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小数三角形小学生

张 凯

(宁夏海原县第三小学 宁夏中卫 755229)

小学数学教育处于数学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小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严格遵循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有效的数学问题,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考推理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向新的社会需求和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要高度重视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情况,从有效的课堂提问方面入手,通过激励机制,在欣赏的角度下思考小学数学教学。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内在动力

从学生这一主观因素来说,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也难以体现,在落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单一的教学主体,在课堂上是唱“独角戏”的角色,学生吸取知识是老师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因此,在单一的教学模式里难以激起学生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不强,导致自身学习效率过低等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合理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互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成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往往以单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提问,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划分出有层次的问题,这也导致在课堂提问环节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把握并不合理,大多数是为了互动而提问,难以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出现偏差,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是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授课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表现会相对较少,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对学生进行主观分析。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对相关的图形具有基本的观察和辨认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数学学习目标时也往往会产生偏差。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没有及时重视核心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传递,一些教师在授课方式上难以做出改变。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含义,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数学课堂只是处理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在授课方式上缺乏新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只是进行知识的讲述,却缺少了对数学概念理论知识画面的动态感描述,导致知识讲解缺乏说服力,难以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的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因此,在这种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难以在数学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被迫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是直接导致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进而也禁锢了初中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高质量、有效的问题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将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效输出,能帮助学生有效抓住课堂重点,起到了良好的反馈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将课堂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反复输出与输入,同时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薄弱部分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有效的课堂提问加持下,更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知识的有效输出,进而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注意力

通过有效的问题输出,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加强了对知识的思考与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从而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扩展更多的思路,发展自己的数学智力和才能。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也帮助学生将数学学科中各模块知识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数学人才。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在这种双边活动的推动下,课堂知识得到有效的输出与输入,在推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也促进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够拓展出更多的知识与内容,这是当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设有效体现,同时在课堂提问中也构建了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探析

(一)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问题,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越来越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之前,必须调查学情,分析学情。结合小学生这一阶段特征,分析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同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实施符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在结合所讲数学知识的基础特点上,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或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进行充分考虑,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引导小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及其相关运算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这是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包括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以及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首先针对课文中小猴子带一元五角钱去买自己需要的学习文具提出相应的问题:“在相对应的明码标价的商品里,小猴子手里所带的钱能买到他所需要的文具吗?小猴子手里有一元五角钱,他需要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还有一把尺子,图片上已经向我们出示了一支铅笔需要0.55 元、一块橡皮的价格是0.35 元、一把直尺的价格是0.45元,这三件商品加起来的价格一共是多少钱呢?小猴子带的钱够用吗?”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运算,有针对性地引出了对小数进行运算的教学。其次,教师在这一问题中,可以单独拎出出现的特定小数:0.35、0.45、0.55,让小学生对这些小数进行品读,理解小数的读法,体会小数的含义。

(二)有效问题要做到清晰简洁,难易适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有过多用词的问题可能不能做到准确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制定有关的数学有效问题时既不能偏离主题又要仔细琢磨问题的题干,题干中的用词要尽量简洁、清晰,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围绕问题题干进行正确的思考。而问题的难度也要适中,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回答中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观察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面对全体学生,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问题铺设。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为例,虽然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等图形形状和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了解,但是教师在对“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单元设计相关课堂问题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把三角形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呢?”通过这一问题让小学生能有效回顾三角形相关的性质和知识,思考按照哪些标准划分。接下来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形状都是三角形吗?”通过提问积极发言的同学对黑板上的三角形进行辨认,并循序渐进地引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观察黑板上这些三角形的角度进行划分啊?那哪位同学观察出来了呢?”通过观察或测量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判定这一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 度的直角,可以将这一三角形称为直角三角形;而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大于90 度的角,则把这一三角形归类到钝角三角形之中。通过亲切贴合的言语,利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和引导,保证课堂提问难易适度,问题简洁清晰,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三)精心筛选问题,把握好问题时机

实现提问促进课堂效率提升的前提是问题具有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前,必须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筛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问题结合教材、结合学情、结合生活实际,进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宽眼界。教师通过精心筛选问题,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欲,激活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前必须做好问题的筛查。同时,把握好提问问题的时机,运用灵活的提问方式,也是实现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里能够高度凝聚注意力,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思维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良好的提问时机,也使课堂问题体现出了不同的意义,在正确的提问时机里抛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进行《整数减带分数》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在适合的情况下抛出有效的问题,“5-(2+1/4)等于多少”:有的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有的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 化成4/4,相减时5 又忘了减少1,得出3+3/4。教师要精选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后进行及时的指导,把握好问题时机,充分体现数学问题的实用性。

(四)课堂提问要满足双向性,问题具有趣味性以切合学生特点和需求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打好数学地基最重要的一步,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现有的局限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众多疑问,有消化不了的地方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自己的困惑及时提出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要满足双向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就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因此,数学组长在带领团队进行数学教研活动前要充分了解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不会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同学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甚至觉得如果向教师提出的质疑问题过于肤浅,会被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嘲笑,所以索性忽视问题,安慰自己这不是什么大事,一点小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课后自己解决,长此以往,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学生自身无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针对这些问题,教研组长必须做出及时的解决,可以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合理适切的规划,以具体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反思,以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组长通过组织教研活动要具体落实在解决数学教育问题上,要针对当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展开数学教学调研活动,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从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优化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发挥集体智慧组织有效教研,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课堂。

结语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要从有效的课堂提问入手,明确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坚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问题的制定要充分结合学情和教材,做到简洁清晰、难度适宜,教师要精心筛选每个问题,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提问并保证数学课堂提问具有双向性,从而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小数三角形小学生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