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T-proBNP、CK及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分析

2022-02-13田雪梅武彩虹刘立杰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植入术外周血心肌

田雪梅,武彩虹,刘立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虽然是冠心病主要治疗措施,但是患者术后存在较高的再狭窄风险,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与夹层的发生,对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价值[2]。但支架植入引起血管壁损伤导致的血管内膜增生,使得再狭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3]。近年研究发现,支架植入术后平滑肌细胞移行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是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治疗期间血管损伤及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聚集、生长因子释放,在术后再狭窄发生中也起到关键作用[4-5]。外周血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肌酶均是既往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心功能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6]。新近研究发现,NT-proBNP、心肌酶等用于预测急性或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程度及预后也有一定价值[7]。故本研究主要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外周血NT-proBNP、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旨在分析外周血NT-proBNP、心肌酶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0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110例,术后因随访或出现不适来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8]: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至少存在1支血管或分支狭窄>50%。排除标准:急性或慢性感染患者,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碘过敏者,近期接受重大手术治疗或有重大外伤治疗史者,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110例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38~80(56.12±10.11)岁;体质量44~82(60.12±5.11)kg。另纳入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81(56.41±10.24)岁;体质量45~81(61.12±5.21)kg。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术后再狭窄判定标准 术后3~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管腔内径丢失≥术后即刻内径50%即可判定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1.3研究方法 ①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集并比较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冠心病病程、合并慢性疾病等一般情况;②取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健康对照组体检时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置于抗凝试管内保存,使用全自动生化血液分析仪检测NT-pro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③分析外周血NT-proBNP、CK及CK-MB与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④探讨外周血NT-proBNP、CK及CK-MB对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2 结果

2.1再狭窄发生情况 110例冠心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30例,再狭窄发生率为27.27%。

2.2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一般资料比较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无再狭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3组NT-proBNP、CK、CK-MB水平比较 再狭窄组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最高,其次为无再狭窄组,健康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无再狭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比较[M(P25~P75)]

2.4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与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r=0.821、0.816、0.896,P均<0.01)。

2.5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对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49、0.876,预测价值均较好。见图1及表3。

图1 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ROC曲线图

表3 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再狭窄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至今仍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挑战。随着药物洗脱支架及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使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依然有部分患者在术后存在再狭窄的发生风险[9-10]。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术后损伤血管使得内膜过度增生所致,涉及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增生、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及血管重构等诸多方面[5]。因外周血NT-proBNP及心肌酶与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相关性[11],故推测外周血NT-proBNP及心肌酶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

NT-proBNP作为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因心脏受到外力牵拉刺激后激活BNP基因,直接经心肌细胞合成并大量向血内释放,具有利尿、扩血管、利钠、抑制醛固酮分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因具有良好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被临床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12-14]。研究发现,NT-proBNP与冠心病联系密切[15]。TUXUNGULI等[16]研究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且该指标的血浆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另一项研究则显示,NT-proBNP水平可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17]。这些研究均表明了NT-proBNP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CK、CK-MB是重要的心肌酶指标,前者是细胞内最为关键的能量代谢酶,在机体内广泛分布,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外浆层,一直被临床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18-19]。张建实[20]研究发现,CK-MB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的增加,其表达水平不断升高,提示CK-MB与心肌损伤可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李亚宁等[21]研究显示,CK-MB水平还可能与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CK、CK-MB与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血管狭窄相关,推测CK、CK-MB可能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NT-proBNP、CK、CK-M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再狭窄组NT-proBNP、CK、CK-MB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NT-proBNP、CK、CK-MB水平均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NT-proBNP、CK、CK-MB预测术后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49、0.876,预测价值均较高。

综上,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术后动态监测患者外周血NT-proBNP、CK、CK-MB水平对再狭窄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植入术外周血心肌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心肌桥是什么病?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藏在心里的“桥”