疑惑点等,精准把脉和分析学生的阅读起点,以选择书目,明确阅读目标,制定阅读计划。[1]“预读”学情调查,为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设计有效的课堂导读、设定科学的阅读计划铺路。

(二)线下整体规划——制定计划,调控进程

整本书阅读有别于单篇阅读,其阅读时间长,如果缺乏计划性,阅读就容易半途而废。因此,科学制定整本书阅读计划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依据学情、书目难度与厚度等,协助学生拟定一份阅读指导计划。计划表不仅对阅读的“时间、进度、伙伴、方法”等给出建议,还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阅读单,以计划调控阅读进程,以“任务驱动”,真实、持续、有效地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荐读”:线下推荐导读,线上媒介引读

(一)线下推荐导读——兴趣为先,引发期待

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的起始课程,其重要作用是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期待。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文本特点,巧设计,趣导读,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笨狼的故事》,从导读封面、目录开始。当学生看到封面上精美的插画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一只怎样的笨狼?它和其他故事中的狼一样狡猾、凶残吗?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稀奇古怪的故事?……翻开目录,学生又有新的疑问:这些故事的情节是什么?哪个故事最吸引人?学生不断思考,展开想象,大胆猜测,有兴味地持续阅读。而对于故事情节丰富、连贯的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教师选取书中最感人、最惊险、最有趣、最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通过推荐、讲述、预测等方式,让学生在串联故事中享受精彩、品味精彩、期待精彩。激趣导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巧设谜题,故设悬念;妙用故事,预测猜读;聊聊作者,分享书评;巧设矛盾,引发探究……可多措并举,推动学生快乐阅读。

(二)线上媒介引读——整合资源,丰富体验

大数据时代,阅读资源呈井喷式增长,对于一些有挑战性的读物,教师不妨引入媒介阅读,引导学生通过线上观看相关影片片段、音画作品、书评、微课等,消除阅读阻力。例如,六年级学生阅读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童年》时,因其年代久远,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产生陌生感,导致阅读难度大。教师不妨先通过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搜集相关视频、书评、微课等,构建云端阅读资源库,再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线上观看和阅读。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本内容之间的认知距离缩小后,对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后,对阅读该书的陌生感、畏难情绪自然会逐渐减弱,阅读兴趣也随之而来。再引导学生借助影视、戏曲等多媒体资源与原著进行互文对照阅读,阅读体验也会随之丰富起来。

三、“研读”:线下品质阅读,线上精准测评

(一)线下品质阅读——研读探究,深度学习

1.任务驱动,自主研读。新课标指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依照计划规划阅读、有序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空间,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程,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读得持久、读得深入,教师可以适时呈现一些任务单,为学生阅读提供支架。例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蚯蚓的日记》一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绘图的方式呈现阅读收获:圈一圈书中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画一画蚯蚓心情曲线图,以此感受小蚯蚓热爱生活、用心观察生活且可爱真诚的特点。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用思维导图、故事卡片或设计导读题、多维考量的阅读测试题等方式,读细、读完、读深整本书,增强阅读的耐心与专注力,避免自由阅读时的随意、漫无目的。[2]

2.课堂推进,师生共读。在推进课上,通过交流阅读进度、分享阅读收获、赏析优美片段、交流阅读方法、疏通阅读困惑等环节展开教学。尤其是针对整本书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文学意蕴等方面,在一次次的师生共话、共议中,学生走进书本,感悟语言与生活,使阅读向更深处漫溯。例如,共读《草房子》时,师生紧扣“成长”话题,交流书中你最喜欢或最佩服的“人物形象”;谈论令你难忘、感动的“故事情节”;探究桑桑、杜小康、细马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当学生被问及“你认为苦难降临在他们身上,是好事还是坏事”时,学生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教师在一旁耐心倾听,时而鼓励,时而点拨,适时发声:“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挫折、磨难、厄运都可以让人成长,学会微笑面对成长中的苦痛,也许苦痛就成为了财富。”在师生对话中,学生们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感悟《草房子》带给我们的“文学意蕴”,获得成长的启示。

3.协作分享,同伴互读。在进阶阅读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发挥同伴互助的优势,打造阅读圈。小组成员定期分享阅读收获,交流阅读疑惑。各小组可以自选感兴趣的章节、感兴趣的话题,小组轮流上台分享学习收获。例如,推进阅读《童年》时,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各小组集思广益:有的小组商议共同制作“阅读进度表”,互相督促,齐头并进;有的小组选择用形象直观的“故事情节图”来讲述故事;有的小组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绘制“人物形象图”,进行人物个性化解读……[3]各小组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优势,做到人人参与,在交流、协作中有效互动,共同进步。

4.家校携手,亲子悦读。教师应鼓励家长成为孩子“悦读”的大伙伴,在亲子共读时做好表率,带动孩子一起读书、聊书,分享各自的见解以及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在充满快乐与智慧的共读中,点亮孩子的心灯。例如,泰戈尔所著《愿望的实现》是一本亲子共读的好书。阅读完这个故事后,许多家长都忍不住想问:“宝贝,你想像苏希一样变成大人吗?”孩子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像苏巴一样想变成小孩?”为此,家长与孩子彼此交心、畅谈,一起在故事与自己之间建立联结。在分享中,孩子们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家长也更懂得体谅孩子,体谅孩子的顽皮贪玩。亲子悦读,让阅读更愉悦、更温馨、更有意义。

(二)线上精准测评——以评助读,养成习惯

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推进,离不开评价制度。信息时代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评价工具,易于记录学生的阅读表现和阅读成果,以评促读,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1.数据化诊断——评“阅读效果”。利用网络平台的在线测试工具,教师依据阅读章节内容和语文要素,为书籍量身定制“分级阅读测评题”,定时对学生的阅读任务达成度进行监测,诊断学生的阅读实效。测评题为选择、判断和评价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创新等方面的能力。[4]依托阅读平台的数据分析,不仅帮助学生发现阅读过程中疏忽的内容,调整阅读学习策略,也助推教师由数据反推教学过程,从而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及时矫正阅读行为。

2.过程性跟进——晒“阅读账单”。教师要多留心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了解学生日常阅读的表现,利用QQ 群、微信群、小管家等平台,以晒各种“阅读账单”的方式,加强对学生阅读进程的指导与评价。如学生通过“晒进度”,评价自我阅读速度;通过“晒观点”,评价自我阅读方法;通过“晒作业”,助推自己深度思考……以“晒”助评,以评促读,形成比读、赛读、深读的良好阅读氛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彰显阅读活力与魅力。

3.总结性评价——设“阅读英雄榜”。评价方法须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可创设“阅读英雄榜”情境,根据学生平时完成的各项阅读任务的作品留存,整理为“成长档案”加以展示,并组织家长、学生对作品数量与质量、阅读态度与能力等进行线上投票与评选,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评价每个学生,以调动阅读兴趣,激活阅读潜能。例如,阅读量大、博闻强记的,授予“博识奖”;喜爱朗诵、乐于展示的,授予“领读奖”;思维敏捷、能言善道的,授予“金话筒奖”;坚持做阅读批注的,授予“金笔奖”;视角独特、成果新颖的,授予“金点子奖”;[5]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家庭,授予“阅读明星”“书香家庭”等称号,并以喜报、奖励兑换等激励方式进行表彰,以评助读,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四、“延读”:线下成果展示,线上交流分享

(一)线下成果展示——创意表现,提升素养

一本书读完,并不是结束,恰是阅读新的开始。教师应善于整合资源并拓展延伸,通过整本书阅读展示课上的说、读、写、画、演等形式,鼓励学生创意“悦”读,分享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阅读成果,深化阅读感受,真正把一本书读透。例如,开展“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小报制作展评、创意写作展、影文对照鉴赏会、儿童剧展演……总之,教师要巧妙设计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将阅读转化为表现与创造,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线上交流分享——共享乐赏,悦读阅美

各种信息化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金种子阅读平台等,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供宽松、温馨的氛围。在平台上,学生乐意将自己制作的阅读批注、思维导图、手抄报、人物卡片等,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将“好书推荐”“美文展播”“课本剧展演”等制作成音频、视频,在平台上分享。学生彼此欣赏、交流、评论、点赞,阅读热情得以激发,阅读满足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这样的线上展示,也让家长和孩子成为阅读的共同体,引发他们的触动,进而是心动,最后是行动。人人谈分享,人人有展示,在共享乐赏中畅所欲言,在悦读阅美中真正让阅读与生活链接。

总之,混合式学习是互联网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打通了学习时空,构建线上线下的有机桥梁,丰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整本书线下评价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COZMINE线下集合店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